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5.1二次函数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5.1二次函数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05 13:3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数学九下《5.1
二次函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来学习二次函数。二次函数是学生初中阶段研究的最后一个具体的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以及高中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延续了前两种函数的研究方法,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函数奠定基础,此外二次函数与实际生活也息息相关.
二、目标预设
1.经历实际问题的分析,会正确运用二次函数关系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体会二次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
2.了解二次函数关系式的一般形式,理解二次函数的意义,渗透函数模型思想.
3.通过回顾、生成、迁移,积累学习函数知识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重点难点
重点:会正确运用二次函数关系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化简为一般形式.
难点:会正确运用二次函数关系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会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四、设计理念
基于整体教学观指导下的章节起始课的教学设计。“数学整体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能使学生己有学习经验在新知识学习中得以有效迁移,能使相关的数学思想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得以彰显,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益,提升数学素养.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教学中遵循:从情景创设入手,通过问题导学,知识建构,贯穿整个教学;从学生活动出发,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现思维生长.
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类比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整体上概括思考二次函数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实现了“整体感悟“”和学习经验的有效迁移;建构活动和数学认识,让学生经历了二次函数概念的抽象过程,明晰了二次函数的内涵、外延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实现了对二次函数概念的“整体认识”,教师引导学生对二次函数的概念内涵进行“深加工”,让学生在对二次函数的正例、反例作判断的过程中,更准确地把握概念的细节,在学生对二次函数概念内化的基础上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对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进行结构性认识。
五、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建构活动—数学认识—例题教学—拓展提高—课后小结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问题1:如图1,水滴激起的波纹向外展开,美丽的图案上有变化的量吗?
生成预设:
学生回答出变化的量,比如波纹圆的半径,周长,面积等,教师追问:如果设半径为r,那么如何表示周长C与半径r以及面积S与半径r之间的关系吗?可以得到变量之间的关系,即函数表达式C=2πr
和S=πr2.(教师板书出函数关系式)
设计意图:利用熟悉的情境,唤醒学生回忆函数的概念,一方而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另一方而比较形象直观地反映了变量之间的关系.
感受函数也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
问题2:如图2,16m长的篱笆围成长方形的生物园饲养小兔,你能发现问题有哪些变化的量?试一试.
生成预设:学生可以发现长、宽、面积等变量,教师进行追问:如果设宽为x(m),那么如何表示长y(m)与宽x(m)以及面积S(m2)
与宽x(m)之间的关系?得到函数关系式:y=8-x和S=-x2+8x.(教师板书出函数关系式)
问题3:如图3,一面长与宽之比为2:1的矩形镜子,四周镶有边框.已知镜面的价格是每平方米120元,边框的价格是每米30元,加工费为45元你.能发现问题有哪些变化的量?试一试.
生成预设:学生可以发现长、宽、镜面费用、镶边费用、总费用等变量.教师可以同样进行追问:如果设宽为x(米),那么如何表示镜面费用m(元)与宽x(米)、镶边费用n(元)
与宽x(米)
以及总费用y(元)
与宽x(米)之间的关系?得到函数关系式:m=240x2、n=180x以及y=240x2+180x+45.(教师板书出函数关系式)
设计意图:问题2和问题3延续问题1的方式,让学生尝试自我发现问题中的变量.
通过上述探究活动,是学生经历探索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获得用函数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发现除了以前学过的一次函数,还有新的函数出现,产生学习二次函数的需求.
(二)建构活动
问题4:
你能对你熟悉的函数和不熟悉的函数进行分类吗?试一试.(黑板上写出或投影出所有情境中得到的函数)
生成预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写出自己的分类,然后组内交流,然后进行分组展示,然后老师擦去熟悉的函数(一次函数),为活动2做好铺垫.
追问
不熟悉的函数有哪些共同的特征?你能给他起个名字吗?(留下下面4个函数)
生成预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展示、补充,得到二次函数(教师揭示课题:二次函数)
问题5
什么样的函数叫二次函数?类比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你能给
二次函数也写出一个一般形式吗?或者归纳出自已的定义吗?
生成预设:学生回答,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y=ax2+bx+c,教师可以追问,这个形式哪里见过?学生回答一元二次方程.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称ax2为二次项,bx为一次项,c为常数项,其中,a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
追问
你能说出以上4个二次函数表达式的中的a,b,c
吗?
生成预设:学生先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写出,然后请学生回答,
二次函数
a
b
c
S=πr2
π
0
0
S=-x2+8x
-1
8
0
m=240x2
240
0
0
y=240x2+180x+45
240
180
45
教师投影出表格:
引导学生发现b,c可以为0,但a≠0。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命名、类比、归纳这一系列层次分明富有深意的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被点燃,其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活动经验被唤醒,经历了“整理”、“概括一般形式”、“探索a,b,c的条件”过程后,抽象这类函数的共同属性,得到二次函数的概念(样子+条件),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达成了知识的建构,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
问题6
通常,二次函数的自变量x可以取一切实数,问题中得到的四个二次函数,自变量是x可以取一切实数吗?为什么?
生成预设:学生可以发现这些实际问题的自变量是收到实际意义的限制,例如S=πr2中,自变量r的取值范围为r>0,m=240x2
y=240x2+180x+45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x>0,然而S=-x2+8x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中,合作交流,可以通过解不等式组得到0<x<8,在此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求取值范围的方法,突破难点.
设计意图:问题6中内容是学生的难点,他们往往不能很精准的写出自变量范围.因此,此处要留足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总结,教师还要适当引导,通过实际问题得到关于自变量的不等式(组),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逐步提升学生独立分析思考的能力.
(三)数学认识(投影)
一般地,形如y=ax2+bx+c(a,b,c是常数,且a≠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通常,二次函数的自变量x可以取一切实数.
概念辨析:
判断:下列哪些函数是二次函数?(投影)
(1)
(2)
(3)
(4)
(5)
(6)
(a、b、c是常数)
生成预设:学生独立思考,然后采用个答的方式,学生进行质疑、补充,可以得到(1)(2)(4)是二次函数.教师可以追问:指出(1)(2)(4)中的a,b,c的值.
追问:己知函数y=ax2
+bx
+c(a、b、c是常数),它可能是哪种函数?(
师生共同完成表格的填写)
a
b
c
y=ax2
+bx
+c
函数类型
a≠0
b≠0
c≠0
y=ax2
+bx
+c
二次函数
a≠0
b≠0
c﹦0
y=ax2
+bx
a≠0
b﹦0
c﹦0
y=ax2
a﹦0
b≠0
c≠0
y=
bx
+c
一次函数
a﹦0
b≠0
c﹦0
y=
bx
正比例函数
设计意图:通过辨析的形式,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质疑补充的过程,从而巩固二次函数的概念.通过追问与先前所学函数知识做一个横向沟通,通过分类讨论,对相近概念进行比较性认识,对同类概念进行结构性认识,揭示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联系;从系统的角度学习知识,置二次函数于函数知识系统中,明晰函数表达式y=ax2
+bx
+c
(a、b、c是常数)对二次函数、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统领”,深入本质,去伪存真,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建立科学完善的知识结构,更有利于本节课教学核心的深化.
(四)例题教学
例1:将二次函数
y=(2-3x)(6+x)化成一般形式,并写出a,b,c的值.
生成预设: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可以收集部分学生化简中的错误进行展示,让学生进行互相纠错.
例2:如图4,用16m长的篱笆围成一边靠墙(墙长6m)的长方形的生物园饲养小兔,设垂直于墙的一边长为x(m),面积y(m2),求y与x之间的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生成预设:(1)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让完成较好的学生进行分析,教师适时引导,
暴露其思维过程,
即先表示出平行于墙的长度
(16—2x),从而得到
y=
x(16-2x)=-2x2+16x,
利用墙长5
m和实际意义,引导学生寻找不等式组,得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设计意图:例1的化简学生容易会和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相混淆,出现一些错误,通过此例让学生理解与二次函数的区别,也能再次巩固二次函数的概念,例2是问题情境的一个变式拓展,函数关系式的得到并不困难,难点在于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再此,引导学生发现与问题情境的不同之处,从而寻找问题中的不等式,建立不等式组进行求解.
巩固练习
1.下列函数中,一定为二次函数的是(  )
A.y=3x﹣1
B.y=ax2+bx+c
C.s=2t2﹣2t+1
D.y=x2+
2.如果函数是二次函数,那么m的值是 
 .
3.将二次函数化成一般形式,并写出a,b,c的值.
(1)y=(1+x)(6—x)
(2)y=(2x)2—(1—x)
4.如图5,一块草地的形状是长为100m,宽为80m
的矩形,欲在中间修筑两条互相垂直且宽为x
m
的小路,这时草坪的面积为y
m2.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是对当堂内容的及时反馈,
让学生互相批改,并找出哪个地方有错误,还给对方
讲解清楚原因,课堂检测的分数直接反映了每一位学
生的听课效率,而给对方指出错误是对学生更高层次
的要求.不仅要自己懂,别人错了还要说理,既锻炼了
学生的语言表达,又培养了同学间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
(五)拓展提高
问题7
你觉得后面我们会研究什么问题?
问题8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成预设:
学生个答,教师适时引导,并进行板书,形成本章的大体知识结构.
设计意图:作为章节起始课,提出后面会研究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学习过程,形成研究函数的基本“套路”(教师板书),积累学习函数知识的数学活动经验,通过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类似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等等),也能让学生体会与函数之间的不同.
(六)课后小结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有哪些注意点?
2、在本节课过程中,你感受到了哪些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
3、如果让你再去研究一个新的函数,你会怎样去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前两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自我整理,涵盖知识与方法,后两个问题,第三个问题,让学生通过研究三个函数所积累学习函数知识的数学活动经验,通过类比的方法进一步研究新的函数,达到一以贯之的效果,实现思维生长.
七、板书设计
5.1二次函数
设计意图
:随着电子课件的不断深入应用,教师越来越忽视板书的重要性,然而本节课是章节起始课,本节课的板书不是解题图,而是本章的知识脉络图,不仅让学生知道我们本节课的内容,而且还要知道后面要干什么?函数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八、教学思考
1、以学定教,在已有的认知上建构概念教学
以学定教,我认为这里的“学”就是学生的已有认知,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已有认知是学生进一步知识学习的载体,所以学习一定有一条“暗线”,也就是相应的“基本套路”。本节课属于函数概念教学,基本套路是“概念引入(实际问题)—属性归纳—形成概念—概念辨析—概念应用—概念深入”,由于在前面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在经历了“二次函数”教学的基本套路中,类比一次函数,体现前后一致,一以贯之的特点,因此,教师备课不能仅局限于某一节课,
而应当把相对成逻辑体系的知识整合在一起。这样,可以强化不同知识的内在联系,实现知识上的主动建构,发展学会说呢过思维水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以生为本,在问题的探究中提升核心素养
以生为本,我认为就是在从学生的角度设置问题,给学生提供机会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史宁中教授说过: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习者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而数学的眼光就是抽象,数学的思维就是推理,数学的语言就是模型。而这一切来源于问题,本节课的“二次函数”这一模型,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通过实际问题,抽象抽象这类函数的共同属性,形成数学模型,然后引入符号语言表示函数关系,得到二次函数的概念(样子+条件),在行进辨析应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生过程,多为学生设计阶梯,铺路搭桥。教师还要适当引导,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质疑补充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合作交流的习惯,逐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图1)
(图3)
(图2)
C=2πr
S=πr2
y=8-x
S=-x2+8x.
m=240x2
n=180x
y=240x2+180x+45
S=πr2
S=-x2+8x
m=240x2
y=240x2+180x+45
5米
(图4)
(图5)
后面学习
概念
y=ax2+bx+c(a,b,c是常数,且a≠0)
图像
性质
应用
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