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免疫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生物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养成关注健康、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
重点:
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理解人体的特异性免疫。
难点:
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二.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位于八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健康地生活"第二十五章“疾病与免疫”的第三节。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等知识有了相当程度地了解。但是关于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学生并不清楚。在这节课中,将就这一问题和学生展开探讨。
(二)教学方法建议
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特异性免疫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原因是,首先要考虑到学生对免疫的基础知识比较生疏,其次是这个内容中基本概念较多,有的概念(如:抗体、抗原)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实例与教材相结合的办法来解决。教学中举了乙肝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的变化及结果来说明抗体、抗原及特异性免疫等几个基本概念,因此,乙肝病毒例子一定要结合课件、图片、教具模型讲清楚。本节充分利用皮肤、黏膜、血液、免疫器官等相关知识,分别说明三条防线的构成、作用、配以形象化插图,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
本节课的教学策略:激趣―自学--探究―展示--点拨―小结―练习
课堂上要尽力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去寻找、去认同,把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出来!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通过复习提问传染病、病原体等知识,创设情境:我们身边的病原体几乎无处不在,为何我们并没有很容易生病,仍能健康的生活?
激发学生对探究人体免疫功能的浓厚兴趣。
二、自学指导
阅读96--98页课文,思考并讨论:
1、人体的三道免疫防线分别是什么?
2、何为抗原、抗体?二者有何关系?
3、什么是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二者有何区别?
4、什么是计划免疫?
5、计划免疫有什么意义?
三、合作探究、并展示结果
探究一:【人体的三道免疫防线分别是什么?】
1.
皮肤和黏膜等
功能:
阻挡、清扫和杀灭病原体等
2.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功能:溶解、吞噬病原体
?
3.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功能: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抗原)
[设计思想]通过自由发表议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和想像,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大部分学生能够达成共识,统一思想,初步认同“化学演化说”的观点。
探究二:【何为抗原、抗体?二者有何关系?】
四、教师点拨提升
五、课堂小结
【人体的三道免疫防线】
1皮肤和黏膜等
功能:
阻挡、清扫和杀灭病原体等
2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功能:溶解、吞噬病原体
?
3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功能: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抗原)
六、练习
1、下列不属于人体免疫器官的是(
)
A
扁桃体
B
淋巴结
C
脾
D
小肠
2、下列各种物质中,由淋巴细胞产生的是(
)
A
抗体
B
抗原
C
黏液
D
唾液
3、预防、控制、消灭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是(
)
A
锻炼身体
B
计划免疫
C
控制传染源
D
讲究个人卫生
4、判断
(1)人体呼吸道表面的黏膜和纤毛都有阻挡病原体进入人体的作用。
(2)进行计划免疫可以预防一切传染病。
(3)特异性免疫可以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免疫作用。
思维拓展:
1、患过麻疹的人一般终生不会再患麻疹,而患过感冒的人还会再患感冒。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2、乙肝疫苗是抗原还是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