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4.10 磁铁的力量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冀人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4.10 磁铁的力量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人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7-05 08:0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磁铁的力量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冀人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磁铁”中的起始课。本课属于物质科学领域的范畴,对应科学课程标准的主要科学概念为:磁铁能对某些物体产生作用。
教材设计了“磁铁吸什么”这个探究活动,意在引导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认识到磁铁有磁性,磁铁可以直接或隔着一段距离吸引铁、镍等材料,让学生经历猜想与假设、实验验证、交流研讨等科学探究过程,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应用与拓展”环节则让学生认识到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不同形状的磁铁。
二、学情分析
磁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许多学生在玩具及学习用品中都能见到磁铁,磁铁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玩具”,这是一个让他们了解自然科学的好机会。学生对磁铁有了感性认识,动手欲望强烈,但对磁铁吸引物体的性质不一定十分清楚。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和分组实验,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从而提高学生探究磁铁、认识科学世界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能说出常用的不同外形的磁铁;能描述磁铁可以直接或隔着一段距离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
2.能按照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能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3.能对磁铁吸引物体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描述磁铁可以直接或隔着一段距离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
难点
能描述磁铁可以直接或隔着一段距离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与本课有关的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图片或视频。
2.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柱形磁铁、实验记录单、一元硬币、家门钥匙、铁钉、曲别针、塑料尺子、橡皮、积木等材料。
学生准备
铅笔、橡皮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环节1-1】:出示一个魔法棒(由磁铁制作而成)和一个盘子,盘子里面装着小星星和小月亮(其中一个星星中间增加一个一元硬币)。教师表演先请学生试用魔法棒,让学生用魔法棒点、吸星星和月亮,月亮和星星吸不起来;教师再去吸加了硬币的星星,星星能被吸起来。让学生猜一猜,,为什么你们没办法让星星能吸起来,老师却可以?
【教学预设:有的学生能猜测到是磁铁的力量,教师秘而不宣,留下悬念,学完本课内容后再揭示秘密。】
【环节1-2】有同学提到了磁铁,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一下磁铁。提出问题:生活中的哪些物品容易被磁铁吸引呢?
(二)观察材料,做出假设
展示“候选人”:一元硬币、家门钥匙、铁钉、塑料尺子、橡皮、积木、曲别针。请学生观察材料,帮助磁铁“找朋友”。启发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哪些物体可能会被磁铁吸引,有资格成为磁铁的“好朋友”。
【教学效果: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过磁铁,知道一些磁铁吸引物体的性质,大部分学生认为一元硬币、家门钥匙、铁钉、曲别针都能被磁铁吸引。】
(三)掌握方法,实验探究
【环节3-1】掌握方法,明确要求
【播放视频,方法指导:请每个同学打开自己的实验材料袋1,找到磁铁,再手持磁铁依次直接去触碰托盘里的这些“候选人”,如果它能牢牢的跟磁铁黏在一起,就说明它能被磁铁吸引,成为磁铁的好朋友。】
【注意事项:物品轻拿轻放;
交流轻声细语;
做好实验记录。】
【环节3-2】学生实验,观测记录
屏幕出示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自实验验证哪些物品能被磁铁吸引,实际上一个观察的过程。观察凭借的是学生的形象思维,这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建构知识的重要环节。】
铁钉
家门钥匙
积木
一元硬币
塑料尺
橡皮
曲别针
附;实验观察记录单
【环节3-3】形成知识,提出新问题
让学生汇报实验过程中你是怎么做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你的实验发现(现象),并根据区分实验中观察到的可以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及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来分别进行交流。并借助板书将这七种物品进行分类,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家门钥匙、塑料尺子、橡皮、积木;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一元硬币、铁钉、曲别针。为什么铁打和曲别针都能被磁铁吸引呢?(因为都含有铁这种金属)此时教师出示“铁”并板书。教师揭示一元硬币含有“镍”这种金属材料再出示“镍”。引导学生归纳出磁铁可以直接对铁、镍等材料生吸引作用。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思维层面上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分析(汇报实验方法和现象)

比较(找不同:有些物品能被磁铁吸引,有些不能)

分类(分成两类:能被磁铁吸引的及不能被磁铁吸引的)

比较(找相同:铁钉和曲别针都含“铁”;找不同:一元硬币里还有“镍”)

归纳(磁铁可以直接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
小学生的心智发展有其独特的规律。通过培养和训练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在学习中融入科学的思维方式,低年级让小学生可以利用思维来更深刻的认知学习生活中的事物。学生的思维经历了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完成了对第一层知识的建构:磁铁可以直接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
提出新问题:当磁铁跟它的好朋友有一段距离时,磁铁还能吸引它们吗?
【环节3-4】掌握方法,明确要求
【播放视频,方法指导:打开实验材料袋2,将曲别针放在直尺的蓝刻度线(0厘米)位置,当磁铁由远及近:从红刻度线(6厘米位置)到黄刻度线(5厘米位置)再到绿刻度线(1.5厘米位置)缓慢靠近曲别针。】
【注意事项:物品轻拿轻放;
操作认真观察
记住实验现象。】
【环节3-5】实验验证,观察现象
屏幕出示实验步骤,学生进行实验。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培养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和动手的能力】
(四)讨论交流,形成知识
让学生汇报实验过程中你是怎么做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你的实验发现(现象):磁铁在红刻度线的位置时,曲别针是什么状态;磁铁在黄刻度线的位置时,曲别针是什么状态;磁铁在绿刻度线的位置时,曲别针是什么状态。引导学生认识:磁铁不仅可以直接吸引曲别针,还可以隔着一段距离对曲别针产生吸引作用。进而得出本课结论:磁铁可以直接或隔着一段距离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思维层面上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分析(汇报实验方法和结论)

比较(找不同:磁铁在不同位置时,曲别针的状态)

归纳(磁铁也可以隔着一段距离对曲别针产生吸引作用。)
学生的思维经历了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完成了对第二层知识的建构过程:磁铁可以隔着一段距离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
(五)揭秘魔术,拓展应用
【环节5-1】认识不同形状磁铁
(课前为每个小组的学生不同成员准备了不同形状的磁铁)请学生仔细观察今天用到的磁铁,找出磁铁相同的地方(性质相同),以及不同的地方(形状不同),并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条形磁铁、蹄形磁铁、柱形磁铁、环形磁铁等。
【环节5-2】演绎推理,揭密魔术。
演绎推理:磁铁能够吸引铁、镍材料,月亮能够被磁铁吸引,所以这个月亮一定含有铁或镍。
实物验证:老师打开纸制月亮,观察里面确实有硬币。
【环节5-3】布置任务:寻找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