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不同形状的桥梁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承重力等方面也不相同。
2、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
3、体验造桥的艰辛和快乐。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桥的观察是不充分的,对桥的形状结构了解不多,对桥的承重力知之甚少。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不同形状的桥梁具有不同的特点。
难点
知道桥的承重力与形状结构不同有关。
教学准备:
木块、硬卡纸、围棋子、尺子、实验记录单、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上课前,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考考大家:
在毛泽东主席的《水调歌头
游泳》这首诗里面有这样一句:“才饮长江水,有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请问诗句中的
“一桥”指的是哪座桥?
2、请学生想一想,若回答不出,就通过“长江”“武昌鱼”“楚天”等词汇来提示学生。根据同学的回答,点击PPT
介绍我国的三座
“第一桥”。
3、点击PPT
出示图片,
揭示课题《桥》。板书课题;《桥》
二、新授
1、师:桥对于我们每位同学来说都非常的熟悉,我们上学、旅游中都会见到各种各样的桥,请哪位同学和我们分享一下你所见到的桥是什么样的?它叫什么名字?是什么形状?
2、点击PPT
出示图片,提出问题。
师问:桥作为帮助人们跨越障碍的特殊的交通工具,有哪些相同点、不同点?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生:材料不同,有的是用木头做的。
生:桥都有桥面。
……
老师将学生回答的答案重点板书于黑板上。
3、根据学生的回答,从桥的不同点中直接提出问题?
师:点击PPT桥作为特殊的交通工具,每天有很多的车和人在桥面上经过,那么不同形状的桥的承受力会一样吗?
4、(可以小组稍作讨论)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测,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5、将本小组讨论出的猜测结果写在实验记录单上。
三、实验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常见的是拱形桥和平板桥,(用简笔画的形式表示出拱桥和平板桥)比如苏畈桥和向东桥。那今天我们就以拱形桥和平板桥为例,测试一下看谁的承重力大。
1、点击PPT
教师出示给学生实验的材料,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你们小组怎样用这些材料做实验?
2、请上两个小组的成员分别说一说:你们小组准备怎么做这个实验?
生:我准备用木块做桥墩,卡纸做桥面,棋子做承重物。
生:我们小组和他们小组做法一样。
……
3、师:其他小组有不同的试验方法吗?(如果有,就请上来说一说)
4、点击PPT
教师提出实验要求,提示尺子的作用:测量拱桥和平板桥的桥墩的距离要保持一致。以保证实验的严谨性。
5、学生进行实验,老师巡视并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引导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点击实验记录单PPT
6、实验完毕,请3个小组说出他们测试的拱桥的平均值,并求出平均值,再请另3个小组说出他们测试的平板桥的平均值,求出平均值。(学生汇报的小组的平均值要写在拱桥和平板桥简笔画的下方,以便求出平均值后,方便学生进行比较)
7、师生一起结合求出的平均值,分析拱桥与平板桥的承重力谁大谁小。并引导学生说出实验的结论:拱形桥的承重力大于平板桥的承重力。
8、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小手验证了自己的猜测,非常棒!(鼓励)但在生活中,桥的形状不仅仅只有拱桥和平板桥两种,那它们的承重力又是什么样的呢?
9、请学生再次实验,自由发挥,用卡纸表示出其他形状的桥,再次实验,并测试它们的承重力。
四、总结
1、师:我们刚才又做了一次实验,同学们都很积极,谁能来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做的?
生:我把桥面折成波浪形的,可以承受近100颗棋子。
生:我把桥面折成U形的可以承受40几颗棋子。
生:我把桥面折成L形的可以承受15颗棋子。
2、师:那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再次实验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桥的形状各不相同,他们能承受的棋子颗数也不同。
生:……
3、师:我想先请同学根据两次试验的结果说一说:不同形状结构的桥的承重力一样吗?
生:桥的承重力大小与桥的形状结构是有一定关系的。
生:不同形状结构的桥的承重力是不一样的。
……
4、教师进行实验总结。
师:同学们在刚才的实验中能够认真的观察,并发现了其中的奥秘。桥的承重力的大小是与它的形状结构有关系的,不同形状结构的桥的承重力师不一样的。
五、延伸
1、点击PPT
欣赏各种桥的图片,同时请同学们构思:你心中的桥是什么样的?
2、画一画心中的桥。
板书
桥
相同点:
桥面
桥墩
桥拱
不同点:
材料
形状结构
承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