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精卫填海》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精卫填海》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05 22:27: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精卫填海
13
部编·四年级上
自己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
2.作者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感知
炎帝的女儿女娃在东海游玩不慎溺水死亡,化为精卫鸟,常年衔树枝和石子填塞东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
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
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按照下面划分的节奏,试着读一读课文。

shào
yuē

yīn
fǎn
课文感知
炎帝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课文感知

文: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思: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

小女儿
精卫是炎帝的小女儿。
课文感知
精卫以前叫什么?为什么变成了鸟?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精卫以前叫女娃,在东海游玩淹死后化为精卫鸟。
课文感知

文: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思: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不能回来,因此她化为精卫鸟。
返回
溺水
因此
课文感知
填塞

文: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思:它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它们来填塞东海。
课文感知
原文:
女娃


东海。
释词:(女娃)(游玩)(在)(东海)
译句:女娃在东海游玩。
译法:运用了照搬法、交换法和置换法。
解释文言文句子意思方法
课文感知
坚持不懈,勇敢的精神
文中哪个词表现了精卫的精神?
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课文感知
1.炎帝之少女
2.故为精卫
少女
古义:小女儿。今义:年轻女孩。

古义:因此。今义:旧。
区别古今异义
课文感知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看到精卫不顾一切地填海,此时此刻你想到哪些词语?
宁死不屈、斗志昂扬、坚持不懈、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等。
课文感知
具有精卫填海精神的人有哪些?
课文感知
夸父追日
愚公移山
孙敬悬梁
苏秦刺股
趣味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上画着什么吧!
1.认识和会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并背诵课文。
3.使学生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整体感知



shào

yuē



fǎn
读准字音



yuē



fǎn
皇帝
美名其曰
溺水
返回

xián
军衔
认准字形
精卫填海:后指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本课指炎帝女儿在东海淹死,化为精卫鸟衔来木石,决心填平东海。
词语解释
背诵这篇课文,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课文共有两句,第一句告诉我们炎帝的女儿的名字叫女娃,第二句告诉我们精卫填海的原因和经过。特别是“衔西山之木石”,语速放缓,声音低沉,感受精卫填海的艰辛。
背诵指导(课后第一题)
课文感知
精卫填海
名字
原因
经过


坚持不懈
百折不挠
游于东海,
溺而不返
衔木石
课文结构
本文描写了(
)的小女儿因为游玩时(
),化为精卫鸟衔来(
)填海,表现了精卫(
)的精神。
炎帝
溺水而亡
树枝和石子
坚持不懈、百折不挠
课文主旨
课后练习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
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猰貐(yà
yǔ)、凿齿、九婴、大风、封豨(xī)、修蛇皆为民害。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
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淮南子·本经训》
拓展延伸
后羿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