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的情感表现》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此阶段的学生对线以及线的组合产生的形式美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在平时的学习中已积累了一些线条运用表现的经验,但从情感上去理解线还是有难度。
这节课的重点是从多角度激活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让学生在“线”与“感觉”之间建立联系点,启发学的意象、抽象的创造思维。
教材分析:
《用线和色彩画感觉》是第10册的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把线与情感、色彩与情感作为两个教学内容然后再进行融合,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充分体会线条、色彩与情感的关系,使课堂更深入、更整体。线条是美术艺术语言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用线条组织画面也是学生熟悉的表现形式,教材编写也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究空间
,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素材,利用好感知材料也是解决重难点的关键。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线条的基本知识,学习用线的组合表达感受。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和赏析作品感受不同线条传达出的不同感觉。
(2)
探索用线表现情感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细心欣赏、善于想象和大胆表现的学习态度。勇于探索不同的绘画语言,学会感受生活,用具有个性的线条来表现眼中的世界和心中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验线与情感的联系,运用线的组合来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
运用不同线条的组合进行造型表现,呈现出形式美,。
解决重难点的方法:
从多角度激活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让学生在“线”与“感觉”之间建立联系点,启发学的意象、抽象的创造思维。通过作品赏析,体会形式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活动一:赏析词句: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揺漾春如线。
提问1:读了这句词句,你感觉是描写一个什么样的意境?提问
2:为什么说“春如线”?讨论生活中的线活动二:
1、说一说、画一画你知道的不同种类的线。2小组讨论:什么样的线条能够表现春天,为什么?3、小结:线也是有情感的。
活动一:1、学生感悟词句,描述对意境的理解。2、学生感受、理解“春如线”。活动二:
1、说出自己知道的线,并互相评价。
2学生探讨“春如线”的线是什么样的线,说出原因。3、学生感受可以用线来表现情感。
引入学科文化,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初步体会线与情感的联系。
课堂发展
活动一:说出关于“情感”和“感觉”的词语选取一两个词语,让学生用线表示。活动二:欣赏音乐《十里埋伏》《垂柳栏杆尽日风》。提问:两首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分别用表现情感、情绪的词来说出感受。用线条来表现两首乐曲。提问:两首乐曲让你产生了不同的感觉,你会用什么样的线去表现这种感觉
?活动三:1、用舞蹈怎样来表现两首音乐?2,用什么样线来表现这种舞蹈呢?为什么?3、出示课件:戏曲舞蹈和街舞的速写作品
活动一:
1、学生说出关于情感、感觉的词,互相评议。2、学生演示,小组评议。活动二:
1、学生欣赏音乐,用恰当的表情感、情绪的词语来说出感受。学生讨论,演示,相互评议。活动三:学生编舞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分析探讨3,欣赏作品,感受不同的线对舞蹈美的表现。
从多角度激活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让学生在“线”与“感觉”之间建立联系点,深入体会线与情感的关系。
提问:两种舞蹈,分别可用来表现哪首乐曲?它们用的线条各有什么特点?4、小结:活动四:1、
赏析线的作品提问1:
看了这幅作品,让你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哪些地方让你产生这种感觉?提问2:作品中的线的组合有什么特点?和单线条相比,你认为哪种更能表达出情,为什么?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活动五:1、结合赏析作品,提出作业要求:①用组线进行表现②作品要有整体感,要具有一定的形式美。
2、作业:你想表达什么情感,用线的形式表现出来。
1、欣赏舞蹈,结合乐曲讨论分析两幅作品线条的特点和所表现出的感觉。
。学生体会、探讨作品表现出的情感。小组分析感受作品中线条组合所产生的形式美。学习表现方法。4、学生读课本学生创作
加强学生对线表现的认识,理解不同的线产生的不同感觉。在赏析中进一步感受线与情感的关系,通过作品分析表现技巧,学习方法组织画面。
评价与发展
1、小组评议。2、展示有代表性的作业。评价目标:1、构图美2、线条组合具有形式美3、表达出了一定的情感。
1、互相欣赏评述。2、学生自评阐述作品,互相评议。
在相互评议中进一步体会线与情感的关系,促进学生间的对话,提高评述能力,表现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融合了诗词、音乐和舞蹈欣赏,较好利用了它们与美术的联结点,为学生创立了多角度的的感悟点,在情感与线之间合理地建立了关系,在不同文化艺术的审美转换过程中学生对“线与情感”之间关系的理解和感悟较为充分。
本节课教学活动在深度、广度、密度上得到了拓展,学科文化的切入,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对“线”的探究,也提升课堂文化性和艺术性。本节课把知识技能和艺术欣赏结合起来,为学生设置了特定的文化情景空间,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运用“通感”理解线与情感的关系
,注重了知识技能的运用和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