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二节 海水“晒盐“(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二节 海水“晒盐“(共4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7-06 08:2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温故知新:
1.海水制镁流程3步,记住每一步所加物质及方程式
2.记住海底矿物
3.记住海水淡化的方法及检验冷凝水是否是淡水的方法
氢氧化镁
氯化镁

石灰乳
盐酸
通电
(1)CaCO3
=
CaO
+
C02
高温
(2)
CaO
+
H2O=Ca(OH)2
熟石灰Ca(OH)2的制取
复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
1.海底蕴藏着哪些矿物资源?
2.“可燃冰”被誉为“未来能源”、“
21世纪能源”?甲烷(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锰结核里主要含有哪些元素?
矿产资源
煤、石油、天然气
CH4+2O2
=
2H2O+CO2
点燃
将MgCl2富集起来,得到纯净的MgCl2。
第二节
海水晒盐
母液(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一)、海水晒盐
海水
蒸发池
结晶池
粗盐
母液(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1.结晶:一定条件下,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结晶
--蒸发溶剂法
蒸发结晶、降温结晶
关于海水“晒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利用海水降温析出晶体
B.海水晒盐后的母液因食盐减少而变成不
饱和溶液
C.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
D.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分解得到食盐晶体
C
1、溶解性:是物质的重要性质,不同的物质溶解性不同。
2、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物质本身的性质、溶剂的种类和温度
二、溶解度
3、化学上用溶解度来定量表示物质的溶解性。
抓四点:
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
②标准:100克溶剂
③状态:饱和状态
④单位:克
1
1.定义:
1
2:
溶解度(课本38页)
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NaCl
在20℃时,NaCl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g.
必须讲明温度
3.溶解度的含义:
1.
在某温度时,400g水中最多能溶解X物质10g,则X物质在该温度的溶解度是(
)
A.
40g
B.10g
C.
5g
D.
2.5g
D
达标练
400g------10g
100g------2.5g
2.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所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B、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C、20℃时,在100g水中加入35g氯化钠完全溶解,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g。
D、20℃时,100g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有27g氯化钠,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27g

A
E、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三)溶解度曲线:
表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溶解度曲线
(三)溶解度曲线:
表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溶解度曲线
1、定义:
Ca(OH)2
溶解度(克)
温度(?C)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200
190
180
170
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0
硝酸铵
硝酸钾
硝酸钠
氯化铵
氯化钠
硼酸
1: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2: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对大小。
说出
50℃各物质溶解度相对大小
3:物质的溶解性
50
由一根曲线可以看出什么
说出溶解性
4:曲线的交点表示这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2.溶解度曲线图获得的信息
溶解度(克)
温度(
?C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200
190
180
170
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0
NH4NO3
KNO3
NaNO3
NH4Cl
NaCl
硼酸
3.几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
1.线上的点表示什么?
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
2.两条线的交点表示什么?
某点所示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3.线上方的点表示什么?
在该温度下该溶液是饱和溶液且有该物质未溶解
4.线下方的点表示什么?
该温度下该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4、三种典型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规律: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KNO3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NaCl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Ca(OH)2
线: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可以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5.归纳:溶解度曲线图获得的信息
复习: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定义: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最简单的方法
在一定温度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同种溶质,如果不再溶解,则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如果继续溶解,则为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蒸发水或改变温度下,有溶质析出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这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3、相互转化
一般规律: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升温、加溶剂
升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降温、加溶剂
特殊溶质:Ca(OH)2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对于不同溶质来说,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但是对于同一温度、同一溶质来说,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


4.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及浓溶液、稀溶液之间有没有关系?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肯定是较浓的溶液
C、饱和溶液肯定要比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要大一些
D、
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
D
达标练
增大
变化不大
减小
2、溶解度曲线变化规律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图)
a、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
,如KNO3;
b、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如NaCl;
c、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如Ca(OH)2;
3.溶解度曲线图的应用
例如: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40℃时B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
m点表示什么意义?
4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C、B、A
A、B、C
B、A、C
B、C、A
70
30
B
4.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S
<0.01g
易溶物
可溶物
微溶物
难溶物
(不溶物)
S>10g
1g<S<10g
0.01g<
S
<1g
溶解性
室温(20℃)时:
溶解度(克)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200
190
180
170
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0
硝酸钾
氯化钠
固体溶解度曲线
从溶解度曲线分析结晶情况
1、降温结晶
(又叫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2、蒸发结晶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物质如:NaCl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如:KNO3
温度(?C)
(四)结晶
134.7g
169g
31.6g
溶解度(克)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200
190
180
170
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0
硝酸钾
氯化钠
固体溶解度曲线
从溶解度曲线分析结晶情况
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后:
②一定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一定值。
①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该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温度(?C)
(四)结晶(写在课本40页上)
134.7g
169g
31.6g
200
9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0g,KNO3%=
200g
300g
x100%
9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KNO3%=
20g
30g
x100%
.
.
.
.
.
硝酸钾
.
.
.
.
在80℃时,将110g硝酸钾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硝酸钾的_
_
_
_
溶液。欲使其刚好形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
蒸发掉一定量的水份
降温到60℃
若再降温到10℃,会怎样?
会析出89g硝酸钾晶体
21
169
不饱和
59g
89g
①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降温结晶):常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溶质。如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获得硝酸钾晶体或如从含有少量NaCl的KNO3溶液中提纯KNO3。
②蒸发溶剂法(蒸发结晶):
适用于所有固态溶质,还常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固体溶质。如蒸发海水获得食盐晶体或如从含有少量KNO3
的NaCl溶液中提纯NaCl

注意:①结晶后往往还需过滤来取得这些晶体.
②采用结晶的方法可以分离提纯两种固体溶质.如分离NaCl和KNO3的固体混合物
.
③粗盐提纯的步骤:
溶解→过滤→蒸发→转移
总结结晶
气体的溶解度
1.定义:是指该气体在压强为101kPa,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有关,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2.规律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温度和压强
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
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总结:降温加压可以增大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写在书上)
喝了啤酒打嗝:
温度高,CO2溶解度减小
打开啤酒瓶冒出大量气泡:
越强减小,CO2溶解度减小
课本38页
多识一点
70
不饱和
升温
B>A>C
中考真题练
A
B
C
中考真题练
C
C
1.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冒
出.
B.喝下汽水时感到有气体冲到鼻腔.
C.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
.
D.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游出水.
C
达标练
2、如图所示,表示物质x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关系x可能是(
)
A.
NaCl
B.
CO2
C.
Cu(OH)2
D.
KNO3
B
今天作业:
1.笔记整理,补充完整
2.记住今天重点内容
3.完成导学案77-78页
4.笔记、作业完成拍照发群
3.观察右图,有一烧杯装有某种液体,液面上漂浮有一木块,烧杯底有少量该液体所含溶质的未溶物,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液体是Ca(OH)2
溶液,
杯底是未溶的Ca(OH)2固体,
现在对杯底加热,木块如何变
化?
(填上升或下降,下同)
(2)若该液体是KNO3溶液,杯底是未溶的KNO3固体,现在对杯底加热,木块如何变化
?_________
下降
上升
三、粗盐提纯
1.杂质:可溶、不可溶
2.实验室提纯
1)溶解
烧杯、玻璃棒
仪器:
2)过滤
操作要点:
仪器:
烧杯、铁架台、漏斗、玻璃棒
一贴、二低、三靠
3)蒸发
玻璃棒的作用:搅拌,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局部受热,造成液滴飞溅。
仪器:
铁架台、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
操作要点: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晶体时即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剩余的水份(不能完全蒸干)
3.工业净化
--化学方法
Na+、Cl-SO42-
Mg2+
Ca2+
除去食盐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
BaCl2
Na2CO3
NaOH
BaSO4
CaCO3
Mg(OH)2
BaCO3
Na2CO3加在BaCl2之后
药品所加顺序:
1.Na2CO3加在BaCl2之后,以除去多余的
BaCl2
2.过滤后加盐酸,以除去多余的NaOH和Na2CO3
盐酸HCl
Na+
Cl-SO42-
Ca2+
Mg2+
盐酸
Na+
Cl-
Ca2+
Mg2+Ba2+



Na+
Cl-
Mg2+CO32-
Na+
Cl-
CO32-OH-
过量BaCl2
Na+
Cl-
过量Na2CO3
过滤出4种沉淀
BaSO4
Mg(OH)2
CaCO3
BaCO3
药品所加顺序:
1.Na2CO3加在BaCl2之后,以除去多余的
BaCl2
2.过滤后加盐酸,以除去多余的NaOH和Na2CO3
过量Na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