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寿光中学2019-2020学年鲁科版选修3-4:5.3光的偏振 跟踪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寿光中学2019-2020学年鲁科版选修3-4:5.3光的偏振 跟踪训练(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06 08:1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3光的偏振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只有在折射时才会发生色散现象
B.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
C.全息照相主要利用了激光亮度高的特性
D.激光手术刀主要利用了激光相干性好的特性
2.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下列关于光的偏振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束自然光相继通过两个偏振片,以光束为轴旋转其中一个偏振片,透射光的强度发生变化
B.一束自然光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当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恰好是90°时,反射光是偏振光
C.日落时分,拍摄水面下的景物,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上偏振滤光片可以使景像更清晰
D.光的振动方向和偏振片的透振方向不同时,光一定无法通过透振片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摆钟偏慢时可增加摆长进行校准
B.火车鸣笛驶出站台时,我们听到的笛声频率将比声源发声的频率高
C.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以减弱玻璃反射光的强度
D.肥皂膜看上去呈现彩色,是因为光的色散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子表的液晶显示用到了偏振光
B.光纤利用的是光的全反射
C.红光由空气进入水中,波长变短,颜色不变
D.分别用蓝光和黄光在同一装置上做双缝干涉实验,用黄光时得到的条纹间距更窄
5.下列对生活中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雨后的彩虹是由于光透过空气中的小水珠发生了衍射现象
B.日食和月食的形成都是由光的折射引起的
C.小轿车前边的挡风玻璃制成倾斜的,主要是为了让司机的像成像在正前方
D.观看“3D电影”的眼镜片为偏振片,两镜片透振方向互相垂直
6.假设所有的汽车前窗玻璃和车灯玻璃均按同一要求设置,使司机不仅可以防止对方汽车强光的刺激,也能看清自己车灯发出的光所照亮的物体.以下措施中可行的是(  )
A.前窗玻璃的透振方向是竖直的,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是水平的
B.前窗玻璃的透振方向是竖直的,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也是竖直的
C.前窗玻璃的透振方向是斜向右上,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是斜向左上
D.前窗玻璃的透振方向是斜向右上,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也是斜向右上
7.以下关于光学常识的描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偏振光只可以是横波,不可以是纵波
B.泊松亮斑支持了光的微粒说
C.雨后路面上的油膜呈现彩色,是光的折射现象
D.“隔墙有耳”是波的干涉现象
8.光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透明的标准平面样板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偏振现象
B.在观看3D电影时能看到立体影像是光的偏振原理
C.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D.增透膜的厚度应为入射光在空气中波长的
9.对于光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光的干涉现象能说明光是一种波
B.光的偏振现象能说明光是横波
C.光不容易观察到衍射现象是因为光的速度太大
D.绿光与红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E.玻璃对绿光和红光的折射率相同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B.机械波都能产生多普勒效应,光波也可产生多普勒效应,所以光是机械波
C.在照相机镜头上涂一层氟化镁,可以增透所需要的光,这是利用光干涉的现象
D.电磁波可以不依赖介质传播,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E.电磁波会发生衍射现象、电磁波可以发生偏振现象、电磁波能够携带信息传播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水中的气泡看上去比较明亮是因为有一部分光发生了衍射现象
B.雷达发射的电磁波是由均匀变化的电场或磁场产生的
C.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可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来减弱橱窗玻璃表面的反射光
D.红色和蓝色的激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波长可能相同
E.狭义相对论认为: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
12.以下关于光学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水中蓝光的传播速度比红光慢
B.光导纤维是利用光的衍射原理进行传播的
C.水中的鱼看到水面上方昆虫的位置是在实际昆虫的上方
D.分别用蓝光和红光在同一装置上做双缝干涉实验,用红光时得到的条纹间距更宽
E.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纵波
13.关于波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填正确答案的标号。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给4分,选对3个给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用光导纤维束传送信息是光的衍射的应用
B.白光通过三棱镜在屏上出现彩色条纹是光的一种干涉现象
C.波源沿直线匀速靠近一静止的接收者,则接收者接收到波信号的频率会比波源频率高
D.露珠的晶莹透亮现象,是由光的全反射引起的
E.电磁波具有偏振现象
14.小明同学从新闻上看到,2017年9月起“复兴号”将在京沪高铁以350公里时速运行.为了一睹“复兴号”容颜,小明利用国庆假期,带上相机,爬上京沪高铁旁边的小山岗.刚爬上小山岗,他就听到火车笛声,而且笛声越来越尖锐,由此他判断火车_______(填“向他驶来"或“离他远去”);为了能拍到“复兴号”的清晰图片,他架起带来的单反相机.相机的镜头呈淡紫色,这是因为镜头上镀了一层膜,根据________知识可知此膜可以减少光的反射损失;为避免火车车窗玻璃反射光使照片不清晰,他还要在镜头前加上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A.光在干涉、衍射及折射时都可以发生色散,选项A错误;
B.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选项B正确;
C.全息照相主要利用了激光相干性好的特性,选项C错误;
D.激光手术刀主要是利用了激光的亮度高、能量大的特点的特性,选项D错误。
故选B。
2.D
【解析】
A.一束自然光相继通过两个偏振片,以光束为轴旋转其中一个偏振片,当看到透射光的强度发生变化时,则说明光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相垂直,即光是横波,此现象能反映光的偏振特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一束自然光入射到两种介质的表面时,一定有反射光线。如果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垂直,反射光为偏振光,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日落时分,拍摄水面下的景物,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上偏振光片,由于反射光太强,偏振光强,加偏振片可以将反射的偏振光过滤,使图象清晰,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光振动方向和偏振片透振方向平行的光才能够通过偏振片,光振动方向和偏振片透振方向垂直的光不能够通过偏振片,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C
【解析】
A.摆钟偏慢时,说明周期偏大,若要周期变小,则可缩短摆长进行校准,故A错误;
B.火车鸣笛驶出站台时,间距变大,则我们听到的笛声频率将比声源发声的频率低,故B错误;
C.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以反射光发生干涉,减弱反射光的透射强度,故C正确;
D.肥皂膜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彩色是光的干涉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4.D
【解析】
A.电子表的液晶显示用到了偏振光,A正确;
B.光纤利用的是光的全反射,B正确;
C.红光由空气进入水中,频率不变,所以颜色不变,根据
可知折射率变大,波长变短,C正确;
D.分别用蓝光和黄光在同一装置上做双缝干涉实验,因为,根据干涉条纹宽度公式可知用黄光时得到的条纹间距更宽,D错误。
本题选择不正确选项,故选D。
5.D
【解析】
A.彩虹的形成与光的折射有关,不是衍射,故A错误;
B.日食和月食的形成都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引起的,故B错误;
C.小轿车前边的挡风玻璃制成倾斜,主要是让司机成的像偏离开正前方位置,故C错误;
D.“3D电影”的眼镜片就是一对透振方向互相垂直的偏振片,左右两架放映机产生的两束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也互相垂直,这两束偏振光投射到银幕上再反射到观众处,偏振光方向不改变,观众用上述的偏振眼镜观看,每只眼睛只看到相应的偏振光图像,这样就会像直接观看那样产生立体感觉,故D正确。
故选D。
6.D
【解析】
如果透振方向是竖直的话,那么回车时,两车的光不能叠加相消,也就是对方车辆的光仍要照到自己,感到眼花。若前窗玻璃的透振方向和前灯玻璃的透振方向都是斜向右上,则对方车辆的光与自己前窗正好成90度,对方的光就通不过你的前窗射到你的眼,不会发生眼花
A.前窗玻璃的透振方向是竖直的,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是水平的与分析不符,故A错误;
B.前窗玻璃的透振方向是竖直的,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也是竖直的与分析不符,故B错误;
C.前窗玻璃的透振方向是斜向右上,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是斜向左上与分析不符,故C错误;
D.前窗玻璃的透振方向是斜向右上,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也是斜向右上与分析相符,故D正确。
7.A
【解析】
A.偏振光只可以是横波,不可以是纵波,选项A正确;
B.泊松亮斑是光的衍射现象,支持了光的波动说,选项B错误;
C.雨后路面上的油膜呈现彩色,是光的干涉现象,选项C错误;
D.“隔墙有耳”是波的衍射现象,选项D错误。
故选A。
8.BC
【解析】
本题考察光学基本知识,光的干涉、偏振在生活中的应用。
【详解】
A.用透明的标准平面样板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故A错误;
B.3D电影是利用偏振光在双眼形成不一样的像从而产生立体感。故B正确;
CD.增透膜利用的是光的干涉原理。当薄膜的厚度为入射光在增透膜中波长的时,从薄膜前后表面的反射光相互抵消。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9.ABD
【解析】
A.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则光的干涉现象能说明光是一种波,选项A正确;
B.光的偏振现象能说明光是横波,选项B正确;
C.光不容易观察到衍射现象是因为光的波长太小,选项C错误;
D.绿光与红光在玻璃中折射率不同,根据可知传播速度不同,选项D正确;
E.玻璃对绿光和红光的折射率不相同,选项E错误。
故选ABD。
10.ACE
【解析】
A.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故A正确;
B.械波都能产生多普勒效应,光波也可产生多普勒效应,但光是电磁波,不是机械波,故B错误;
C.照相机镜头上涂一层氟化镁,使反射光干涉减弱,从而削弱反射光,是利用光干涉的现象,故C正确;
D.电磁波是变化的电场与变化的磁场相互激发并在空间传播而形成的,它的本质就是场,这个场也是它自身传播的介质,故电磁波可以不依赖介质传播,介质对频率高的电磁波的折射率较大,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故D错误;
E.电磁波是横波,具有波的性质,可发生衍射现象、偏振现象,电磁波能够携带信息传播,故E正确。
故选ACE。
11.CDE
【解析】A、水中的气泡看上去比较明亮是因为有一部分发生了全反射现象;不是衍射.故A错误;?
B、电磁波是由周期性变化的电场或磁场产生的,均匀变化的电场或磁场产生稳定的磁场或电场,不能产生电磁波.故B错误;?
C、反射光属于偏振光,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能减弱橱窗玻璃表面的反射光,提高拍摄的效果.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光速与介质有关,红色和蓝色的激光的频率不同,在同种介质中的波长是不同的,而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波长可能相同.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E、根据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认为: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故E正确.?
故选CDE
12.ACD
【解析】
A、蓝光的折射率大于红光的折射率,由
可知,折射率越大,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就越小,故A正确;
B、光导纤维是利用光的全发射原理进行的,故B错误;
C、由于光的折射,导致水中的鱼看到水面上方昆虫的位置在实际昆虫的上方,故C正确;
D、根据公式
,可知波长越长,则条纹间距越宽,故D正确
E、横波有偏振现象,所以光的偏振说明光是横波.故E错误;
故选ACD
13.CDE
【解析】A、用光导纤维束内传送信息是利用光的全反射现象,故A错误;
B、白光通过三棱镜在屏上出现彩色条纹是光的一种折射现象,故B错误;
C、波源沿直线匀速靠近一静止接收者,两者距离减小,产生多普勒效应,接收者接收到波信号的频率会比波源频率高,故C正确;
D、露珠的晶莹透亮现象,是由于光的全反射形成的,故D正确;
E、电磁波是横波,具有偏振现象,故E正确;
故选CDE。
14.向他驶来
薄膜干涉(或
光的干涉)
偏振片(或偏振片镜头)
【解析】
笛声越来越尖锐,即频率越来越高,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火车向他驶来,
镜头镀了一层膜是薄膜干涉,增加入射光量,
为避免火车车窗玻璃反射光使照片不清晰,应在镜头前加上偏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