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鲁科版选修3-4:2.3波的干涉和衍射 巩固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东平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鲁科版选修3-4:2.3波的干涉和衍射 巩固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06 08:25:3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2.3波的干涉和衍射
1.如图所示,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振幅、频率均相同的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此刻,M点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M点始终处在波峰位置
B.P、N两点始终处在平衡位置
C.O点距离两个波源的位移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
D.从该时刻起,经过二分之一周期,M点所在位置变成振动减弱区
2.如图为甲、乙两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甲波向右传播,乙波向左传播。质点M位于x=0.2m处,则(  )
A.这两列波会发生干涉现象
B.M点是振动加强点,所以其位移总是最大
C.此时M点位移为零,故M点是振动减弱点
D.由图示时刻开始,再经过甲波周期,M点将位于波峰
3.如图所示,S1、S2是两个步调完全相同的相干波源,其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若两列波的振幅均保持5cm不变,关于图中所标的a、b、c、d四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d点始终保持静止不动
B.图示时刻c点的位移不为零,a点振动介于加强点和减弱点之间
C.b点振动始终加强,c点振动始终减弱
D.图示时刻,b、c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10
cm
4.如图为波源
O
传出的一列水波,相邻实线间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通过孔
A,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B.波通过孔
B,不发生衍射现象
C.波遇到障碍物
C,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D.波遇到障碍物
D,不发生衍射现象
5.甲、乙两列同种简谐横波在某种均匀介质中传播,如图所示为t=0时刻两列波恰好在坐标原点相遇时的波形图。已知甲波的频率为4Hz,沿x轴正方向传播,乙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波的频率为4Hz
B.乙波的传播速度为8m/s
C.两列波叠加后,x=0处的质点振幅为10cm
D.两列波叠加后,x=0.5m处为振动加强点
E.t=0.25s时,x=0处的质点处于平衡位置,且向上运动
6.如图为甲、乙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绳上传播时某时刻的波形图,甲波向右传播,乙波向左传播.质点M位于x=0.2m处,则(

A.这两列波不会发生干涉现象
B.M点的振动总是加强
C.M点将做振幅为30cm的简谐振动
D.由图示时刻开始,再经过1/4甲波周期,M点将位于波峰
7.一列简谐横波,在t=0.6s时刻的图像如图甲所示,此时,P、Q两质点的位移均为-1cm,波上A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B.这列波的波速是12.5m/s
C.从t=0.6s开始,质点P比质点Q早0.4s回到平衡位置
D.若该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一个尺寸为10m的障碍物不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
8.如图表示两列同频率相干水波在时刻的叠加情况,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已知两列波的振幅均为2cm且在图中所示范围内振幅不变,波速为2m/s,波长为0.4m,E点为BD连线和AC连线的交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C两点都是振动减弱点
B.振动加强的点只有B、E、D
C.直线BD上的所有点都是振动加强的
D.B、D两点在该时刻的竖直高度差为4cm
9.下列四幅图分别对应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图A中,若匀速拉动木板的速度较大,则由图像测得简谐运动的周期较大
B.由图B可知,系统的固有频率为f0
C.图C中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这种现象叫作波的干涉
D.图E中若简谐波的波速为200
m/s,从图示时刻开始,质点a经0.01
s通过的路程为40
m
10.如图所示,水面上波源S1的振动方程为x=20sin100πt(cm),水面上波源S2的振动方程为x=10sin100πt(cm),实线与虚线分别表示S1和S2形成的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此刻,M是波峰与波峰的相遇点,不考虑水波的衰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两列波的频率均为50Hz
B.随着时间的推移,M处的质点将向O处移动
C.P、N两质点始终处在振动减弱位置
D.从该时刻起,经过四分之一周期,M处的质点到达平衡位置,此时位移为零
E.O、M连线的中点是振动减弱的点,其振幅为10cm
11.如图所示,操场上有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扬声器均发出频率为f
=
34Hz的声音,已知空气中声速=340m/s,则该声波的波长为____m,图中ED=16m,DF=
9m,CD
=12m,则观察者在C处听到的声音是_____(填写“减弱的”或“加强的”)。
12.如图所示,是两列频率相同、质点振动方向相同、振幅均为A的平面波相遇发生干涉的示意图。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O为P、M连线的中点。从图示时刻经过四分之一周期,M处质点的振幅为____________,位移为____________,从图示时刻经过半个周期,O处质点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________。
1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氦氖激光器作光源,其发出的红光频率为4.74×1014
Hz,从双缝射出的光的振动情况完全相同,它们到达光屏上某点的路程差为2531.6
nm.通过计算说明该点将出现怎样的干涉图样。
14.如图所示,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有S1和S2两个波源,这两个波源的频率、振动方向均相同,且振动的步调完全一致,S1与S2之间相距为4m,若S1、S2振动频率均为10Hz,两列波的波速均为10m/s,B点为S1和S2连线的中点,今以B点为圆心,以R=BS1为半径画圆.
(1)该波的波长为多少?
(2)在S1、S2连线之间(S1和S2两波源点除外)振动减弱的点有几个?
(3)在该圆周上(S1和S2两波源点除外)共有几个振动加强的点?
参考答案
1.B
【解析】
A.该时刻质点M正处于波峰,从该时刻起,经过四分之一个周期,质点M到达平衡位置,故A错误;
B.P、N两点是波谷和波峰叠加,由于振幅相同,位移始终为0,即始终处于平衡位置,故B正确;
C.如果两个波源相同,结合对称性可知点O到两波源的距离之差为零,故C错误;
D.由图可知,点M为波峰与波峰叠加,处于振动加强区,在图示时刻处于波峰位置,经过二分之一周期,应振动到波谷位置,故D错误。
故选B。
2.A
【解析】
A.
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均匀介质内传播,波速相等,由图可知两列波的波长相等,由可知,频率相等,所以两列波能产生干涉,故A正确;
BC.
两波在质点M的振动均为在平衡位置向下振动,振动总是加强,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和,M点做简谐运动,位移随周期变化,故BC错误;
D.
从图示时刻开始,再经过甲波周期?,两列波的波谷在M点相遇,所以M点到达波谷,故D错误。
故选A。
3.A
【解析】
A.d点是波峰与波谷相遇,振动减弱,振幅为零,故保持静止,故A正确;
BCD.b点是波峰与波峰相遇,c点是波谷与波谷相遇,a点位于加强点的连线上,它们均属于振动加强点,由于振幅是5cm,则b点相对平衡位置高10cm,而c点是波谷与波谷相遇,则c点相对平衡位置低10cm,所以b、c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20cm,故B、C、D错误。
故选A。
4.A
【解析】
观察图,孔B和障碍物C尺寸明显大于波长,不会发生明显衍射现象,但仍然有衍射现象,只是不明显,不易观察;孔A和障碍物D尺寸小于和接近波长,会发生明显衍射现象。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ABE
【解析】
A.甲、乙两列简谐横波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波速相等,由图知,λ甲=2m,λ乙=2m,由
知甲、乙两波的频率之比为1:1,即为f乙=f甲=4Hz,故A正确;
B.乙波的传播速度为
v乙=λ乙f乙=2×4m/s=8m/s
故B正确;
C.两列波叠加后,在x=0处的质点振动加强,振幅为
A0=A甲+A乙=10cm+20cm=30cm
故C错误;
D.因两列波的速度相等,故两列波叠加后,在x=0.5m处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属于振动减弱点,故D错误;
E.两波的周期为
t=0时刻,x=0处的质点处于平衡位置,且向上运动。因为t=0.25s=T,所以经一个周期后,x=0处的质点仍处于平衡位置,且向上运动,故E正确。
故选ABE。
6.BC
【解析】
A.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均匀介质内传播,波速相等,由图可知两列波的波长相等,由v=λf可知,频率相等,所以两列波能产生干涉,故A错误;
BC.质点在M处是两列波的波峰与波峰相遇处,振动总是加强,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和,为A=20cm+10cm=30cm,则M点将做振幅为30cm的简谐振动,故BC正确;
D.从图示时刻开始,再经过1/4甲波周期,两波在M点都将向下运动,故M点会到达波谷,D错误.
7.AC
【解析】
A.由乙图读出时刻质点A的速度方向为沿y轴负方向,由甲图判断出波的传播方向为沿x轴正向,故A正确;
B.由甲图读出该波的波长为,由乙图周期为:,则波速为
故B错误;
C.图示时刻质点P沿y轴正方向,质点Q沿y轴负方向,所以质点P将比质点Q早回到平衡位置。将此图象与正弦曲线进行对比可知:P点的横坐标为,Q点的横坐标为
,根据波形的平移法可知质点P比质点Q早回到平衡位置的时间为
故C正确;
D.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跟波长差不多,该波的波长为20m,根据这个条件可知该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一个尺寸为10m的障碍物,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AC。
8.AC
【解析】
A.A、C两点都为波峰与波谷叠加,振动减弱,故A正确;
BC.B、D两点是波谷和波谷、波峰和波峰叠加点,为振动加强点,B、D的连线上所有点为振动加强点,故B错误,C正确;
D.该时刻,D点处于波峰,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为4cm,B点处于波谷,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为4cm,则B、D两点此时刻竖直高度差为8cm,故D错误。
故选AC。
9.BC
【解析】
A.演示简谐运动的图象实验中,若匀速拉动木板的速度较大,会导致图像的横坐标变大,但对应的时间仍不变,简谐运动的周期与单摆的固有周期相同,故A错误;
B.由图B可知当驱动力的频率f跟固有频率f0相同时,才出现共振现象,振幅才最大,距固有频率f0相差越大,振幅越小,故B正确;
C.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干涉,故C正确;
D.由图E可知,该波的波长是4
m,则周期
T=
从图示时刻开始,质点a经0.01s,即半个周期,a恰好到达负的最大位移处,通过的路程为0.4m,故D错误。
故选BC。
10.ACD
【解析】
A.由振动方程知
则这两列波的频率均为
故A正确;
B.介质中的质点只能在各自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不会随波逐流,故B错误;
C.由图可知,P、N两点均为波峰与波谷相遇即为振动减弱点,则P、N两质点始终处在振动减弱位置,故C正确;
D.该时刻质点M处于波峰处,经过四分之一周期,质点M回到平衡位置,则位移为0,故D正确;
E.O、M连线的中点是振动加强点,其振幅为30cm,故E错误。
故选ACD。
11.10
减弱的
【解析】
[1]根据波长公式
[2]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
相差半个波长,当声音传播到C处时刚好波峰和波谷叠加,所以观察者在C处听到的声音是减弱的。
12.2A
0
4A
【解析】
[1]由题意可知,M点为波峰与波峰相遇,则M点有振动加强点,振幅为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则从图示时刻经过四分之一周期,M处质点的振幅为2A
[2]图示时刻M点位于波峰处,经过四分之一周期后,M振动到平衡位置,则位移为0
[3]O点为P、M连线的中点,由于P点为波谷与波谷相遇点也为振动加强点,所以,O点为振动加强点,振幅为2A,从图示时刻经过半个周期,O处质点通过的路程为
13.两束红光在该点振动加强,出现红色的明条纹
【解析】
根据光波的速度公式c=λf得:
λ=
m=0.6329×10-6
m=632.9
nm
光的路程差跟红光波长之比为:n==4
光程差为红光波长的整数倍.因此,两束红光在该点振动加强,出现红色的明条纹
14.(1)该波的波长为1m;(2)在S1、S2连线之间(S1和S2两波源点除外)振动减弱的点有8个;(3)在该圆周上(S1和S2两波源除外)共有14个振动加强的点.
【解析】
根据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求解波长;两列频率相同的简谐波在某点相遇时,若它们的波程差是波长的整数倍,则振动是加强区;若它们的波程差是半波长的整数倍,则振动是减弱区。
(1)该波的波长:=vT==m=1m
(2)S1、S2之间恰好有4个波长,由对称性可直接判断B点为加强点,A、B、C三点分别为S1、S2连线的等分点,由图形可知,AS2-AS1=2,CS1-CS2=2,故A与C两点也为加强点;设S1A的中点为P,则有S2P与S1P之差为3,同理,AB、BC、CS2的中点也为加强点,那么在S1、S2连线之间振动加强点为7个;而波程差满足半波长的奇数倍,即为振动减弱点,由波的干涉原理可知,振动加强的点和振动减弱的点相互间隔,故在S1、S2连线上有8个减弱点。
(3)过S1、S2连线之间振动加强点作7条加强线(表示7个加强区域)交于圆周上14个点,显然这14个点也为加强点,故圆周上共有14个加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