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
1.关于电磁波,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微波炉利用了微波的热效应
B.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大多采用红外线遥控的原理,它有一个有效使用的角度范围
C.电磁波从空气中进入水中,频率不发生变化
D.我们看到的电视直播节目,声音和画面基本同步,表明声波和光波传播速度十分接近
2.听广播时,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北京音乐广播FM97.4兆赫。这里的“97.4兆赫”指的是电磁波的
A.频率
B.周期
C.波长
D.波速
3.要有效地发送低频电信号,必须把低频电信号附加在高频载波上,这个过程在电磁波的发射过程中叫做
A.调谐
B.解调
C.调制
D.检波
4.收音机中的调谐电路线圈的自感系数为L,要想接收波长为λ的电台信号,应把调谐电路中电容器的电容调至(c为光速)(
)
A.λ/2πLc
B.1/2π
C.λ2/2πLc2
D.λ2/4π2Lc2
5.雷达在搜寻目标时,接收到回波所用时间为,则此目标距雷达(
)
A.
B.
C.
D.
6.下列对无线电广播要对电磁波进行调制的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调制后的高频电磁波向外辐射能量的本领更强
B.经过调制后的电磁波在空间传播得更快
C.经过调制后的电磁波在空间传播波长才能不变
D.经过调制后的高频电磁波才能把我们要告知对方的信号有效地传递出去
7.关于如下现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是利用紫外线进行防伪
B.乙图中利用β射线照射人体进行透视的
C.丙图中夜视系统是利用红外线
D.丁图中蝙蝠和雷达均利用超声波定位
8.图中甲为一个调谐接收电路,图乙、图丙、图丁为电路中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
)
A.是中的电流图象
B.是中的电流图象
C.是中的电流图象
D.是流过耳机的电流图象
9.关于电磁波的接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处于电谐振时,所有的电磁波仍能在接收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
B.当处于电谐振时,只有被接收的电磁波才能在接收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
C.由调谐电路接收的感应电流,再经过耳机就可以听到声音了
D.由调谐电路接收的感应电流,再经过检波、放大,通过耳机才可以听到声音
E.当接收电路的固有频率与接收到的电磁波的频率相同时,接收电路中产生的振荡电流最强
10.要接收到载有音频信号的电磁波,并通过耳机发出声音,在接收电路中必须经过下列过程中的(
)
A.调幅
B.调频
C.调谐
D.解调
11.摄像机在1秒内要传送25张画面,并且每一幅画面是逐行扫描的,电视接收机也以相同的速率在荧光
屏上显示这些画面.我们观看电视画面时,感觉不到上述现象,而是看到完整连续的自然画面,这是因为________.?有一种“隐形飞机”,可以有效避开雷达的探测.秘密之一在于它的表面有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能够________(选填“增强”或“减弱”)对电磁波的吸收作用;秘密之二在于它的表面制成特殊形状,这种形状能够________?(选填“增强”或“减弱”)电磁波反射回雷达.
12.在生活中打电话的电信号是________信号,而发电报的电信号是________信号.(填“数字”或“模拟”)
13.LC振荡电路中电感线圈的L=16H,电容器的C=144pF,这电路的固有频率f=_______Hz,向外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________m。
参考答案
1.D
【解析】
A.微波炉利用了微波的热效应,故A不符合题意;
B.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大多采用红外线遥控的原理,它有一个有效使用的角度范围,故B不符合题意;
C.电磁波从空气进入水中速度变小,但频率由波源决定,是不变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我们看到的电视直播节目,声音和画面基本同步,但声波速度为340m/s,光波传播速度为3×108m/s,两者差距很大,故D符合题意。
2.A
【解析】
“97.4兆赫”指的是电磁波的频率,故选A.
3.C
【解析】
要有效地发送低频电信号,必须把低频电信号附加在高频载波上,此过程叫做调制,有调频与调幅之分;逆过程叫做解调;故选C.
4.D
【解析】
波长为λ的信号,频率为f=,故=,解得C=,选项D正确。
思路分析:根据频率、波长、波速的关系,利用振荡电路的固有周期的公式联立求解。
试题点评:考查频率、波长、波速的关系式和周期公式的应用
5.C
【解析】
。
A.
与计算结果18km不相符,故A不符合题意;
B.
与计算结果18km不相符,故B不符合题意;
C.
与计算结果18km相符,故C符合题意;
D.
与计算结果18km不相符,故D不符合题意。
6.AD
【解析】
调制是把低频信号加到高频电磁波上增强发射能力,也就是把含有信息的电磁波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易于向外发射。
A.调制是把低频信号加到高频电磁波上增强发射能力,频率变大;即辐射本领变强,符合题意;
B.电磁波的波速接近光速,传播速度不变,不符合题意;
C.根据可知,速度不变的情况下,频率改变,则波长必然改变,不符合题意;
D.要把电磁波有效发射出去,必须有足够高的频率,经过调制之后的波具有较高频率,从而把我们要告知对方的信息有效传递出去,符合题意。
7.AC
【解析】
A.紫外线具有荧光效应,则甲图中是利用紫外线进行防伪,选项A正确;
B.乙图中利用利用穿透力较强的X射线照射人体的,不是利用辐射性强的β射线,故B错误;
C.丙图中夜视系统是利用不可见光中的红外线,选项C正确;
D.丁图中蝙蝠是利用超声波定位,雷达是用电磁波定位,选项D错误.
故选AC.
8.ACD
【解析】
ABC.中由于电磁感应,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图象同乙图相似,但是由于L2和D串联,所以当L2的电压与D反向时,电路不通,因此这时L2没有电流,所以L2中的电流图象应是丙图,故AC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D.高频部分通过C2,通过耳机的电流如同丁图中的s,只有低频的音频电流,故选项D符合题意.
9.ADE
【解析】
AB.当处于电谐振时,所有的电磁波仍能在接收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只不过频率跟谐振电路固有频率相等的电磁波,在接收电路中激发的感应电流最强,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D.由调谐电路接收的感应电流,要再经过检波(也就是调制的逆过程)、放大,通过耳机才可以听到声音,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E.只有达到电谐振时,接收电路的振荡电流最强,故E符合题意.
10.CD
【解析】
要接收电磁波,收听节目就必须先把电磁波有选择性地接收下来,这一过程叫作调谐,然后把音频信号从电磁波中“卸载”下来,这一过程叫作解调,故选项A、B错误,选项C、D正确.
11.画面更换迅速和视觉暂留效应使我们感觉到电视画面是连续的
增强
减弱
【解析】
(1)电视机制式是每秒25帧,也就是说每秒画面就更新了25次,且不是同一时间更新,而且每次扫描线很是密集.这个频率和密度,是人眼无法察觉到的;视觉印象在人的眼中大约可保持0.1秒之久.如果在视野范围内物体在小于0.1秒时间内完全通过,可能不被发现.因为前一影像可保持在视觉中.故原因为画面更换迅速和视觉暂留效应使我们感觉到电视画面是连续的.
(2)现代的“隐形飞机”之所以能够避开雷达的探测,其原因在于它的表面制成特殊形状,这种形状能够减弱电磁波的反射,同时隐形飞机的表面有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能够增强对电磁波的吸收作用,使得雷达受到反射回来的电磁波发生变化,即导致雷达无法根据反射回来的电磁波判断前方物体.
【点睛】
雷达的工作原理是:其首先向外发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碰到前方物体后发生反射,即雷达通过接收到的反射回来的电磁波的情况判断前方的物体情况.所以该题可以据上面所说的雷达的工作原理分析即可.
12.模拟
数字
【解析】
不同的数据必须转换为相应的信号才能进行传输:模拟数据一般采用模拟信号(Analog
Signal),例如用一系列连续变化的电磁波(如无线电与电视广播中的电磁波),或电压信号(如电话传输中的音频电压信号)来表示;数字数据则采用数字信号(Digital
Signal),例如用一系列断续变化的电压脉冲(如我们可用恒定的正电压表示二进制数1,用恒定的负电压表示二进制数0),或光脉冲来表示.
而当模拟信号采用连续变化的信号电压来表示时,它一般通过传统的模拟信号传输线路(例如电话网、有线电视网)来传输.
当数字信号采用断续变化的电压或光脉冲来表示时,一般则需要用双绞线、电缆或光纤介质将通信双方连接起来,才能将信号从一个节点传到另一个节点,如电报.
【点睛】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区别,注意从概念上区分.
13.
3.32×106
90.4
【解析】根据
向外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