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提优复习练习: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提优复习练习: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0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06 12:0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1.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卢瑟福建立了类似于行星绕日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B.组成大自然的天体和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近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组成的
D.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2.小芳在科技馆用手触摸静电球时,头发丝一根根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有趣现象,如图所示,竖起的头发丝所带电荷是
A.同种电荷 B.异种电荷 C.正电荷 D.负电荷
3.所示甲、乙、丙三个带电轻质小球,已知甲带负电.甲和乙靠近时互相吸引,丙和甲靠近时互相排斥,则( )

A.乙带正电,丙带负电 B.乙带正电,丙带正电
C.乙带负电,丙带负电 D.乙带负电,丙带正电
4.浙江大学的科学家制作出了一种新型防菌“纳米纸”,这种纸“油水不沾”,细菌也无法停留在上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油水不沾”的原因是分子间无间隙
B.这种纸与油、水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C.这种纸能使细菌的分子不能做无规则运动
D.纳米纸上两滴水能结合成一滴是因为分子引力的缘故
5.李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质的状态。如图所示,则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 )
A.固态、液态、气态 B.气态、固态、液态
C.固态、气态、液态 D.液态、气态、固态
6.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探究物质组成的奥秘。科学研究发现,任何物质都是由很多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关于微观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结构与西瓜很相似,西瓜籽就如同分布在原子中的电子
B.?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很相似,质子、中子和电子都在绕核运动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则由更小的粒子组成
D.?只要视力足够好,人们凭肉眼就可以看到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7.图中,与原子结构模型最为接近的是
A. B. C. D.
8.自从汤姆逊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与图中哪个图形最相似( )
A. B.
C. D.
9.小明对正在抽烟的爸爸说:“吸烟不但危害你的健康,我和妈妈也在被动吸烟。”小明这样认为的科学依据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作用力
C.分子间有空隙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10.静置的密封容器内只有氢气。若以○表示氢气分子,图中最能代表容器内氢气分子分布的是( )
A. B. C. D.
11.关于宇宙大爆炸,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37万年前的一次原始火球大爆炸
B.大爆炸宇宙模型认为,“原始火球”的温度和密度高得无法想像
C.“原始火球”的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D.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可推知,所有星系都在背离我们运动
12.如图所示是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A带电,B不带电,A的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互相________。若用____(选填“金属棒”或“橡胶棒”)将A、B连接起来,A、B金属箔片张开角度均不变。

13.如图所示的仪器叫_________。用带电体接触它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两片金属箔片上,两薄片上带的是________(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

14.如图是常见物质的微观结构,一定带正电的是_____(填ABCD,下同),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是_____。

15.刚装修完的房子,打开房门就会闻到刺鼻的气味,这是________运动的结果。为了减少新房子有害气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根据温度越高,________越快,可以采取在高温季节来临前装修完并搁置一段时间,加强通风等措施。
16.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中,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猜想和实验,并提出了多种模型。
在如图所示的两种模型中,图___________(填“A”或“B”)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模型;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中的原子核类似于太阳系中的___________(“太阳”或“地球”)。
17.一种神奇的“纳米纸”,厚度约 4×l0 -8 m,合______nm。如图,水在“纳米纸”表面呈露珠状,两水滴靠近时常会自动结合在一起,这是因为_________。

18.静电复印技术已经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如图所示是利用身边的素材来简单模拟静电复印原理的示意图.请依据图示及操作步骤,结合“人作为导体可以将电荷导走”的知识.简要说明其操作意图.
A.找一块塑料板,用丝绸快速摩擦整个板面;其意图是通过摩擦使塑料板__________;
B.用干燥的手指在塑料板上写一个“大”字;其意图是借助人体将“大”字部分的电荷____________;
C.将塑料板平放,上面均匀地撒上一层干木屑,再将塑料板缓慢竖起,随着静止在塑料板上木屑的滑落,一个“大”宇就在塑料板上显现出来了,“大”字部分的干木屑滑落是因为__________,其他部分的干木屑被吸引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19.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小明知道了气体、液体、和固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小明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老师的帮助下,他做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1)如图19A所示,把装有空气的瓶子倒放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中间用玻璃片隔开;抽掉中间的玻璃片(b图、c图),仔细观察,会看到比空气密度大的二氧化氮,竟能运动到上面的瓶子里,而上面瓶子里面的空气也能运动到下面的瓶子里,最终两个瓶子中的气体的颜色就变得一样了.
对于这个现象,小明提出了自己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小明接着做实验探究:如图19B所示,先在量筒中盛半量筒水,在把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密度比水大)小心的倒入量筒底部.经过一段时间后,水和硫酸铜的分界面由模糊而逐渐消失,两种溶液自动混合了.
这个实验同样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了气体、液体的实验后小明又做了固体的实验,但连续做了好几个晚上实验都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后来偶然在一篇科普文章中,小明看到了下面一段文字:
有人用固体做过实验,将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过了5年,铅片和金片就结合在一起了,切开后发现铅和金相互渗透了约1毫米深.
这段文字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他把三次实验进行了总结,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20.公元2000年前我国庄子提出了“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物质无限可分的哲理.意思是,一尺长的短木棍,每天分割一半,就是亿万年也分割不完。
请你谈谈物质分下去,会出现大大小小的什么粒子,请按从大到小排列,并指出它们的带电情况。无限分下去,现在能做到吗?
21.雾霾天气—空气中含较多的细颗粒物,PM2.5表示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 5μm的细颗粒物,它的含量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立方米PM2. 5小于10μg (1μg =10-6 g)为安全值。
(1)PM2.5在大气中的运动______(填“是”或 “不是”)分子无规则运动。而分子无规则运动,将______(填“会或不”)影响PM2.5在大气中的运动。
(2)某地市区监测到雾霆天气PM2.5为107μg/m3 ,即相当于100m3空气中细颗粒物的质量为______g,市区笼罩在浮尘中,给出行的居民带来不便。
(3)请你结合生活体验,提出两条改善雾霾天气的措施: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B 2. A  3. A 4. D 5. C 6. C 
7. D 8. D 9. D 10. A 11. A
12. 排斥 橡胶棒 13. 验电器 同种
14. B A、D 15. 分子不停地无规则 分子热运动
16. B 太阳 17. 40 水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18. 带电 导走 重力作用 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19. (1)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2)液体分子在不停运动着;
(3)固体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着.
20. 分子(电中性,所谓不带电)---原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
---核子[质子(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夸克---电子(带负电)
不能
21. (1)不是 会 (2)1000g (3)不要焚烧草木杆 减少汽车废气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