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8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第三课时 读图求平均数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8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第三课时 读图求平均数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06 12:2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3
读图求平均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89、90页
读图求平均数
教学提示
“读图求平均数”是学生已经学习了平均数以及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后,会用统计表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掌握了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时学习,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理解数学统计图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表示简单数据,能根据数据特点用合适的方法求平均数。
能读懂条形统计图,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简单条形统计图、用不同的方法求平均数的过程,学会根据统计图求平均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直观性,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求平均数,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会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简单数据;
2、借助条形统计图直观表示数的特点,学习用不同的方法求平均数。
难点
1、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用条形统计如图表示简单数据;
2、借助条形统计图直观表示数的特点,学习用不同的方法求平均数。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例4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空白统计图样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生谈话,引出条形统计图。?
师:同学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了什么??
生:电池。
师:对于电池,大家并不陌生,它的用处可大着呢。想一想:你们在哪些地方用到了电池?
(预设)?
电动玩具上用电池。?
电子表上用电池。
爸爸的电动剃须刀也用到电池。
师:电池的用处的确非常大,但废旧电池的危害也非常大,为了保护环境,某校三年级(2)班的学生开展了收集废旧电池的活动。兴趣小组的同学还把收集废旧电池的数量做成了统计表,请同学们认真读表,看能从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
师:其实这些数学信息,还可以用统计图表示出来,我们今天就学习读统计图求平均数。(板书:读图求平均数)
设计意图:交流电池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介绍废旧电池的害处,从而引出条形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师:兴趣小组的同学还把收集废旧电池的数量做成了条形统计图,请同学们认真读图,看能从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观察和交流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让学生经历读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培养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预设)
生:马波和李云萍收集的一样多,都是16枚。?
?
师: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一看马波和李云萍的条形统计图一样高,又看上面的横线对着的左边的数是16,所以就知道了他们俩都是16枚。
师:很不错,谁来说说你了解到的信息?从哪里知道的?
(预设)
张红云收集得最多。?
李强收集得最少。?
张红云比李强多收集8枚。?
马波比王小娟少收集2枚。
我发现统计图的一格表示1节废旧电池。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自主尝试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了解:用统计表表示数据,简单、明了;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直观、形象。
2、算一算。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看着这个条形统计图就知道了这么多数据。现在请大家算一算: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节废旧电池?看谁的方法最有特点。(生独立解答)
师:谁愿意把你的算法说给大家听?
(预设)
生1:先求一共收集了多少,再除以总人数,(11+19+16+18+16)÷5。
生2:马波和李云
萍各收集了16枚,以16
为标准,把张红云多出的3和王小娟多出的2补给李强,就是16枚了。
生3:以李强收集的11枚为标准,求出超出的总枚数8+5+7+5=25,再平均分给5个人,最后得到每个人收集了16枚。
(对于“移多补少”的方法,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与学生交流,适当降低学习难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把收集最多的、最少的分别与平均数进行直观的比较,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平均数”是“移多补少”得到的一虚拟数。?
3、议一议?。
师:刚才大家运用了很多方法计算了平均每人收集废旧电池的数量,说明大家真的动脑筋了。现在我们来比一比:收集电池最多的比平均数多几枚?收集电池最少的比平均数少几枚?
(预设)
生1:收集最多的19比平均数16多3枚。?
生2:收集最少的11比平均数16少5枚。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把
收集最多的、最少的分别与平均数进行直观的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直观感受平均数大于最小的数,小于最大的数。
(三)巩固新知
1、教材90页“练一练”第1、2题。
设计意图:
在练习中,学会读懂条形统计图,会分析和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利用条形统计图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四)达标反馈
1、某地去年最后四个月的降水量如图,这个地方在这四个月里平均每月降水多少毫米?
2、如图,四位同学近期读课外书情况统计图,平均每人读书多少本?
3、下面是四(1)班同学为希望小学捐书情况统计图。
(1)根据统计图填写下表。
(2)四(1)班平均每个小组捐书多少本?
4、先把表格补充完整,画出统计图。
答案:
1、(147+98+65+74)÷4=96(毫米)
2、(5+2+6+7)÷4=5(本)
3、(1)8
11
10
7(2)(8+11+10+7)÷4=9(本)
4、18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你能用几种方法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设计意图:
在回顾中,体会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直观、形象等优越性,回顾根据条形统计图计算一组数据平均数的方法,进一步体验平均数是通过“移多补少”得到的一个虚拟数。
(六)布置作业
1、看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小朋友摘桃统计表
小朋友
小明
小强
琳琳
乐乐
合计
桃子个数
5
8
4
6
?
(1)完成统计表中的“合计”。
(2)根据数据,完成右面的统计图。
2、你喜欢的球类项目是什么?对全班学生进行一次调查,完成下面统计表和统计图。
3、王阿姨的冷饮店8月份第二个星期卖出冷饮情况记录如下。
(1)涂一涂
(2)从图中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3)假如你是王阿姨,打算怎样进货?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1、
(1)23(2)
2、略
3、
(1)
(2)卖出去的矿泉水和雪糕比较多,果汁和酸奶比较少。
(3)多进一些矿泉水和雪糕。因为8月份天气比较热,顾客对这两种冷饮的需求量比较大。
板书设计
?
教学资料包
教学精彩片段
读条形统计图
教学片断
师:兴趣小组的同学把收集废旧电池的数量做成了条形统计图,请同学们认真读图,看看你能从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看上面的条形统计图,认真读图,然后师生进行对话。
生:马波和李云萍收集的一样多,都是16枚。?
?
师: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一看马波和李云萍的条形统计图一样高,又看上面的横线对着的左边的数是16,所以就知道了他们俩都是16枚。
师:很不错,谁来说说你了解到的信息?从哪里知道的?
(预设)
生1:张红云收集得最多。
生2:李强收集得最少。
生3:张红云比李强多收集8枚。?
生3:马波比王小娟少收集2枚。
生4:图中的一格表示2节废旧电池。
……
设计意图:
读懂条形统计图是学生必备基本功。教学时,教师抓住时机,先让学生初步感知,然后再点拨引导,最后思维发散观察,得出结论。
教学资源
条形统计图及其制作
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从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条形统计图一般简称条形图,也叫长条图或直条图。
制作步骤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条,作为纵轴和横轴
2、在水平射线(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3、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并标出数量的标记和计量单位。
4、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标上标题。
5、若条形太小可适当在条形内画上颜色等区分。
资料链接
Excel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在数据统计中占据重要地位,怎样在Excel中制作出条形统计图呢?其实很简单,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
1、打开Excel软件,如图所示,制作一组数据。
2、选择数据区域表格,单击菜单栏“插入”——条形图,在“二维条形图”“三维条形图”“圆柱图”“圆锥图”“棱锥图”中选择一种条形统计图。
3、现在就可以看到条形统计图制作好了,如图所示(这里选择了圆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