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一、课程要求:
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结合该流域的自然、人文背景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并将这种分析方法运用到与之类似的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的探讨上,学会根据流域背景推演流域已存在的优劣势并提出开发和治理方法。初步掌握流域梯级开发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结合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以及人文背景综合探讨该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
原因:这是对学生‘‘求其果必先知其因”的地理思想的培养。如果单纯罗列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手段,学生虽然能够强记结果,但是对为什么这样做却不理解,就更不能谈相关问题的迁移能力的培养了。
2、流域的梯级开发及梯级开发的作用。
原因:流域的梯级开发是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和开发中的重中之重,对该流域的水电、航运、防洪、提高水质和旅游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反观许多其他流域的开发和治理中采用的梯级开发策略,则是利弊兼具,各方看法迥异,如埃及的尼罗河阿斯旺大坝的建设、我国三峡大坝的建设等等。这里既需要学生掌握流域梯级开发的概念,更需要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看待评价事物的能力。
难点:
1.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
2.根据流域的背景,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及意义
3.对该课程的分析过程和推演方法的迁移,如: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伏尔加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等的迁移。
三、学生基本能力分析:
本节内容的设置主要是针对高二年级。高中并不同于初中,学生在认知水平上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初中的地理教学方法主要是以陈述为主,直白却缺乏相关原理的探讨,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二维为主,缺乏对知识的逻辑思考,没有建立立体的知识框架。对于图形的理解也仅仅是较片面直观的。而高中学生不同,高中学生此时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和演绎能力,看待知识不仅仅是通过强记去掌握,更多的是通过逻辑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对于图表的理解具备了挖掘深度的能力,对知识开始建构起整体框架。
高二的学生在经过一年地理的培养之后,比高一学生更多具备了地理的读图识图能力,单纯的文字叙述会使他们觉得乏味,单纯的教师填鸭式教学方法也会让学生对本堂课提不起兴趣。
综合以上一些分析,我采用以图形或者视频导入课堂的手段,以老师引导学生探讨的手段,以框架或图标总结归纳的手段和以对比分析加深巩固所学知识的手段进行教学。
四、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掌握什么是流域,什么是分水岭,什么是水系。
能够结合已知背景概括出流域的自然、人文地理条件,并结合自然地理条件分析该地域发展的优势和弊端,并能衍伸出流域的开发和治理方法。
能够概括归纳出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治理的一般方法。
掌握梯级开发的概念并学会结合实际低于分析梯级开发的利弊。
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能将纷繁的信息归纳梳理成图表。
能够将本节流域综合治理的知识迁移运用到其他流域上去,能够将本节的梯级开发的评价迁移运用于其他流域的梯级开发,作出合理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客观的评价态度,发掘事物的两面性,并能合理进行衡量。
五、教学方法设计(思想、方案、手段)
本节内容重在以某一流域为实例让学生学会结合各流域背景信息分析探讨流域的开发和治理的方案,以书中的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进行研究方法的迁移,针对不同流域的不同情况具体分析,掌握一整套的分析流程。如果单以阅读文字进行教学则显得枯燥无味,学生易注意涣散,教学中我尽量采用图片的方式进行导入和设置问题,为例让学生从庞杂的信息中提取主干信息,我尽量采用图表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按照图表逐项归纳。为了让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我还准备一些与流域开发治理类似的例子让学生比对着进行探讨,加深学生的记忆,巩固学生对该研究流程的认识。
六、学法指导:
以图形作为信息的载体,从图中找信息,将文字中的信息归纳出来并对应着老师给出的图进行比对分析。归纳出这一类题型的研究模式是什么,想想遇到该类题首先应该分析什么(背景),再继续分析什么(影响),针对已分析出来的内容进行判断该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流域的开发和治理。学生可以对上述问题选择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等解决方法,借助于课本已有的图像和老师展示的图像进行分析,结合老师给予的提示进行查找分析,借助老师举出的实例进行探索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七、教学过程细谈:
第一部分:导课
1、采用PPT,简要介绍田纳西河流域的前世今生: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山清水秀,森林繁茂。19世纪后期起,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发利用强度加大,致使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发,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到20世纪30年代初,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只及美国平均水平的45%。 1933年开始,在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统一协调和严格管理下,实施了以治理田纳西河为核心的流域综合整治和开发。到20世纪80年代,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已达到全美国的平均水平。
2、设问:田纳西河到底进行了怎样的综合整治和开发使得该流域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发生如此巨大的突变
反观中国长江流域,大家觉得两者有何相似之处,借鉴田纳西河的治理经验,对于长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大家能提出什么见解吗
先不要着急给出答案,请同学们带着上述问题进行本节课程的学习……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第二部分: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背景,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背景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背景给该流域带来的利弊,最后借助以上材料分析开发和治理该流域的措施。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学生归纳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治理的一般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根据课件上田纳西河周边的地形图,询问学生为什么红色虚线部分(分水岭)里边代表的是田纳西河流域 是根据什么判断流域的呢 流域又是什么 ------引出流域、分水岭的概念。
2、分析一个人的现在我们就需要了解一个人的各种背景信息,分析一个城市的现在我们也需要回顾它的历史背景,那么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现在我们需要怎么做呢 ------引导学生由关注当前转而聚焦目光在田纳西河流域的背景上。
3、从地理的角度,那么田纳西河流域拥有怎样的背景信息呢------引导学生从地理条件(自然的、人文的)上对田纳西河流域进行分析。
4、自然地理条件主要包括哪些呢或者说我们从课本中能够提炼出哪些自然地理方面的信息呢------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关键的自然地理条件思考:位置、气候、水文、地形、资源。
位置:根据课本中已经告诉的信息,结合老师课件上展示的田纳西河流域图,说出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位置。
气候:根据书中给出的信息,再根据老师课件上列举的田纳西河流域的诺克斯维尔市的气温—降水图,结合以前学过的气象学知识,判断该地域属于哪类气候,降水的季节分布怎样。
水文:结合课本已知信息进行归纳,并结合图形综合分析地形、气候等因素总结出
地形:结合老师课件上的田纳西河流域地形图,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内上游、中游、下游的地形情况如何。
资源:结合课本和老师的课件标示的田纳西河流域资源分布图,读出田纳西河流域有哪些资源。
再引导学生从人文地理中社会经济的角度去考虑。
综合上述内容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由背景信息进一步分析流域发展的各地理要素,从有利的要素和制约要素两方面考虑。
绘出下列图表1:
位置 发源 注入 所经地形 气候 水系 水文 矿产
那么,对于上述归纳的有利与制约要素,如果要对田纳西河流域进行开发治理我们该从哪些方面下手呢 ------设问,引导学生根据原因推其结果,这是本节最要注意运用的方法之一。该问题不局限于书中给出的答案,老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筛选部分小组回答,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将部分同学的回答分条写在黑板上。
教师对同学们的发言作一番点评(多鼓励和善意的引导),然后简单回顾我们整个分析过程,沥青分析思路,带领同学对”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治理的一般流程”进行总结:
如下:
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治理的一般方法:
自然地理条件(流域所在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分析流域发展的地理条件
人文地理条件(人口、经济发展基础等)
进一步分析流域发展各地理要素
有利要素 制约要素
探寻发展方向 探寻综合治理对策
第三部分:探讨流域治理的核心-----水资源的综合开发---------流域梯级开发
学生阅读课本,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将河流的 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并结合 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 进行恢复和治理。
水资源的综合开发主要着眼于哪些方面呢 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并在合理的推理下分小组给出答案,教师适当抽问几个小组,对答案进行归纳总结,大致可以得出以下模式:
从上述归纳出的类型中结合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因素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寻找一种可以解决上述种种矛盾的流域开发治理方式----------梯级开发。
从而延伸出梯级开发的概念是什么。给出我国进行梯级开发的较大型的水电站的图片,让学生从图片中综合归纳出梯级开发必须具备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什么。--------大的河流落差。
然后结合已学知识和课本知识,并对比着学生所熟悉的水电站的知识(如三峡大坝)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讨论进行梯级开发究竟能够给田纳西河流域带来哪些方面的改善。并将学生的答案进行归类,大致是这么几类--------航运、防洪、发电、灌溉、涵养水源治理水土流失等等。
第四部分:课堂发散及探究
根据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一般方法与过程,探讨我国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按照上述的讨论的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治理的一般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再按照原来的分组进行讨论,教师可以按照上述流程设计好一个参考框架,要求各组分析手中的地图册并分步骤地将每一步的思考结论写在作业纸上。参考框架如下:
地理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候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文简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源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分析以上背景,讨论长江流域的这些背景会给该流域带来哪些好处,形成哪些弊端
有利的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利的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上述利弊分析提出合理开发和治理长江流域的一些方案,可自由发挥,至少谈4点。
方案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学生回答自己的答案,给予每组作答的学生赞赏并鼓励。然后播放课件,老师根据课件给出的地图进行分析,同时解答上述提问。(在保证围绕核心答案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开放答案要求)
留给学生课后思考:三峡大坝的修建对于长江流域有哪些利,哪些弊,你们觉得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查阅相关资料。(该思考题作为班会课上的讨论话题进行讨论,筛选班级中持对立意见者各两名,在班会上进行辩论)
课堂作业:
1、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972年以来,黄河下游已有21年断流,断流的时间和断流河段的长度逐年增加。70年代平均断流河段的长度是242千米,90年代增加到400多千米。90年代以前,一年之内断流的月份不超过3个月。进入90年代,一年内断流最多达227天。据统计,1992~1996年因断流和供水不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68亿元。”
⑴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分析近年来黄河发生断流现象的主要原因。
⑵黄河除了断流以外,还存在哪几方面的严重问题?
⑶综合治理黄河,需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答案⑴黄河水资源不丰富,平均年径流量比较小;且季节分配不均匀,冬春枯水期易造成断流;黄河沿岸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上中游沿岸城市及工业用水量大,影响了下游径流量;农业用水浪费(经常大水漫灌等),水资源利用率低。(围绕主题作答即可)
⑵洪水威胁、泥沙淤积(水土流失)、水污染等。
⑶兴建蓄水、调水工程,加固下游大堤;上中游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工作;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治理流域污水排放,对于废弃物排放不达标的企业和一些不合规范的中小企业强制关闭。
流程总结
总结教学过程,可以得出下述流程图:
导课(运用PPT介绍田纳西河流域的过去未来)(包括简要介绍和设问)
自然地理条件
1、根据导课设问探究流域的背景
社会经济条件
2、教师设计表格
位置
气候
3、根据PPT结合课本和地图册探讨 水文
探开发治理流域的措施
地形
4、与学生共同填写表格并探讨开发治理方案
资源等
5、归纳总结开发治理流域的一般研究方法
1、根据PPT地形图和课本信息明确流域开发治理重点
探讨流域梯级开发 2、梯级开发概念
3、通过阅读课本归纳梯级开发的作用
4、根据每项作用用PPT图展示出来
课堂发散和探究(以长江流域为例探讨其综合开发治理)
课堂小练习(PPT展示练习题)
课后作业布置(学生查阅书籍和上网查阅三峡大坝资料并进行利弊分析提出自己观点)
有利
不利
水资源综合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