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分子热运动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分子动理论是从微观角度看待宏观现象的基本理论。以下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进行解释的是( )
A.雾霾的形成
B.沙尘暴的形成
C.电流的形成
D.离花园较远处就能闻到花香
2.分子动理论是从微观角度看待宏观现象的基本理论。以下现象,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进行解释的是( )
A.气体可以被压缩成液体
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C.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引轻小物体
D.离花园较远处就能闻到花香
3.我们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可以防止人们被动吸食“二手烟”,“二手烟”被吸食的主要原因是烟的( )
A.分子很小
B.分子之间有间隙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4.“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下列各句诗词中现象产生的原因与“暗香来”不同的是( )
A.移时风扬沙,人马俱失路﹣《出居庸关》(汪元量)
B.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山亭夏日》(髙骈)
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村居山喜》(陆游)
D.幽兰生谷香生行径,方竹满山绿满溪﹣《游武夷泛舟九曲》(郭沫若)
二.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5.如图是一组实验,观察实验完成填空:
(?http:?/??/?www.21cnjy.com?)
(1)如图甲所示,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
(?http:?/??/?www.21cnjy.com?)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
,观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总体积变
。
(2)图乙是扩散现象,说明
。图丙所示是把墨水滴入冷水和热水的情况,此实验还说明温度越
,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www.21-cn-jy.com
(3)如图丁所示,把一块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拉出水面,在离开水面时,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
,说明了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6.小李做验证“气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实验
(?http:?/??/?www.21cnjy.com?)时,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片隔开,如图所示。抽去玻璃片后,通过观察瓶内气体颜色时发现,空气与二氧化氮逐渐混合均匀。小李认为二氧化氮分子可以自发进入空气中,是气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现象。小红查阅资料发现:常温、常压下,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由于体积相同的二氧化氮比空气重,所以二氧化氮会进入空气,小李的实验并不能得出气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论。请针对小红的质疑,要求只利用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证明“气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请你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和相应的实验现象。21·世纪
教育网
(?http:?/??/?www.21cnjy.com?)
三.解答题(共1小题)
7.如图所示,根据粒子和宇宙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http:?/??/?www.21cnjy.com?)
(1)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中盛有质
(?http:?/??/?www.21cnjy.com?)量相等、温度不同的纯净水,其中一杯是80℃的热水,另一杯是5℃的冷水,它们都静静地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同时向两个水杯中滴入一滴碳素墨水,过几分钟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在甲、乙两个水杯中,盛有热水的是
;判断的依据是
。
(2)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
(?http:?/??/?www.21cnjy.com?)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部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
。2·1·c·n·j·y
(3)往装有50cm3水的量筒中注入50cm3的酒精,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cm3.这说明
(4)如图所示,在一只气球上画一些小圆点,充气使气球不断膨胀,观察此过程中各个小圆点之间的距离变化。该实验模拟的是
。【来源:21cnj
y.co
m】
1.分子热运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分子动理论是从微观角度看待宏观现象的基本理论。以下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进行解释的是( )
A.雾霾的形成
B.沙尘暴的形成
C.电流的形成
D.离花园较远处就能闻到花香
【分析】根据分子运动理论以及在生活中的现象及应用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A、雾霾是由无数小颗粒组成的,每个小颗粒都是由无数分子组成,故雾霾的形成无法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A错误;2-1-c-n-j-y
B、沙尘暴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故沙尘暴的形成无法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B错误;
C、电流的形成是由于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属于电荷的移动,无法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C错误;
D、在花园里由于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我们在远处可以闻到花香,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但要注要区分是分子运动还是宏观物体的运动。
2.分子动理论是从微观角度看待宏观现象的基本理论。以下现象,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进行解释的是( )
A.气体可以被压缩成液体
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C.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引轻小物体
D.离花园较远处就能闻到花香
【分析】分子动理论包括: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隙,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21·cn·jy·com
【解答】A、气体可以被压缩成液体,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
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斥力比较大,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
C、毛皮摩擦橡胶棒使橡胶棒上带上了电荷,所以能吸引小物体,属于电荷的移动,无法用分子动理论解释;
D、离花园较远处就能闻到花香,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但要注要区分是分子运动还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出处:21教育名师】
3.我们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可以防止人们被动吸食“二手烟”,“二手烟”被吸食的主要原因是烟的( )
A.分子很小
B.分子之间有间隙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析】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食“二手烟”,是因为烟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非吸烟者被动吸入二手烟而危害健康。【版权所有:21教育】
【解答】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食“二手烟”的主要原因与分子大小无关,故A错误。21
cnjy
com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食“二手烟”的主要原因与分子间有间隔无关,故选B错误。
C、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食“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故C正确。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食“二手烟”的主要原因与与分子由原子构成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分子运动的知识,考查学生利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4.“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下列各句诗词中现象产生的原因与“暗香来”不同的是( )
A.移时风扬沙,人马俱失路﹣《出居庸关》(汪元量)
B.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山亭夏日》(髙骈)
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村居山喜》(陆游)
D.幽兰生谷香生行径,方竹满山绿满溪﹣《游武夷泛舟九曲》(郭沫若)
【分析】根据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微观粒
(?http:?/??/?www.21cnjy.com?)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观粒子之间有间隔;微观粒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由于梅花香气中含有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梅花的香味;21教育网
A、移时风扬沙,人马俱失路,沙子的运动宏观物体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故A符合题意;
B、满架蔷薇一院香,整个院子里都能闻到蔷薇花的香味,是气体分子运动的结果,故B不符合题意;
C、花气袭人知骤暖,人能闻到花香是因为花中的花芳分子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从而使人可以闻到花香,故C不符合题意;21
cnjy
com
D、幽兰生谷香生径,方竹满山绿满溪
(?http:?/??/?www.21cnjy.com?),说明兰花生长在山谷中,兰花分泌的芳香物分子运动到山间的小路上,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二.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5.如图是一组实验,观察实验完成填空:
(?http:?/??/?www.21cnjy.com?)
(1)如图甲所示,向一端封闭的玻璃
(?http:?/??/?www.21cnjy.com?)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 混合 ,观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总体积变 小 。
(2)图乙是扩散现象,说明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
(?http:?/??/?www.21cnjy.com?)做无规则运动 。图丙所示是把墨水滴入冷水和热水的情况,此实验还说明温度越 高 ,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如图丁所示,把一块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拉出水面,在离开水面时,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 大 ,说明了 分子间有引力 。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一
(?http:?/??/?www.21cnjy.com?)切物质的分子间都存在间隙,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解答】
(1)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
(2)图乙中,能闻到气味,是发生了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图丙中,由于热水的温度高
(?http:?/??/?www.21cnjy.com?),分子运动剧烈,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入两滴墨水,会看到热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这表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
(?http:?/??/?www.21cnjy.com?)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www-2-1-cnjy-com
故答案为:(1)混合;小;(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高;(3)大;小;分子间有引力。
【点评】本题考查物理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要求学生能准确的用所学理论解释相关现象。
6.小李做验证“气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http:?/??/?www.21cnjy.com?)实验时,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片隔开,如图所示。抽去玻璃片后,通过观察瓶内气体颜色时发现,空气与二氧化氮逐渐混合均匀。小李认为二氧化氮分子可以自发进入空气中,是气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现象。小红查阅资料发现:常温、常压下,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由于体积相同的二氧化氮比空气重,所以二氧化氮会进入空气,小李的实验并不能得出气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论。请针对小红的质疑,要求只利用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证明“气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请你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和相应的实验现象。
(?http:?/??/?www.21cnjy.com?)
【分析】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
(?http:?/??/?www.21cnjy.com?)密度,将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放在上方,抽去玻璃板后,由于重力的作用,二氧化氮气体会向下运动,所以不能完全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因此将图的装置倒过来,将玻璃板抽去会看到空气与二氧化氮逐渐混合均匀,才能证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故答案为:将图的装置倒置过来,抽去玻璃片后空气与二氧化氮逐渐混合均匀。
【点评】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本实验中要注意将密度大的气体放在下面。
三.解答题(共1小题)
7.如图所示,根据粒子和宇宙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http:?/??/?www.21cnjy.com?)
(1)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中盛有
(?http:?/??/?www.21cnjy.com?)质量相等、温度不同的纯净水,其中一杯是80℃的热水,另一杯是5℃的冷水,它们都静静地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同时向两个水杯中滴入一滴碳素墨水,过几分钟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在甲、乙两个水杯中,盛有热水的是 乙 ;判断的依据是 杯中水很快变黑 。21cnjy.com
(2)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
(?http:?/??/?www.21cnjy.com?)、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部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 分子间有引力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往装有50cm3水的量筒中注入50cm3的酒精,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cm3.这说明 分子间有间隙
(4)如图所示,在一只气球上画一些小圆点,充气使气球不断膨胀,观察此过程中各个小圆点之间的距离变化。该实验模拟的是 宇宙的膨胀 。
【分析】(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表现为引力。
(3)分子间有间隙。
(4)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根据
(?http:?/??/?www.21cnjy.com?)“所有星云都在彼此互相远离,而且离得越远,离去的速度越快”这样一个天文观测结果,得出结论认为:整个宇宙在不断膨胀,星系彼此之间的分离运动也是膨胀的一部份,而不是由于任何斥力的作用。
【解答】(1)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所以乙杯是80℃的热水,杯中水会很快的变黑。
(2)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
(?http:?/??/?www.21cnjy.com?)柱紧压后,两个铅柱的底面分子之间的距离比较大,表现为引力,使两个铅柱结合在一起,即使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会将它们拉开。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
(?http:?/??/?www.21cnjy.com?)的运动,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所以酒精和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酒精和水的体积之和。
(4)宇宙膨胀学说提出:我们可以假设宇宙是
(?http:?/??/?www.21cnjy.com?)一个正在膨胀的气球,而星系是气球表面上的点,气球上斑斑点点,随着气球被吹胀,球上的斑点各自远离而去。
故答案为:(1)乙;杯中水很快变黑;(2)分子间有引力;(3)分子间有间隙;(4)宇宙的膨胀。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以及宇宙爆炸理论的相关知识,内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21世纪教育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6/23
21:03:46;用户:蒙老师;邮箱:sxxjy100@xyh.com;学号:23071151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