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1.2
水的组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下列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玻璃破裂
B.
车胎漏气
C.
煤气燃烧
D.
空气液化
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煤燃烧
B.
冰融化成水
C.
蜡烛燃烧
D.
食物变质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
)
A.
颜色变化
B.
气体、沉淀或水生成
C.
放热、发光
D.
新物质生成
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水发生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因为水在该过程中
(填“有”或“没有”)变成其他物质。
物理
C
D
B
没有
水蒸气
冰
液态水
凝固
熔化
汽化
液化
凝华
升华
水的三态变化
水真的不能变成别的物质了吗?
球形漏斗
刻度玻璃管
电极
水电解器
正极
负极
阳极
阴极
在玻璃管里注满水(水中加少量氢氧化钠或稀硫酸溶液,以增强溶液的导电性),接通直流电。
实验:
通电后,电极上产生的现象:
两极上生成的气泡向上运动,分别汇集在玻璃管的上部。
两只玻璃管内液面都在下降,但负极的液面下降的较快。
在负极上生成的气泡又快又多,而在正极上生成的气泡较慢较少。
正极
负极
两极产生的气体分别为何种气体?如何检验?
正(阳)极气体:
负(阴)极气体:
用带火星的木条
用点燃的木条
V负极∶V正极
=
2∶1
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产生淡蓝色的火焰,证明是氢气。
记忆:“负氢”
玻璃管内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
可燃性
氢
气
(阴极)
氧
气
(阳极)
检验:直接点燃(用燃着的木条)
检验:带火星的木条靠近
现象:淡蓝色火焰
现象:木条复燃
水的电解
助燃性
V氢气∶V氧气
=
2∶1
实验
实际
>2∶1
,因为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
小结:
水
通直流电
氢气
氧气
+
文字表达式:
化学变化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小明说“因为水电解生成了氧气和氢气,所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你认为小明的说法对吗?
上述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水只有发生化学变化之后才会生成氢气和氧气,原先水中并没有氢气和氧气,但是有氢和氧。
正确说法: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水电解的微观过程:
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水是由什么构成的?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水
通电
+
氧气
氢气
重新组合
水分子
代表氢原子
代表氧原子
水通电分解的实质:
水在通电时,水分子(H2O)中的氢原子(H)、氧原子(O)被拆开后,又各自重新组合,生成氢分子(H2)和氧分子(O2)。
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1个水分子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的。
水加热后变成水蒸气与水通电后生成两种气体原理一样吗?为什么?
水加热后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水分子没有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隙变大了。
水通电后生成两种气体,属于化学变化,水分子变了,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水电解的简易装置
(试管,水槽、石墨电极、导线、电池组)
课堂练习
1.
如图是电解水的是简易装置,请回答:
A为
极,B为
极。
C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
可以用
检验,
D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
可以用
检验。
正(阳)
负(阴)
氧气
带火星的木条
氢气
点燃的方法
2.
如下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A气体
B气体
2
2
4
4
6
6
8
8
10
0
时间/分
体积/毫升
(1)若甲试管生成气体A,则b应接电源的什么极?
(2)气体B用点燃的火柴试验,有什么现象?说明气体B具有什么性质?
负
氢气
乙
甲
b
a
氧气
火柴燃烧得更旺
B
具有助燃性
3.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水电解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
)
(2)水可以蒸发成为氢气和氧气。
(
)
(3)水电解时水分子被破坏。
(
)
(4)水在电解前后,氢和氧的存在形态发生了变化。(
)
×
×
√
√
4.
在做水电解的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其目的是(
)
A.
增加水的导电性
B.
增加氧气的生成量
C.
增加氢气的生成量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5.
检验电解水时,阳极与阴极产生的气体的方法及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阳极产生的气体点燃,能燃烧
B.
阴极产生的气体点燃,能燃烧,火焰红色
C.
阳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
阴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A
C
在点燃氢气的过程中,我们会听到轻微的爆鸣声,试设想如果氢气中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遇明火会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
知识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