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科学
年级
5
课题
建立模型
主备人
课时
1
教学
流
程
教学流程
【学习目标】科学探究:能运用图示解释“看不见却想得到”的现象,能建立一些简单模型。科学知识:知道模型的作用,知道模型是怎样模拟事物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用模型解释事物。【教学过程】一、黑匣子探秘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解释,这节课首先就请同学们来解释这只黑盒子。这是一个密封的盒子,盒子里有一个滚珠和一些用厚纸板做的障碍物。厚纸板粘在盒内的某个位置上。请你在不打开盒子的情况下,想办法弄清楚障碍物的具体位置和形状,并做出解释。现在考虑一下怎样才能知道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以及怎样做出解释。2.学生汇报。3.谈话:同学们已经知道怎样找障碍物的方法,而我们今天就采用画图的方法进行“解释”。4.提供给学生同样的,包括里面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正面四角标有A、B、C、D的黑盒子。5.学生分组搜集有关盒子的事实。我组的研究结果:6.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7.全班交流。二、认识如何用模型解释1.谈话:同学们是不是非常想知道盒子内的障碍物究竟是什么样的?遗憾的是我们并不能够打开这个盒子。在现实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类似于“黑盒子”的事物,我们无法通过直接观察它而获得结果,只能依靠这样那样的方法去推测。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科学家又是如何解释的?--------------------------------------------------------------------------------------2.出示三球仪(模型)、植物细胞模型(图)、自然界水的循环(课件)。说说对这些模型的认识以及作用,还可以说一说根据这些模型懂得了什么。3.课件出示圆周率的推导过程,明白公式也是一种模型。4.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画图的方法解释了“黑匣子”,又知道用图可以解释植物细胞的样子,用模型可以解释太阳、地球、月亮之间的关系,用图片可以看出自然界水的循环,用公式可以让我们轻易地解决很多问题。这些都是科学研究中很重要的方法——“用模型解释”。5.提问:我们以前用到过哪些模型?模拟了什么?起了什么作用?我知道的模型及作用:
-------------------------------------------------------------------------------------------------------------------------------------------三、探究纸筒模型1.这是一个密封的纸筒,拉动露在纸筒外面的任意一根细绳,其他的线绳都会缩进纸筒里,你们觉得纸筒里线绳是怎样连接的?把纸筒里线绳的连接情况画下来。2.学生建立图示模型来解释。3.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请同学们课后按照自己画的模型,用合适的材料做一个类似的纸筒,来验证自己的解释。四、补充扩展:怎样建立模型,解释现象:(1)分析问题(2)收集数据(3)找出物体之间的关系(4)确定条件(5)规定材料(6)建立初步模型(7)评价模型(8)修改模型。
重点:认识模型的作用。
难点:建立模型。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实验法、讲授法谈话导入。
(板书学生提出的方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选学生将研究结果画在黑板上)(如何获得“黑盒子”里的信息:可利用除视觉以外的其他感觉器官了解周围环境,以确定物体间的相互关系。)二、模型的类型:物理模型,图示模型、数学模型。只需简单说明,即可。(模型)板书:用模型解释三、(出示一个纸筒模型)(教师演示一下)思考:怎样建立模型,解释现象?总结:上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A
D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