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复习
第六单元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 清 林则徐
本单元学习内容:
1、《自相矛盾》
2、《田忌赛马》
3、《跳水》
单元学习重点:
1、通过课文中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
会人物的内心。
2、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
的内心。
15 自相矛盾
韩非,先秦时期韩国公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政治理论家,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又称“韩非子”。代表作品《韩非子》。
重新认识韩非子
读准字音
吾盾之坚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wú
fú
fú
矛
盾
誉
吾
máo
?dùn
?yù
?wú
默写字形
词语解释
1、矛:长柄尖刀,古代一种用来进攻刺杀的武器。
古代士兵作战都使用长矛。
2、盾:盾牌,古代兵器,是一种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
的牌。
盾牌是古代防御武器。
3、鬻:卖。如卖官鬻爵
4、夫:发语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5、陷:刺破。“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6、或:不定代词,有的人。 或曰(有人说)
自 相 矛 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再来断句吧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人
卖
夸赞,夸耀
坚固
穿透
锋利、锐利
句意:有一个卖盾牌和长矛的楚国人,夸耀他的盾牌说:“我的盾牌坚固得什么东西都刺不进。”又夸耀他的长矛说:“我的长矛锋利得什么东西都能刺进去。”
重点词句回顾: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有人
用
怎么样
不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穿透。
存在
句意:有人说:“用您的长矛刺您的盾牌,会怎么样呢?”那个人答不上来了。穿不透的盾牌和什么都能穿透的长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本文通过楚人“自相矛盾”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言行一致,前后一致
主题概括
这篇课文是一则文言文______故事,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_______的人,夸赞_____________,他说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言
矛和盾
自己的矛和盾
前后互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说话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不能夸夸其谈,自相矛盾
课堂演练
一、根据读音写汉字。
【yù】载( )归来 大病初( )
【fú】( )能应 ( )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wú】( )盾之坚 悄( )声息
誉
愈
弗
夫
吾
无
二、文学知识。
韩非, 著名政治理论家。又称“ ”。
先秦
韩非子
三、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他又夸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锋利,什么都能戳破。”
2.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是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16 田忌赛马
田忌,生卒年不详,姓田氏,名忌,字期,又曰期思,封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故又称徐州子期。战国时期齐国名将。
孙膑,战国初期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孙膑原名不详,因受过膑刑故名孙膑。代表作《孙膑兵法》。
齐威王(公元前378年―公元前320年),妫姓,田氏,名因齐,齐桓公(与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非同一人)田午之子,战国时期齐国国君,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20年在位。威王初即位,日事酒色,不理政事。以致韩、魏、鲁、赵等国都来入侵,出现了“诸侯并伐,国人不治”的局面。但他虚心纳谏,立即振作起来。
我会读
出谋划策 引荐
我会写:
赢 拳 策 荐
cè
jiàn
yíng quán cè jiàn
词语解释
赏识
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等的价值而给予重视或赞扬。
(多用于上对下)。
造句:坐在那边的读书人是王大人赏识的人才。。
胸有成竹
比喻办事以前,已经有全面的设想和安排。
出谋划策
意思是制定计谋策略。多指为人出主意 。
结构梳理
田忌赛马
上等马对上等马
中等马对中等马
下等马对下等马
下等马对上等马
中等马对下等马
上等马对中等马
胜负难料
必胜
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
主题概括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孙膑帮助田忌以_________________的手段,取得了比赛的胜利的故事。表现了孙膑的_____________。
调换马的出场顺序
足智多谋
通过这个故事使我们明白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研究、分析事物,积极开动脑筋,运用智谋是事情成功的关键。
课堂演练
1、《田忌赛马》讲了______和_______及贵族们赛马的故事。重点写在_________的帮助下_________赢了比赛。
田忌
齐威王
孙膑
田忌
2、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因此? 无论? 虽然? 如果? 但是
(???? )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 )只调换一下出场顺序,田忌就可以转败为胜。
虽然
但是
因此
17 跳 水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等。
我会认读:
sì wéi sī hǔ zī li? miáo
放肆 桅杆 撕开 吓唬 龇牙咧嘴 瞄 准
我会默写
sōu háng sì mào wéi sī dòu
艘 航 肆 帽 桅 撕 逗
hǔ gōu niǔ li? cāng ōu miáo
唬 钩 扭 咧 舱 鸥 瞄
词语解释
哈哈大笑:形容开怀地大笑起来。本文指小猴子模仿人的动作,逗得大家大笑起来。
造句:他的怪异举动引得我们哈哈大笑。
哭笑不得: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本文指船长的儿子对猴子的行为感到哭笑不得。
造句:猴子把小孩的帽子挂在桅杆上,孩子们哭笑不得。
结构梳理
跳水
起因:众水手拿猴取乐
经过:猴子戏弄孩子,孩子走上横木
结果:船长命令孩子跳入水中,水手们救起孩子
急中生智
沉着冷静
主题概括
课文讲述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表现了船长的沉着、果断、机智。
二、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不但……还 只要……就 即使……也 因而
1.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 )更加放肆起来。
2.猴子( )不理,( )撕得更凶了。
3.孩子( )一失足,直摔倒甲板上( )没命了。
4.( )能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 )难以回转身来。
因而
不但
还
只要
就
即使
也
一 、读拼音,写词语。
yì sōu háng chuán miáo zhǔn hǎi ōu gèng jiā fàng sì sī yǎo dòu lè
( ) ( )( ) ( )
一艘航船
瞄准海鸥
更加放肆
撕咬逗乐
三、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艘 颗 顶 只 条 支 根 块
一( )帽子 一( )猴子
一( )横木 一( )甲板
一( )帆船 一( )炮弹
一( )绳子 一( )步枪
顶
只
根
块
艘
颗
条
支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跳水”这个故事发生在一艘环游世界正往回航行的轮船上,船上有船长、水手、孩子和猴子。由于水手拿猴子( ),使猴子很( );猴子放肆起来就去( );孩子就去( )猴子,一直追到了( ),处境非常危险,船长看到了就( )孩子跳水,使孩子脱险,最后得救了。
取乐
放肆
拿孩子的帽子
追
桅杆顶端
逼
单元提升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uāi jiāo( ) hóu lóng( ) qī zhà( ) zhí zi( ) nán kān( ) bāo fu( ) bān shǒu( ) shén shèng( ) 二、给加点字注音。(12分) 圈:项圈( ) 圈养( ) 挑:挑灯( ) 挑选( ) 别:别人( ) 别扭( ) 屏:屏气( ) 屏障( )
摔跤
喉咙
欺诈
侄子
难堪
包袱
扳手
神圣
quān
juàn
ti?o
tiāo
bié
biè
bǐng
píng
三、按要求选填四字词语。 目不转睛 心急如焚 闭月羞花 抓耳挠腮 目瞪口呆 心猿意马 眉开眼笑 挤眉弄眼 心花怒放 眉清目秀 文质彬彬 东张西望 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 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 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 描写人物心理的词语:
四、选词填空。(6分) 居然 果然 竟然 1.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了一遍,( )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看到。 2.严监生都快死了,( )还惦记着那两茎灯草,怕费了油。 3.嘎子太轻敌、太沉不住气了,( )输给了小胖墩儿。
闭月羞花、眉清目秀、文质彬彬
抓耳挠腮、挤眉弄眼、东张西望
目不转睛、眉开眼笑、目瞪口呆
心急如焚、心花怒放、心猿意马
居然
竟然
果然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摔跤》选自电影剧本《 》,作者是 。小嘎子的性格特点是 、 。 2.《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小说《 》,作者是 。我们还学过他的文章《 》《 》等。 3.《刷子李》选自 的《 》。文章赞扬了刷子李 。
六、课外阅读。 缴电话费的老人 到电信大楼营业厅去缴电话费,队伍排得很长,只有慢慢地等。终于我是第二个了,在我前面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从步履神态上看好像已经年逾六旬。
小兵张嘎
徐光耀
争强好胜 富有心计
骆驼祥子
老舍
母鸡
猫
刷墙的技艺高超
冯骥才
俗世奇人
“请问您的电话号码。” 营业员问老妇人。 老妇人脱口就说出一个电话号码。营业员在电脑上点出之后,又问:“是叫李强吗?”老妇人说:“不是的,这是我儿子的名字!”然后她又说了一个电话号码,还是脱口而出,没有一点儿犹豫。营业员在电脑上点出之后,问:“是叫李捷吗?”老妇人说:“不是的,这是我女儿的名字!”营业员说:“对不起,阿姨!您家的电话号码到底是什么?”老人歪着脑袋在柜台前想了足足有几分钟,就是想不起来。后面有人开始不耐烦了,叽叽喳喳有些骚动。
可能是她觉察到了后面的骚动,便转过身来,半是自言自语半是道歉地对大家说:“没有记住自家的电话号码,人老,忘事啦。孩子家的倒是记住了,不打磕绊,主要是成天往他们家打,问问孙子、外孙。”她刚想走,好像又想起了什么:“刚才那两个电话没缴费吧?”“没有。”“那我给他们缴了吧,省得他们再跑一趟。”于是老人歉意地一笑,又排在了我前面。这次,后面一片寂静。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缴费(jiǎo) 步履(lǔ) B.歉意(qiàn) 喳喳(zā)
C.犹豫(yóu) 磕绊(kē) D.年逾(yù) 骚动(sāo) 2.补全第2自然段空缺的标点。 3.第1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 描写。第2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 描写。第3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 描写。
4.第2自然段中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人物。“老人歪着脑袋在柜台前想了足足有几分钟。就是想不起来”一句,与前文“ ”形成对比。(填文中词) 5.在文中找出与“这次,后面一片寂静”相照应的语句,用“ ”画出来。 6.短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一位老人熟记儿女们的电话号码,却忘记了自家的电话号码。
反映了父母对子女的爱是那么的无私和忘我。
C
外貌
语言
神态
脱口而出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