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3 浩气长存 岭南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3 浩气长存 岭南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岭南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7-06 22:2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程
《浩气长存》
课程标准
认识美术作品与社会的密切关系,理解不同美术类别反映社会与生活不同手法;体验用手绘等方法表现社会与生活。
教学内容
分析
本课程是来自五年级美术岭南版中第一单元第三课《浩气长存》,属于“综合与探索”学习领域。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关注社会与生活”单元主题的要求下,欣赏与表现纪念性建筑造型的综合探索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意识。在教学中主要抓住三大内容;一是了解中山陵建筑造型特征;二是欣赏与评述仁人志士的形象特征;三是利用线描画的形式表现纪念性建筑物或仁人志士的形象,并添加合适的环境。教学内容丰富,也符合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要求。
教学目标
1、认识纪念革命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建筑或美术作品的特征,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2、在观察与比较中,认识革命纪念性建筑和美术作品的意思特色。在欣赏感受与分析讨论中,养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3、能感受革命纪念性建筑和美术作品传达出的精神和意义,缅怀先烈。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学习目标
认识美术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不同美术类别反映社会与生活的不同手法,体验用手绘、制作等方法表现社会与生活。
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阶段的学生,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身心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思维形式由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也在增强,他们力求表现更真实、更深刻,表现能力有所加强。能运用一些造型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观察到的对象,有的学生对材料进一步的拓展,寻求技法和表现方法的创新,也有的学生眼高手低,对表现缺乏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纪念革命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建筑或美术作品的特征与艺术特殊。
难点:介绍史实、艺术手法的简明性,作业练习的可行性。
教与学的媒体选择
教师准备课本、教案、范画、多媒体课件。
课程实施
类型
偏教师课堂讲授类

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类
备注
教学活动步骤
序号
1
一、板书课题:《第3课:浩气长存》,导入新课。
2
二、出示自学指导
3
三、教师总结
4
四、布置作业
5
五、作品展示
6
六、课程小结
教学活动详情
教学活动1:
活动目标
结合课本内容及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欣赏,并能用简要的美术语言进行表述,提升美术欣赏能力和素养。
解决问题
通过直观示范教学,解决重难点,指导学生的美术技能。
技术资源
ppt多媒体课件、视频
常规资源
范画、课本、教案
活动概述
教师活动:
1、板书课题:《第3课:浩气长存》,导入新课。欣赏:
《广州黄花岗公园供门牌坊七十二烈士墓》
,教师简单介绍故事的经过。
2、出示自学指导:讨论:在伟人,英烈和发生在身边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资料事迹,和革命纪念性建筑特征,并用自己的语汇表达出来。
3、教师总结。
纪念性建筑的特征:中轴线的对称、基本格局;仁人志士的英雄气概:英勇、无畏、坚强。
4、布置作业。
列出作业要求,布置学生作业。
教师巡视辅导,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相对应的作业任务。
5、作品展示
6、课程小结
学生活动:
1、欣赏、感知建筑材料以及建筑的外观造型特征;对比纪念性建筑的异同,听取教师对著名建筑的介绍。
2、倾听和观看老师的讲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革命纪念性建筑特征和仁人志士的形成,各抒己见。
3、读懂作业要求,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的作业层次。
4、作品展示
5、听取教师与同学对作品的评价
6、听取教师对本次课程的总结。
教与学的策略
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欣赏纪念性建筑的造型,了解纪念性建筑的造型特征和仁人志士的形象特征;教学中也可以探索历史与美术相关知识。
反馈评价
在观察与比较中,认识革命纪念性建筑和美术作品的意思特色。在欣赏感受与分析讨论中,养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