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人教版(2)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人教版(2)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06 22:4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一年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34——35页)
2、教学目的:
  (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探究和想象、创新的意识。
3、学情分析
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感知物体来认识区分物体,形成表象,再上升为图形符号,然后回到生活中来应用各种物体。学生在玩中学,在不知不觉中感悟知识。进一步体会到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数学学习,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注入情感,投入学习,体验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与数学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发现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等都是生活问题数学化的具体表现。皮亚杰认为,人对物体的认识是从人对客体的活动开始的。在教学活动中,儿童如果不具有他自己真实的活动,教育就不能成功。从学生的认知需要出发,通过感知活动、操作探究活动、观察想象活动,引导学生在亲身经历的活动中,获得大量的直接感性认识。
4、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认识图形
活动1【导入】旧知铺垫,激情导入
  出示小叮当这个人物,告诉学生这节课它会陪着我们一起来学习,还给我们带来了礼物。让学生把小叮当带来的礼物分类。  
活动2【讲授】探究体验,启发思维
  1、分物体
  请小朋友分组来分一分,老师也参与进去。
学生汇报
  师给予评价
  师:我们来看看小叮铛是怎样分的,(出示)——大家和他分得一样吗?
  2、揭示概念(出示)
  小朋友们,为了能区别它们,谁来给它们取个好听又好记的名字呢?
  师出示物品问:起个什么名字?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起名字,并说明理由。  
师:(1)、请从桌上拿一个球(放进盒里);
  (2)、请你高高举起一个正方体;
  (3)、请你拿起一个圆柱;
  (4)、请你拿出一个长方体。
  3、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大家都拿对了,注意,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你手中的长方体,再摸一摸,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的样子给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生汇报
  让学生感知长方体有6个平平的面。
  我们已经了解了长方体的样子,请小朋友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正方体、圆柱和球,把你感觉到的给小组朋友说一说。(生边摸边说)
  小朋友表现得都非常好,老师想让你们轻松地玩一玩,想玩吗?请听好,请从盒子里拿出一个圆柱和一个长方体,把它们平躺在桌上,然后用手轻轻地把他们分别推一下,请停下!请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汇报,师小结。
  4、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到的长方体,圆柱和球都穿着花外衣,如果去掉它们的花外衣,你们还认识吗?
师动手脱掉花外衣,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其实,它们脱掉花外衣的样子就是它们对应的几何图形。(出示)老师边讲边出示,并把图形贴在黑板上。
  活动3【活动】拓展与延伸
  师:其实,像这四种形状的物体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谁来说一说
  学生举例说明。
 活动4【练习】巩固练习
  (1)、游戏
  ①抽生上来摸大袋子里的物体,把摸出来的感觉说给大家听,下边的小朋友猜是什么,猜对了有奖励。
  ②由老师当学生,下面的学生出题目让老师来摸。
  (2)数一数
  小朋友表现得都非常好,老师告诉你们关于小叮铛的一个小秘密——其实小叮铛是我们人制造的,它身上有我们今天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请同学们找一找,数一数它们都有几个?(出示)
  (3)、搭一搭(小叮铛背景音乐)
  小朋友,小叮铛就要走了,你们想送礼物给他吗?请小朋友将自己小组的物体搭一搭,搭什么?怎样搭?先商量一下,商量好后就用你们聪明的才智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
  (搭好后学生汇报,评出最好的给予奖励)
 活动5【活动】总结
  师:小朋友们学会了认识哪几种物体和它们的图形?
抽生回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活动6【活动】作业
36页2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