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4 海陆变迁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4 海陆变迁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7-07 08:4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年级
七年级
主备教师
张保利
使用时间
课题
第四节
海陆变迁
本人使用方案或调整意见
教学目标
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3、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难点: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带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学生活动
过程环节
???
组织学生课间板书: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几种地形的等高线特点提问成语沧海桑田的含义总结学生回答引入本节出示目标出示自学提纲:地表形态的变化地表形态的变化特点有哪些?思考41页活动。大陆漂移假说提出人:
大陆漂移假说内容
证据
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内容
读图2-55识记六大板块的名称。思考42-43页活动。火山与地震世界火山与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方,主要分布在

两大地带。2、读图2-56找出两大火山地震带的位置。观察两大火山地震带分别位于哪些板块的交界处?世界火山最多的国家
组织各小组交流讨论提纲问题,解决自学困惑,观察学生交流情况。组织各小组间相互提出问题,相互解决困难,适当点评学生的回答并及时引导、强调。适当提出问题,总结强调重点。①地表形态的变化时刻都在变化,有的变化缓慢,有的变化剧烈,例如火山与地震。②大陆漂移假说证据:a、南美洲大陆东岸的突出部分和非洲大陆西岸的凹入部分正好对应。B、海牛与鸵鸟的化石分布在大西洋两岸的同纬度地带。C、深海探测和遥感测量获取资料。③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分布在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提问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解答图中数码①代表
板块,数码②代表
板块,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图中板块③与
(板块名称)相撞形成的;(2)图中字母A处与B处相比,地壳稳定的是
处,原因是
1、2号黑板书写其余在练习本写回答: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了解目标要求自学教材40页思考41页活动自学教材41页查找地图册21页自学教材42页识图记忆六大板块名称思考活动自学教材43页读图思考分组交流相互提问相互解答理解、巩固、记忆谈收获思考回答
检测与小结
1,我国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请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解释。2、利用所学内容解释印度尼西亚和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通过访问与从网上、报纸上收集资料,写一篇论文,介绍地震发生时逃生的方法,并与同学分享。
 回答
板书设计
一、地表形态的变化1、缓慢的变化2、剧烈的变化二、大陆漂移假说1、提出人2、内容3、证据三、板块构造学说1、内容2、六大板块四、火山与地震
1、分布2、防震措施 
教学反思
学生对有关地震的知识比较熟悉,一提到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学生反应比较强烈,爱国激情比较高涨。但由于课前没有画出六大板块的空白图,学生记忆效果不理想。
PAGE
/
NUM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