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第2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利用降水分布图,归纳出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2.能在图上指出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并说明它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能解释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影响。
4.能说出我国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知道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
5.了解我国多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掌握我国降水的特点、气候特征以及特殊天气。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我国降水分布的特点及干湿地区的划分。
难点:能够分析我国季风气候的成因。
【教学方法】
分析法、合作学习法。
【教具使用】
中国1月气温分布图
中国7月气温分布图
中国温度带分布图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读图,回答问题:
(1)找出我国降水最多的地区和降水最少的地区。
(2)描绘出我国800mm和400mm等降水量线。
2.总结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规律。
(1)比较广州、武汉、乌鲁木齐三城市降水量的多少,反映了我国降水怎样的空间分布规律。
(2)找出下列城市降水较多的月份:
广州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月,武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哈尔滨为________月。
(3)体现了中国降水怎样的季节分配规律。
3.找出我国的气候类型及主要分布地区。
4.读图,完成表格
漠河
哈尔滨
喀什
拉萨
武汉
海口
温度带
干湿地区
气候类型
5.夏季风的源地、风向、性质、影响范围对气候的影响。
6.思考:为什么我国各地的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国大多数地方的降水多集中在夏季?
7.降水的年际变化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
8.
齐齐哈尔和巴黎的气温,说说我国的气候具有什么特征。
9.读图2-31,将图中括号补充完整。
10.对比长江中以南、西亚与北非,说说我国季风气候的优越性。
11.读课本P42-P45,完成下列问题。
气象灾害
发生时间
形成原因
影响地区
带来后果
寒潮
台风
梅雨
旱涝
二、探究展示:
1.我国降水分布特点的原因。
2.找出不同干湿地区的分界线,看看它们与哪些降水量线大致一致?
3.中国干湿地区的分布及其天然植被
干湿地区
主要分布地区
天然植被
湿润地区
半湿润地区
半干旱地区
干旱地区
4.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原因。
5.说出下列珍稀动物生活地区的气候特点。
6.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对中国生产、生活有哪些重要的影响?
7.评价季风气候显著的优越性与不利性
特征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季风气候显著
三、提升反馈:
1.秦岭-淮河一线与哪条年等等降水量一致(
)
A.200毫米
B.400毫米
C.800毫米
D.1600毫米
2.下列地区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太行山区
D.塔里木盆地
3.世界上绝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是因为(
)
A.地形复杂多样
B.领土辽阔
C.气候复杂多样
D.雨热同期
4.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有(
)
A.东北季风、东南季风
B.东南季风、西南季风
C.西南季风、西北季风
D.西北季风、东北季风
5.下列地区受寒潮影响最小的是(
)
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四川盆地
6.对我国经济造成的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A.霜冻
B.寒潮
C.旱涝灾害
D.地震
7.读影响我国的季风示意图,回答:
(1)图为影响我国的
(冬、夏)季风,受此影响期间,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是:
。
(2)①为
季风,来自
洋,主要影响我国的西南地区,②为
季风,来自
洋,主要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华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
【归纳小结】
参考答案
一、自主学习:
1.东南沿海
西北内陆
2.(1)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4、5、6、7、8、9
,
3、4、5、
6、7、8
,
7、8
(3)降水集中于夏季
3.热带季风气候:云南南部、海南岛、台湾岛南部、广东雷州半岛;
亚热带季风气候: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北内陆地区、高山高原气候、青藏高原、天山等。
4.
5.夏季风:太平洋、印度洋洋面
偏南风(东南风、西南风)
温暖湿润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
夏季风盛行时,我国季风区内高温多雨,活动异常时引起洪涝灾害。
冬季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
偏北风(西北风、东北风)
寒冷干燥
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台湾、海南岛以外都受影响。
冬季风盛行时,我国大部分低温少雨,加剧北方的严寒,使南北温差加大,活动异常时形成寒潮等灾害性天气。
6.夏季风的进退规律决定了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
7.年际变化大
夏季风进退规律异常造成的。
8.我国气候冬冷夏热,气温的年较差大,气候的大陆性强。
9.东南沿海
西北内陆
季节
夏
年际
10.处在同一纬度的西亚和北非是干旱的沙漠,而长江中下游地区确是鱼米之乡,主要得益于季风气候的雨热同期。
11.
气象灾害
发生时间
形成原因
影响地区
带来后果
寒潮
秋末、冬季、初春
源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的强冷空气侵入
除西藏、云贵外的我国大部分地区
严寒、大风、霜冻,影响生产、生活
台风
夏秋季节
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西北太平洋最多
粤、台、琼、浙、闽等沿海地区
狂风暴雨带来灾害,但也可以缓解伏旱
梅雨
夏初
夏季风长时间停留在江淮地区形成阴雨天气
江淮地区
雨期过长造成洪涝和低温灾害,“空梅”则造成干旱。
旱涝
春夏多旱,夏秋多洪涝
降水季节不均,年际变化大,台风带来的影响
我国大部分地区常交替出现旱涝灾害
对国民经济、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沙尘暴
春季
源于内蒙古及我国的沙漠,在春季随风吹袭
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有时袭至江淮地区
破坏草原,加速荒漠化,影响严重
二、探究展示:
1.海陆位置:东南距海近,手夏季风带来的水汽影响,降水多;
西北距海远,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少。季风:东南季风影响我国东部,西南季风影响我国南部及中部。
2.大致与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线一致
3.
4.多种多样的温度带
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
复杂的地形
5.热带季风气候,湿热。
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
高山高原气候,干冷。
6.如我国南北方农作物的差异(南稻北麦),进一步影响居民饮食习惯的不同(南方米饭,北方面食);又如我国降水的差异影响传统民居屋顶形态的差异(南尖北平)等。
7.
三、提升反馈:
1.C
2.D
3.C
4.B
5.D
6.C
7(1)夏
高温多雨
(2)西南
印度
东南
太平
①
②
④
⑤
⑥
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