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第二章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2)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等高线的定义及制作
2.理解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概念及制作。
3.会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判读各种不同的地表形态
4.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判读各种不同的地表形态。
难点: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具使用】
教材图文、等高线制作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就绘制成了_______________。
2.分层设色地形图着色规律:平原用_________色表示;不同深浅的黄色、褐色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形类型;海洋用_______色表示;白色表示冰雪。
3.山地的不同部位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探究展示
1.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请你观察P39图2-48等高线示意图,思考等高线的特点:
①
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高度________;
②
同一地图上的等高距____________;
③
等高线均为
曲线;
④等高线愈密,坡度愈陡;等高线愈稀,则坡度愈缓。
2.读图2—49“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回答山地部位的等高线特征
(1)山顶:等高线闭合,中间
,四周
。
(2)山脊:等高线向海拔_______处弯曲(“高”或“低”)处凸出。
(3)山谷:等高线向海拔_______处弯曲(“高”或“低”)处凸出。
(4)鞍部:两个
之间的低平处,形状类似马鞍。
(5)陡崖:多条等高线
的地方。
【学法指导】
1.山脊与山谷的判别
(1)方法一:高低原理。“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向低处凸出是山脊。
(2)方法二:过脊线或谷线CD上一点C作CD的垂线AB,甲图中中部的C点海拔高,两侧的A、B点海拔低,故CD处为山脊;乙图中中部的C点海拔低,两侧的A、B点海拔高,故CD处为山谷。
(3)方法三:山谷流水汇集有河流,山脊上没有河流。
2.盆地与与山顶的判别
盆地:闭合曲线,数值四周高中心低,与山顶相反。
【知识拓展】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运用:
①水库及坝址的选择:水库选择在河谷
“口袋型”的盆地或洼地中,坝址建在较窄的峡谷地带。
②公路线的选择:与等高线大致平行的坡度较缓,线路平稳且距离较短的线路。
③输水线路的选择: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引水。
④农业布局的选择:根据海拔的高低,坡度的陡缓,气候和水源等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如平原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发展林果业,高原发展畜牧业。
⑤城市的选择:地势平坦,沿海或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带。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村和乙村相比,发展种植业的自然条件更为优越。请说出你的理由。
(2)图中①②两条河流中,其中有一条是不存在的。它是
。请说出你的理由。
(3)图中a、b两处适合修建水库大坝坝址的
。请说出你的理由。
(4)图中丙、丁两村庄之间要修一条公路。③、④两条线路中,比较合理的是
。请说出你的理由。
(5)图中乙村要在河中引水,⑤、⑥两条线路中,较为合适的是
。请说出你的理由。
三、提升反馈:
1.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以下图片反映特征与的地形与青藏高原吻合的是( )
2.学习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制作半个“土豆山”的等高线地形图。白纸上绘出的“土豆山”的等高线地形图应是下面的(
)
3.下列四幅图(单位:米)中,点P分别表示( )
A.?山顶、山谷、山脊、鞍部????????B.?鞍部、山顶、山脊、山谷
C.?山顶、山脊、山谷、鞍部????????D.?山谷、山脊、鞍部、山顶
4.下列四幅局部等高线地形图中,有可能发育河流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5.
小明同学从图中发现了下列信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b两地相对高度是100米???????????B.?b、c两地相对高度是100米
C.?a、b、c、d四地中离瀑布最近的是c地??????D.?河流向东南方向流去
6.读某山区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处的地形部位为________
;B处的地形部位为________。
(2)A、B两地相比,________地更适合开展攀岩运动。
(3)如果将河水引到丁村处,图中设计了①、②两条路线,________更合理。
(4)④河流的流向大体上是________。
(5)为充分利用水源,计划在⑤处修建水库大坝。选址⑤处的理由是
。
【归纳小结】
参考答案:
一、自主学习:
1.分层设色地形图
2.绿
高原
山地
丘陵
蓝
3.山顶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二、探究展示
1.相等
相等
闭合
2.(1)高
低
(2)低
(3)高
(4)山顶
(5)重合
【知识拓展】(1)甲村地势平坦,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2)①处位于山脊,水不能汇集形成河流。(3)b
b处位于峡谷,工程量小;上游有盆地,有利于大量蓄水。(4)④
④线路与等高线大致平行,坡度较缓,工程量小;③线路经过山脊,坡度较陡,难以通行。
(5)
⑥
⑥线路从高处向低处引水,可以实现自流引水。
三、提升反馈:
1.C
2.A
3.C
4.C
5.B
6.(1)山顶
陡崖
(2)B
(3)①
(4)自北向南
(5)⑤处是峡谷,工程量小;上游有盆地,可大量蓄水。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