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营中心小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科学
期末检测
满分:6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10分)
1.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
A.松树 B.狮子 C.机器人
2.哪个季节雷鸟的羽毛是白色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消灭蚜虫最好的办法是( )。
A.使用杀虫剂 B.生物防治 C.打死蚜虫
4.下列选项中,属于凡士林的作用的是( )。
A.食用 B.防水、阻隔 C.消毒
5.下列动物中,属于候鸟的是?( )
A.鸡 B.大雁 C.褐马鸡 D.麻雀
6.仙人掌的形态或结构适合生长在沙漠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叶子宽阔肥大 B.茎内有许多孔 C.叶子变为叶刺
7.寻找喜鹊的巢没有用到的工具是( )。
A.望远镜 B.记录本 C.放大镜
8.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有( )。
A.玩具狗 B.石子 C.机器人 D.大豆
9.人类修建野生动物通道的目的是( )。
A.保护野生动物 B.为了让野生动物逃生 C.为了不影响运输
10.下列动物中,( )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A.麻雀 B.褐马鸡 C.藏羚羊
二、填空题(15分)
11.动物的皮肤,有的(______),有的有(______),有的有(______),还有的有(______)。
12.仙人掌生活在干旱高温的(______)中,莲生活在(______)中。
13.响尾蛇有一种特殊感官,被称为“(________)”。
14.每到天气将要变冷的(________),燕子总会(________)地飞往天气温暖的南方。
15.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植物,植物为我们提供了粮食、蔬菜、水果、纺织材料等丰富的(______)。
16.取两个花盆里分别种植仙人掌和莲,在仙人掌的盆里大量浇水,在莲的盆里少浇水或不浇水。过段时间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17.蝙蝠的(______)不发达,但能借助(______),在黑夜中捕捉飞蛾。
18.响尾蛇的眼睛对(______)一点儿都不敏感,然而它却能敏捷地捕食田鼠和其他小动物。
三、判断题(10分)
19.苹果树、梨树和仙人掌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______)
20.蒙住蝙蝠的眼睛对它没有影响。(______)
21.鱼是通过眼睛来感知环境的。(______)
22.燕子的越冬地和繁殖地是同一个地方。(______)
23.动植物都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______)
24.莲的茎是根状茎,仙人掌的茎是肉质茎。(______)
25.没有植物,人和动物也能生存下去。(______)
26.羊绒衫和羊毛衫的保暖程度是相同的。(______)
27.动物的体型越大,散热越快。(______)
28.冬季动物的绒毛会增多,以适应寒冷的环境。(______)
四、综合题
29.我会补。(5分)
30(5分).根据体温是否恒定的特征,把兔子、狗、蛇、青蛙、蜥蜴、麻雀 、猴子等动物进行分类:
五、连线题(5分)
候鸟 北京雨燕
鹦鹉
喜鹊
留鸟 大雁
百灵鸟
六、简答题(10分)
32.比较仙人掌和莲的形态与结构时,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
33.动物的体型大小、散热快慢与生活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参考答案
1.C
【详解】
生物能生长,能繁殖,生长过程需要水和营养。动物、植物和人都是生物。我们把有生命特征的有机体叫做生物。非生物不能生长,不能繁殖,也不需要水和营养。我们把无生命的包括物质和能量叫做非生物,所以C机器人是不能生长,不能繁殖,也不需要水和营养,它不是属于生物。
【点睛】
本题考查生物,要求学生掌握生物的概念。
2.D
【详解】
雷鸟的羽毛可随季节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冬天是白色的,夏天是灰褐色的。
3.B
【详解】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可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成本低,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
【点睛】
本题考查生物防治,要求学生了解生物防治优点。
4.B
【详解】
凡士林不溶于水,课堂上我们用凡士林隔绝鱼的侧线对外界的感知。因此凡士林具有防水、阻隔的作用。
5.B
【详解】
候鸟是指一年中随看李节的变化,定期沿看相对稳定的迁徙路线,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作远距离迁徙的鸟类。大雁是常见的候鸟,通过迁徙度过寒冬,等天暖和了再飞回来。
6.C
【详解】
沙漠中的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所以可以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仙人掌适宜生活在干旱的沙漠中,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
【点睛】
本题考查仙人掌的形态特点,要求学生掌握仙人掌的形态特点。
7.C
【详解】
喜鹊喜欢把巢建在很高的大树上,寻找喜鹊的巢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有望远镜,用它寻找喜鹊的巢,用笔记本记录下观察的数据。唯独没有用到放大镜,放大镜一般用来把观察的物体具有放大的功能和观察细小的细节,C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考查工具运用,要求学生掌握观察时选择合适的工具。
8.D
【详解】
生物能生长,能繁殖,生长过程需要水和营养。动物、植物和人都是生物。我们把有生命特征的有机体叫做生物。非生物不能生长,不能繁殖,也不需要水和营养。我们把无生命的包括物质和能量叫做非生物,玩具狗、石子和机器人不能生长,不能繁殖,也不需要水和营养,它们是非生物,所以D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考查生物,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9.A
【详解】
人类修建铁路经过的地区,修建铁路时,预留了野生动物通道,其主要目的是打破铁路造成的地理隔离,便于野生动物种群内基因的交流,从而来保护野生动物,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保护野生动物的措施,要求学生掌握保护野生动物的措施。
10.A
【详解】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包括了大熊猫、褐马鸡、藏羚羊、金丝猴、长臂猿、雪豹、东北虎、梅花鹿等在内的9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麻雀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点睛】
本题考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要求学生了解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1.裸露 毛发 鳞片 羽毛
【详解】
动物的皮肤,有的裸露,比如青蛙的皮肤裸露,没有鳞片和其它覆盖物,能分泌大量黏液,保持湿润,这有利于呼吸作用;有的有毛发,比如东北虎,毛发可以为它抵御严寒;有的有鳞片,比如蛇和蜥蜴,防止水分蒸发;还有的有羽毛,比如鸟类,保温和维持体温恒定。
【点睛】
本题考查动物的皮肤,要求学生了解各种动物的皮肤特点。
12.沙漠 水
【详解】
仙人掌适宜生活在干旱的沙漠中,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沙漠中的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所以可以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莲是水生植物,莲适宜生活在水中,因为莲的叶子进化出了适应生活本领,水位高,它的叶就拉长,就不至于淹死。
【点睛】
本题考查各种植物生存环境,要求学生掌握各种植物生存环境。
13.热眼
【详解】
响尾蛇的眼睛对光线一点都不敏感然而它却能敏捷的捕食田鼠和其他小动物。科学家发现,响尾蛇有一种特殊感官,被称为“热眼”,它主要通过“热眼”感知环境。
14.秋天 成群结队
【详解】
每到天气将要变冷的秋天,燕子总会成群结队地飞往天气温暖的南方。每到天气渐暖的春天,燕子又成群结队地从南方返回北方,这就是迁徙。
15.物质原料
【详解】
人类生活离不开植物,1、为人类提供食物。人类食用的米面主食、蔬菜和瓜果均来自于植物,食用的牛羊肉间接地来源于植物。2、为人类提供能源和建材。在古代木材是主要的照明和取暖原料,现在人使用的煤炭也是由植物演变而来的,木材现在还是很好的建筑、家居材料,植物还用于制造多种生产工具,也是造纸的主要原料。3、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植物可以很好地净化空气,还可以美化环境。4、为人类提供药材或保健品。很多植物都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和保健品的原料,在医药行业已经不可或缺。所以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植物,植物为我们提供了粮食、蔬菜、水果、纺织材料等丰富的物质原料。
【点睛】
本题考查植物的作用,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的作用。
16.仙人掌根系腐烂死亡,莲枯萎死亡 改变植物的生长环境,影响植物的生长
【详解】
(1)仙人掌适宜生活在干旱的沙漠中,沙漠中的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所以可以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仙人掌类植物喜排水良好、透气性强,含石灰质的砂壤土。若盆土排水、透气不良,土壤过度潮湿,很容易导致根系组织腐烂坏死。如不及时处理,会使全株死亡。莲是水生植物,它的生长离不开水的,莲的盆里少浇水或不浇水会因为缺水而干枯死掉,生命万物离不开水。(2)由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改变植物的生长环境,会影响植物的生长,生物与环境是相互适应,相互影响的。
【点睛】
本题考查生物与环境,要求学生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7.视觉 回声定位
【详解】
蝙蝠的视觉不发达,但能借助“回声定位”在黑夜中捕捉飞蛾。蝙蝠在黑夜中捕捉飞蛾时需要喉、耳朵的参与。一边飞,一边从喉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超声波像波浪一样传播,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可以根据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感知物体,改变飞行的方向了。
18.光线
【详解】
响尾蛇有一种特殊感官,被称为“热眼”,它主要通过“热眼”感知环境。响尾蛇的眼睛对光线一点儿都不敏感,然而它却能敏捷地捕食田鼠和其他小动物。
19.×
【详解】
苹果树生长的环境其实要求很宽松,苹果是一种对土壤适应性比较强的高产果树,苹果树的生长习性喜光,喜微酸性到中性土壤。而梨树喜温,生育需要较高温度,休眠期则需一定低温。梨树需要保证良好的生长环境,其中对环境气候的要求比较严格,为了保证梨树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选择适宜的温度进行栽培,梨树在温暖的环境成长相对快速。仙人掌生活在沙漠地带,常年干旱,但有时又有大暴雨,叶进化成了针形,减少平时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肉质内径有大量的储水细胞,以便下雨时储水,仙人掌也会开花,会结果。另外仙人掌喜光,耐旱。由此看来,苹果树、梨树和仙人掌的生活环境完全不相同。
【点睛】
本题考查不同植物的生活环境,要求学生掌握不同植物的生活环境。
20.√
【详解】
蝙蝠的视觉不发达,但能借助“回声定位”在黑夜中捕捉飞娥,因此蒙住蝙蝠的眼睛对它没有影响。
21.×
【详解】
鱼的侧线是一种特殊感官,不仅能感知水体的震动,还能感知水温和水流的方向。因此鱼是通过侧线感知环境的。
22.×
【详解】
每到天气将要变冷的秋天,燕子总会成群结队地飞往天气温暖的南方,到了春天又飞回来。燕子到温暖的南方越冬,等天气暖和了,又飞回北方繁殖。
23.√
【详解】
动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比如说青蛙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在水里用皮肤呼吸,在地面上用肺呼吸。青蛙的幼体为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异,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田野里的青蛙多数以绿色为主,而沙漠里的青蛙多数以黄色为主,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同时也是生物对自身的一种保护反应。
【点睛】
本题考查动植物都有适应环境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动植物都有适应环境的能力。
24.√
【详解】
莲的茎是根状茎,莲的叶柄和藕中有很多孔,孔与孔彼此相通形成一个气体通道,即使在缺氧的环境中仍可生存。仙人掌的叶子变成了刺;茎肉质充当“水库”;根系发达,能多吸水,适合在沙漠中生存。
25.×
【解析】
【分析】
【详解】
人类生活离不开植物,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植物,植物为我们提供了粮食、蔬菜、水果、纺织材料等丰富的物质原料。1、为人类提供食物。人类食用的米面主食、蔬菜和瓜果均来自于植物,食用的牛羊肉间接地来源于植物。2、为人类提供能源和建材。在古代木材是主要的照明和取暖原料,现在人使用的煤炭也是由植物演变而来的,木材现在还是很好的建筑、家居材料,植物还用于制造多种生产工具,也是造纸的主要原料。3、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植物可以很好地净化空气,还可以美化环境。4、为人类提供药材或保健品。很多植物都是
本题考查植物,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的作用。
26.×
【详解】
羊绒衫是羊的绒毛织成的,羊毛衫是羊的针毛织成的。针毛长而坚韧,具有保护作用。绒毛位于针毛的下层,保温性更强。因此羊绒衫的保暖程度更强。
27.×
【详解】
动物的体型越大,散热越慢,适合生活在寒冷的地方;动物的体型越小,散热越快,适合生活在炎热的地方。
28.√
【详解】
很多动物到了冬天会换毛,动物冬天换毛的主要原因是天气寒冷。换毛时,绒毛增多,保温性更强,以适应寒冷的环境。
29.
【详解】
燕子普遍实行群居、单配。南迁的原因主要是食物、外加温度影响。燕子往往会集群迁徙,但不会像大雁一样具有队形,就是一大群一大群地飞行。度过冬天,北迁,求偶,筑巢,孵化和育雏。雌雄鸟共同育雏,筑巢和孵卵则通常由雌鸟负责。
【点睛】
本题考查燕子的生活周期,要求学生掌握燕子的生活周期。
30.体温恒定:兔子、狗、麻雀 、猴子
体温不恒定:蛇、青蛙、蜥蜴。
【详解】
体温恒定动物也叫恒温动物,这些动物的体温不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总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比如鸟类和哺乳类。体温不恒定的动物称变温动物,如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变温动物是指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的动物。除鸟类和哺乳类外,地球上的动物大部分都是变温动物。体温不恒定:蛇、青蛙、蜥蜴。体温恒定:兔子、狗、麻雀、猴子。
【点睛】
本题考查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要求学生掌握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分类。
31.
【详解】
留鸟是指终年留居于其栖息区以内的鸟。留鸟一般终年栖息于同一地域,或者仅有沿着山坡短距离迁移的现象。候鸟是指一年中随看李节的变化,定期沿看相对稳定的迁徙路线,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作远距离迁徙的鸟类。大雁、北京雨燕是常见的候鸟,鹦鹉、喜鹊、百灵鸟是常见的留鸟。
32.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1)看外观,颜色,形状等(2)手感,软硬、粗糙程度等(3)看内部结构,从不同角度切开,观察颜色、纹理等。
【详解】
比较仙人掌和莲的形态与结构时,可以用眼睛看外观,颜色,形状等;用手感知软硬、粗糙程度等;然后从不同角度切开,看内部结构,观察内部的颜色、纹理等。
33.答:动物的体型越大,散热越慢,适合生活在寒冷的地方;动物的体型越小,散热越快,适合生活在炎热的地方。
【详解】
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地球北极,体重540千克左右;黑熊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体重150千克左右;马来熊生活在东南亚,体重45千克左右。因此动物的体型越大,散热越慢,适合生活在寒冷的地方;动物的体型越小,散热越快,适合生活在炎热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