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共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共1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7-07 15:0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文化脉动
—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传承
学习目标:
掌握文化传承的载体及其发展
分析学校教育、印刷书等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理解文化传承对扩大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作用
导学问题
(1)文化传承的载体主要有哪些?
(2)文化传承的这些载体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3)文化传承的载体在传承文化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一)大众传媒—书籍
部分书写材料优缺点比较表
金、石、甲骨
缣帛、羊皮
简牍
优点
缺点
合作交流
材料二
西汉在京师长安设最高学府太学,还在各郡县设立学校广招学生,同时私人教学之风盛行,全国在校学生总数至少以十万百万计,所用教材多为纸本经卷。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造就一只庞大的知识分子队伍。以各种色纸写成的官方文书、法律、布告、证件、户籍等,比用其他书写材料更方便使用,大大提高了政府的效率和政权建设。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已大行于世,社会上形成抄书之风,书法艺术有很大发展。造纸术在传播到欧洲以后,为欧洲发展科学、文化提供了物质基础,世俗学校纷纷出现,逐渐演变成教授学生多学科知识的大学,从教会知识分子中分化出来的一些学者在黑暗中点起了指示前进方向的明灯。
材料三
印刷术的一个最直接后果是某一版本可以在很短时间印刷无限数量完全相同的书来,书的价格要便宜的多。同时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周期短的期刊很快出现了,报纸行业也快速发展。有了印刷书后,学术的基础得以扩大,大大加强了学术界的彼此交往,促进了学术的繁荣。印刷术的发明还带动了翻译时代的到来。
结合材料及所学概括指出造纸术、印刷术在推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二)活态传承—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和最佳途径。民族文化能够通过教育渠道,不断使后代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标准、审美情趣、精神意志、表现方式及历史根源。中国自古就非常善于运用学校教育这种活态传承的途径来进行道德标准、精神意志的传承。
拓展交流
材料四唐代国子监课程体系表(部分)儒学系统:国子、太学、四门、律学、书学、算学、太医署
;通识课程:《孝经》《论语》(有时加《老子》《尔雅》等);专业课程:《礼记》《春秋左氏传》《诗》《周礼》《仪礼》《易》《尚书》《春秋公羊传》《谷梁传》;律令、格式、法例书学
《石经》《说文》《字林》《字书》
;基础课程:《国语》《说文》《字林》《三苍》《尔雅》等;实习课程:1.暇习隶书,日纸一幅;2.时务策;3.吉凶二礼;4.公私有事则相仪。
——《新唐书》
材料五
唐国子监吸引了大批来自吐蕃、南诏、渤海、高丽、百济、新罗、高昌、日本、尼婆罗(今尼泊尔)、天竺(今印度)、林邑(今越南中南部)、真腊(今柬埔寨)、诃陵(今印尼爪哇)、骠国(今缅甸卑谬)和狮子国(今斯里兰卡)等国甚至遥远的中东国家的留学生。留唐学生最多的是日本、新罗等国。唐代,日本随正式遣唐使来过十三批留学生,每批少则一二十人,多则二三十人,均进入国子学学习,有的留学数年,甚至留学二三十年。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新罗派到唐的留学生多达216人。——张传燧
钟伟春《唐代国子监办学盛况实录》
结合材料概括指出唐代国子监在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贡献?
从对大众传媒、活态传承内容的分析,我们大致可以看出文化传承从最初的“旧时王谢堂前燕”到“飞入寻常百姓家”,文化传承的载体不仅有动态的、还有静态等形式,而文化传播的范围也越来越宽。而近代以来发展起来的图书馆和博物馆在服务公众上发挥了更加突出的作用。
(三)公益传承—图书馆、博物馆
“近代图书馆之父”缪荃孙与京师图书馆
故宫博物院
活动探究
你认为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文化的传承?
“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积淀、薪火相传与发展创新。国家强盛,则文化兴盛。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习近平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中办
国办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五千年的古老文明,这是一个民族的辛酸与辉煌,远非史书铅印的文字所能表述。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去传承祖国的文明,传承祖国的精神,传承祖国的梦想和希望。
结语
文化传承
学校教育制度:传承文化、发扬科学、培养人才
印刷书:文化大众化、提升文化修养、促进文化交流
图书馆、博物馆——保存古迹和文化遗产;服务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