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14课 古代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课件(共1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14课 古代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课件(共1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7-07 15:12: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1张PPT)
《古代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选择性必修《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
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此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疟疾: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
疫病: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青蒿素
流行特点(时间、地域空间、社会空间角度)?
影响?
影响:
经济——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经济衰退;
政治——社会秩序混乱,政局动荡,国家衰落。
思想——精神冲击,信仰危机,新思想的酝酿与传播
医学——医疗与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特点:历史悠久、多源发生、患者范围广
古埃及时期
天花席卷尼罗河沿岸,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罹患天花
公元前5世纪
伯罗奔尼撒战争前期,雅典突发严重鼠疫,死亡军民人数在一半以上,伯里克利也未能幸免,雅典政治的走向发生明显转变。
公元前323年
亚历山大在巴比伦身染疫病而亡,亚历山大帝国随之土崩瓦解
6世纪
地中海沿岸爆发鼠疫,人口大量死亡,拜占庭帝国人口锐减一半
14世纪
欧洲鼠疫大流行,由于患者身上出现众多黑斑,故称为黑死病。黑死病猖獗了3个世纪,欧洲人口死亡过半,导致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欧洲许多地区严重饥荒。
17世纪
明末鼠疫横行,明军、大顺军以及大量民众染病,大批患者死亡。
18世纪
欧洲天花肆虐,彼得二世、路易十五等多位君主就死于天花。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中医药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对于自然资源的药用价值已经有所整理归纳。通过继承发扬,发掘提高,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造福人类。”
——屠呦呦《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提取到哪些信息?
当年我面临研究困境时,又重新温习中医古籍,进一步思考东晋(公元3-4世纪)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截疟记载。这使我联想到提取过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温,由此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
——屠呦呦《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汉代
东汉晚期
战国
唐代
明代
扁鹊
“望闻问切”四诊法
《黄帝内经》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奠定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新修本草》
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
《本草纲目》
“东方药学巨典”
李时珍
针灸学
临床诊断治疗
中医理论
中药性能功用
治疗手段
古代中医药成就
时间
人物
成就
意义/地位
浏览教材81页内容,归纳国人为征服疫病,在医疗卫生方面还取得了哪些成就?
公共卫生
隔离、建立救治机构:西汉“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南齐“六疾馆”;隋唐“药坊”
防治方法:青蒿治疟疾、防治狂犬病、人痘接种法等。
医疗
组织人力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大灾后及时掩埋尸体,采取土方法预防疫病
中药研究所团队于1969年开始抗疟中药研究。经过大量的反复筛选工作后,1971年起工作重点集中于中药青蒿。又经过很多次失败后,1971年9月,重新设计了提取方法,改用低温提取,用乙醚回流或冷浸,而后用碱溶液除掉酸性部位的方法制备样品。…
1972年8至10月,我们开展了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的临床研究…同年11月,从该部位中成功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化合物的结晶,后命名为“青蒿素”。
1972年12月开始对青蒿素的化学结构进行探索,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质谱及旋光分析等技术手段,确定化合物分子式为C15H22O5,分子量282。明确了青蒿素为不含氮的倍半萜类化合物。
——屠呦呦《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近代西医的传播对我国医疗卫生发展有何影响?
建立教会医院;医疗技术的传入:牛痘接种法、麻醉术、放射技术等;
西医院校落成,把教学、科研与临床结合在一起,培养西医人才。
大城市的公共卫生逐渐发展起来,科学处理垃圾与粪便,推广自来水,监督食品卫生,成为政府的公共职能。
凭借消毒、化验等手段,采取措施预防传染病、隔离传染源、治疗感染者、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对人们的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
医疗
公共卫生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生理解剖,取样分析,这是西医的方法。辨证施治,阴阳五行,上病治下,左病治右,这是中医的方法。西医将人体视为一个可以分解为许多部件的机器,每个部件都可以拆开、修理、更换。中医将人体视为一个彼此联系、互相影响的整体,表里一体,虚实相通。西医最得西方古典科学重具体、讲实证的精神,中医最得中国传统文化重整体、讲联系的神韵”。
——《近代文化视野下中医与西医的比较研究》
中医:整体观,辨证施治;以草药为主,药食同源,注重养生。
西医:局部定位,以实验科学为依托,借助精密仪器及数据分析
结合材料和所学,谈谈对中西医药的认识?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通过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经历,深感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植物资源,医药学研究者可以从中开发新药。中医药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对于自然资源的药用价值已经有所整理归纳。通过继承发扬,发掘提高,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造福人类。
——屠呦呦《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