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认定考试_说课考试_苏教版高中生物__必修2说课稿全集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_说课考试_苏教版高中生物__必修2说课稿全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1-05-30 18:0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必修二 二 1减数分裂(两课时)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叫。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展开介绍: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1节的内容。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部分内容极其抽象,主要描述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与已经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生殖种类知识等密切相关。它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不仅是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关键,也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2、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a、了解受精作用的实质,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b、理解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概念
   c、联系有丝分裂,掌握精子形成过程
   d、了解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异同点
  (2)能力目标:a、通过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精子与卵细胞形成的比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b、通过观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识图、析图能力
  (3)情感目标:a、通过学生参与游戏表演,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
   b、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加深学生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a、减数分裂的概念
   b、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a、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概念的理解
   b、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
   c、精子形成过程
  二、教法学法
  根据该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结合素质教学理念,我采用以下方法及教具进行教学:
  (1) 设置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2) 运用游戏教学,化难为易
(3) 培养学生预习和讨论分析能力。
  (4) 精心设计提问,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教学用具:8根橡皮绳,多媒体,幻灯片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认真预习
   2、把课桌椅往后移,腾出半个教室为游戏做准备。
  4.1设置情境,引发认知矛盾,激发学习动机
  以问题导入:(1)生物体如何保持其前后代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2)精子和卵细胞是怎么来的 它们的染色体与体细胞一样吗 从而引出受精作用及受精作用和减数分裂的意义。
以问题“何为减数分裂,它与以前讲的有丝分裂有何区别”过渡到减数分裂概念的讲解。  
4.2游戏教学,愚教于乐,提高学习兴趣
 上课时先动画演示精子形成过程,教师帮助整理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等概念,然后开展学生游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
  游戏方法:橡皮绳代表纺锤丝,四高(两男两女)四矮(两男两女)八位学生代表染色体,男女代表来源,身高代表形态,同样高的两个男生代表姐妹染色单体,其他也一样。另外再请课代表做指挥,其余学生帮助纠正错误,按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进行游戏。
  游戏结束后请学生课后以坐标图的形式总结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
第二课时
  4.3前后联系,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回忆导入:1、受精作用的实质是什么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意义如何
2、什么是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如何变化 请学生画坐标图。
3、联系有丝分裂,请学生画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曲线图,并与减数分裂的曲线图进行对比。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巩固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4.4融会贯通,适当引导,提高分析能力
  请学生快速阅读卵细胞的形成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对比精子形成过程,找出两者的异同点(学生分析,教师总结)。
投影几张细胞分裂图,请学生判断它们分别属于什么分裂,是什么时期,要求讲明判断依据(教师注意适当引导)。 
四、板书设计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一、受精作用
  二、减数分裂的概念
  复制一次 分裂两次 结果:染色体减半
  三、精子的形成过程
  染色体复制 联会、四分体 着丝点分裂 变形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精子
  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分裂间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四、卵细胞与精子形成的异同点
  相同点:过程相同,染色体行为变化相同
  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均减半
  产生生殖细胞数目不同
  不同点: 产生细胞种类不同
  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
  五、教学反思
必修二 二 2 有性生殖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叫。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展开介绍: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是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2节的内容。在学习了前面的生殖细胞的形成后,本节接着介绍受精过程及其意义,使学生能够建立起整体的知识框架,认识物种延续的方式——生殖,能够把人放在生物圈中去认识,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端正学生的认知态度、揭开生殖知识的神秘面纱是这节课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以科学的态度、巧妙的设计、坦然的教态,让学生能够像接受其他知识一样自然地接受这些知识。
2、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识别精子和卵子
描述植物受精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视频资料观察受精过程后能用语言描述受精过程,训练学生获得信息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1.在了解了受精和胚胎发育过程后,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从而懂得珍惜生命。
2.在了解了胚胎在母体内发育的过程后,让学生以新的视角来感受母爱,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和感恩教育。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描述动物、植物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
  (2)教学难点:描述动物、植物受精过程。
二、教法学法
多媒体直观教学 :展示精子和卵子形态的图片或视频资料。演示精子、卵子排出及受精过程的示意图或Flash动画演示课件。
问题情境导入,层层推进
 三、说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新课
我们将要研究生物圈中的人,人与绿色植物一样都是生物圈中的一员。我们将从人一生的起点说起,那么人一生的起点应该从何时算起呢?(这个问题一定会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争论,一般会有两种答案: 一个是认为从人出生算起,一个是认为从受精卵形成算起,教师不必急于回答,就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新课的学习。)人体共有八大系统,生命的延续是靠生殖系统来完成的,我们每个人都是经过同样的方式来到这个世界的。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探究我们生命的第一步是如何开始的吧!
2、视图片讲授新课
也可利用视频、图片等方式进行观察动物的卵子和精子的形态
观察后让学生尝试用语言描述精子和卵子的形态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 精子的结构对受精有何意义?让学生感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原理。
3、讨论描述 认识植物受精过程
利用多媒体演示讲解植物受精作用的过程,然后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受精过程。
在理解了受精意义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受精卵的形成意味着什么呢?是否标志了新生命的开始呢?通过讨论得出“受精卵的形成就标志了新生命的开始”的结论,从而回答了课前学生的疑问。
4、课外延伸
请同学们阅读自己的出生证,了解自己出生时的身高和体重,同时向母亲了解自己在妈妈体内时都给妈妈带来了哪些麻烦和快乐,自己的出生给父母带来了什么,与语文学科结合,以“重新感受母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有性生殖”一直是教师感觉难以驾驭的一节课,其主要原因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生殖”的话题较为敏感,经常会出现教师讲得躲躲闪闪,学生听得羞羞答答,很难进行互动和交流,更无从谈起爱的教育了。以爱为线索,将爱融入生殖教育中,端正了学生的认知态度,以爱的教育感动学生的心灵。当我以“我们每个人都是经过同样的方式来到这个世界的。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探究我们生命的第一步是如何开始的吧”引入新课时,学生的脸上都呈现出圣洁之光。
利用Flash动画课件、视频资料或画图讲解,符合学生先建立感性认识才能形成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解决了难点。
必修二 三 1基因的分离定律(3课时)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叫。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展开介绍: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是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第二章《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节知识的延续,又是学生学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重要基础,并为后续学习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奠基,所以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从这个地位来看,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章的重点,更是整个必修本的重点内容。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会写遗传学的各种基本符号。
(2)能够辨别相对性状、纯合体、杂合体的实际例子。
(3)能够理解并表达等位基因的含义、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以及测交的概念与意义。
(4)理解孟德尔对性状分离的解释,理解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
(2)能力目标:
(1)通过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3)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试验结果——假说——试验验证——理论。
(4)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初步掌握在遗传学中运用符号说明遗传规律的形式化方法。
(3)情感目标:
(1)孟德尔从小喜欢自然科学,进行了整整8年的研究试验,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2)通过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①有关遗传定律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 纯合子,杂合子,基因型,表现型)
②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
③测交实验及分析
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2)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二、教法学法
1、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减数分裂,对基因的结构、复制和表达也有了深刻的认识,但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等毕竟是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知识现象,所以要把它同生物的性状遗传结合起来有很大困难,2、再加上本节课涉及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特别多,3、同时考虑到教学大纲对教材重难点的要求是最高层次D:应用 因此这部分内容我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以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第二课时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学习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第三课时学习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基因分离定律的事例分析。
 三、说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遗传的物质基础,知道了亲代的全套基因在生殖过程中可以传给子代,而且能控制子代在发育中表现与亲代相似的性状。
那么,如果双亲都是双眼皮,其子女一定双眼皮吗?如果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儿子,这是前世造孽、现世报应吗?要科学地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继续学习遗传的第二部分——遗传的基本规律。
引导学生自学教材中相关的文字及插图,同时列出三个思考题:
(1)为什么用豌豆作试验材料,结果会可靠,而且易于分析?
(2)豌豆人工杂交试验是如何做的?
(3)遗传物质肉眼看不到,孟德尔是如何将所要研究的遗传物质变化规律变为可推测的?
在解决第三个问题的时候,顺理成章地解释重要概念“相对性状”
讲“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时,利用挂图、插图形象化述说杂交过程
板书的同时指明本节出现的一些重要符合的含义(P、♀、♂、×),在学习到子一代为高茎一种性状时,引出“显性性状”及“隐性性状”等概念。
讲述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时,先引导学生阅读自学,同时出示一些思考题:
(1)孟德尔假说的要点是什么?
(2)孟德尔三如何解释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的?
(3)孟德尔又如何解释子二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3:1的?
总结假说要点:
a、生物的性状都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
b、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
c、在生物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
d、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且机会均等,于是基因又恢复成对。
e、在成对基因存在时,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显性起作用。
四、板书设计
  第二节 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基因的分离规律
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1)试验过程
(2)试验结果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3、一对性状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
(1)目的
(2)理论分析
(3)杂交实验
(4)结论
4、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1)等位基因的概念
(2)分离定律的实质
(3)细胞学基础:发生在减数分裂中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4)核心内容:杂合体内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5、基因型和表现型
(1)基因概念
表现型:
基因型:
(2)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
6、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1)指导育种方面
(2)医学实践方面—遗传病预防
  五、教学反思
鉴于本节课涉及的概念多,知识相对冗杂的特点,我采取的是比较传统的方法,对照板书,将所讲的内容再和学生一起做整理,同时进一步完善板书。这样可以使学生有完整的全局的概念,进一步领悟主题。
必修二 三 2自由组合定律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叫。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展开介绍: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是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以及孟德尔遗传定律,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节内容讲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三个方面的知识。在性别决定方面,以人为例讲述了XY类型的性别决定方式。在伴性遗传方面,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这部分教学内容,实质上是分离规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阐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内容
2、以XY型为例,理解性别决定的知识
3、以人的色盲为例,理解伴性遗传的知识。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处理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综合分析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人口教育及优生教育
(2)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参与讨论和交流,学会合作的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性别决定、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和特点。
  (2)教学难点:自由自合定律实验图解的分析
伴性遗传的机理及传递规律。
  二、教法学法
(1)创设乐学情境。
(2)精心设疑激趣。
(3)培养思维.合作共学。
(4)教学用具:录像、投影片、计算机和色盲检查图。
 三、说教学过程:
1、 引入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在完成了对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后,并没有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而是进一步探索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他在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基础上,又揭示出了遗传的第二个基本规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多媒体图片讲解 豌豆2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图解
3、录像引入性别决定:
展示鸡蛋孵化→小鸡→生长发育→成鸡的简短而生动的画面,这些生物个体同是由鸡蛋(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为什么有的发育成雄性个体,有的发育成雌性个体
4、多媒体图片讲解性别决定: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 总结男女染色体组的不同点。性染色体是怎样来决定性别的呢 生男生女是由母亲决定的,这仲说法对吗
5、伴性遗传:展示“色盲检查图”这一“教具”,再通过投影片投影“一个色盲患者家系谱”,让学生从这个色盲患者家系图谱中找出特点。着重讲解色盲遗传机理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1、直观性原则:采用图片观察、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等手段,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学生兴趣浓厚。
2、注重探究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性;指导型探究,倡导研究性学习。
必修二 三 3 染色体的变异(2个课时)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叫。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展开介绍: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是苏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3节的内容, 染色体变异是生物可遗传变异的三个来源之一,在本模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巩固了基因变异的相关知识,又为《人类遗传病》中有关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和《生物进化理论》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
2) 理解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
3) 理解单倍体以及多倍体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其在育种上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和温故知新、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在自然或人为条件下,染色体会发生结构或数目的改变进而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1)染色体组的概念。
(2)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
  (2)教学难点: (1)染色体组的概念。
(2)单倍体的概念。
(3) 单倍体、多倍体育种原理及应用。
  二、教法学法
  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原则,以多媒体演示为载体,以“引导思考”为核心,设计课件展示,并引导逐步达到即定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引导学生进行类比迁移,对照学习。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可探索”的环境里,积极参与,生动活泼地获取知识,掌握规律、主动发现、主动发展。
 三、说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基因突变导致生物变异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观擦染色体结构变异示意图,给学生直观的认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比较分析现染色体不同结构变异的各自特点,结归纳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4种类型。
2、“染色体组”的概念(重点、难点1): 向学生展示果绳的体细胞的染色体图和果绳的配子细胞的染色体图,学生观察、 比较两种细胞染色体的大小、形状、种类、 数目——分析归纳——得出染色体组概念
3、二倍体和多倍体(重点2)配合图片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如三倍体的香蕉四倍体的马铃薯。再通过比较普通二倍体生物与加倍后的变异个体的比较得出多倍体变异的优点。
4、单倍体的概念(重点3难点2)
重点讲述单倍体与一倍体的区别和联系。从初中生物中学过的 “蜜蜂中的工蜂和蜂王由受精卵发育而成,她们是雌蜂,而雄蜂由未受精卵直接发育而成,因此,雄蜂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工蜂和蜂王的一半。”这一特例切入。总结出单倍体的概念,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称为单倍体。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必修二 四 1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叫。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展开介绍: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是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先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再通过对染色体化学成分分析得知,它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那么,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呢 教材在此埋下伏笔,然后通过两个经典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 RNA而没有DNA的事实,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在此基础上实验探究DNA提取的方法。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概念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
2、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① 了解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②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能力目标:① 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② 通过对感性图文资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③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①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②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③DNA粗提取实验探究
  (2)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二、教法学法
 以“自主性(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为课堂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目标,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融合列举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通过列举事例,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三、说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裕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2 模拟、探究、剖析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这一部分,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思维轨迹,分析每一步实验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设计的意图何在 以学案的形式,事先印发给学生: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设计意图
分 析
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小白鼠体内
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小白鼠体内
将加热杀死后的S型注射到小白鼠体内
将无毒性的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注封到小白鼠体内
  (以上空白地方由学生填写)
●质疑:同学们,如果你是当时的科学家,你认为在确定“转化因子”的实验中,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美]艾弗里和他的同事的实验,让学生的思维过程与科学家的思维过程进行碰撞与比较。
  预测:哪一种情况能促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 为什么
  实际:只有加入DNA, R型细菌才能转化成S型细菌,并且DNA的纯度越高,转化效率越大。
  结论1:“转化因子”—DNA, DNA是遗传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设疑:噬菌体非常小,实验时怎样观察
  引导提问:①DNA和蛋白质的化学元素构成 ②“旁栏思考题”:为什么选择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蛋白质和DNA作标记 用144C和18O等同位素,行吗
  读图、分析:(挂图)
◆结论2:噬菌体的复制过程中DNA具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
(3)烟草花叶病毒的侵染实验
  投影一道探究性试题:
  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都能感染烟草叶,但两者致病病斑不同,如下图,结合图中(a),(b)、(c)三个实验结果,各说明什么问题 整个实验说明什么
  ◆结论3: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4 归纳、小结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把教材中的“现成结论”,通过多处“设障”、“布惑”,将教材进行活化和优化处理,使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材”,潜移默化地把科学家的思维过程、教师的思维过程来感染学生的思维过程。
必修二 四 2 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叫。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展开介绍: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是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以及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相关内容,知道了染色体(Chromosome )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这些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而且,本节内容是遗传变异这一章的理论基础知识,所以学好这个内容为以后的生物知识孟德尔遗传定律以及生物的变异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内容包含的DNA分子的结构以及DNA分子复制的相关知识,是以后生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2、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识记:DNA分子的基本单位,碱基组成,DNA分子的复制特点
理解:(1)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和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DNA立体结构的模型或模式图,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2)通过提问让学生复习原有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总结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DNA分子的结构组成及特点,以及DNA复制的过程
(2)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运用证据、事实来说明观点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参与讨论和交流,学会合作的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DNA的碱基组成,DNA复制的过程、条件和特点
  (2)教学难点:
(1)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二、教法学法
 以“自主性(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为课堂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目标,本节课采用“演示—归纳”教学模式,讨论法、比较法、研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通过列举事例,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1.演示法:讲授DNA双螺旋结构时,首先让学生观察DNA立体结构的模型或模式图,使学生对双螺旋结构有个大体认识;通过多媒体演示的方法,给学生展示DNA复制过程的动画,变抽象为形象,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归纳和总结DNA复制过程的特点
2.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情趣教学方法。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4.培养思维.强化训练,倡导合作共学的教学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3—5分钟)
让学生观察DNA立体结构的模型或模式图,使学生对双螺旋结构有个大体认识,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着对双螺旋结构的特征进行描述。
然后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有关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的时间。接下来设置问题:“DNA是如何复制的?”让学生积极讨论。然后才引出沃森和克里克对DNA复制过程的推测,从而得出DNA的半保留复制过程
2、讲授新课:(30分钟)
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1)通过上面学生复习原有的知识,在复习提问的基础上,再结合课本中DNA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的图解,使学生明确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根本区别在于含氮碱基的不同,它们聚合形成多核苷酸链。
(2)通过学生对双螺旋结构的空间认识,鼓励学生对双螺旋结构的特点进行讨论并总结,教师再得出结论:双链等长,所含物质组成相同;在数目上,A=T,C=G;嘌呤数=嘧啶数;(A+G)/(T+C)=1;A+T不等于C+G。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之间以两个氢键相连,G与C之间以3个氢键相连。
(3)学生积极讨论完之后,提出相关问题:什么是解旋?解旋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是子链?复制一次能形成几条子链?简述子链形成过程。
让学生充分回答上述问题之后,教师播放多媒体DNA分子复制过程的动态图解,归纳出复制三点过程:①解旋提供准确模板②合成互补子链③子、母链结合盘绕形成新DNA分子。DNA的这种复制方式即半保留复制,DNA复制过程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3—5分钟)
 四、板书设计
(一) DNA分子的结构
(1)分析核苷酸的结构,理解核苷酸、核酸的种类
(2)DNA的空间结构——双螺旋结构(表格归纳法)
(二)DNA分子的复制(表格归纳法)

  五、教学反思
1、直观性原则 。
本节内容的教学采用教学模具、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等手段,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果理想。
2、注重学生主体性:指导型探究倡导研究性学习。
4、灵活运用教材,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必修二 四 3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叫。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展开介绍: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是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是在是在了解了基因的概念,DNA、基因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基因对性状控制的实质。本节课联系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桥梁。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为学习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等后 续课程奠定基础,对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动向,关注生物学的发展,激发其对生物学强烈的研究兴趣,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掌握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2)能力目标:
通过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独立探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协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和原理
  (2)教学难点: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二、教法学法
 以“自主学习,讨论探究和小组协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形式,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为指导,体现学习环境中“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的四大要素,融合直观式、讨论法、等多种教法,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学会动脑思、动手做、动口议,在“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动”中培养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1.老师和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准备DNA、构成RNA的基本单位的模型,和翻译模型.
2.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搜集照片。
3.课前随机把学生分成7组每组8人为活动探究小组。
4.每个组抽出一个评委组成评审团并制定评审方案,准备对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
2、导入部分: 引导设疑 探究新知
展示两组图片,一组是明星父女的照片,一组是本班学生与其父亲的照片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遗传学现象,比如刚才给大家的两副照片上所显示的子女和父母总有很多相象的地方,那么儿女像父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视频)“蛋白质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而DNA在细胞核中那么DNA是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
从而总结出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是DNA--RNA--蛋白质。
3、自主学习 构建框架
那么:DNA上的遗传信息是如何传导RNA上再传到蛋白质上从而去体现生命活动的呢?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接下来老师提出几个问题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引导,问题如下:
1.为什么RNA适于作DNA的信使呢?
2.DNA的遗传信息是怎么传给mRNA的?
3.碱基与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
4.游离在细胞质中的氨基酸,是怎样运送到核糖体中的mRNA上的呢?
这样,1、2两个问题连到一起就解决了转录的过程;
3、4两个问题连在一起就解决了翻译过程
4、协作会话 意义建构
接下来我再次演示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动态过程,加强学生理解,然后让学生利用教具模拟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具体过程如下:
每组随意抽取由生物兴趣小组事先制作好的DNA模型,根据刚才所理解的过程用具体教具模拟转录的过程,然后将各组制作的RNA模板在事先制作好的教具上探究翻译的过程,将合成的多肽链拿回本组。各小组进行交流评价并成果展示
四、板书设计
  提纲式
  五、教学反思
必修二 四 4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叫。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展开介绍: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是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四章第4节的内容。
2、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目标: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必修二 四5 关注人类遗传病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叫。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展开介绍: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是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四章第5节的内容。通过前面几节的学习,学生对遗传的基本规律、伴性遗传、生物的变异等知识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安排了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人类遗传病的内容,是对前面四节内容的合理补充、综合运用和有效延伸,体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
2、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知道常见的遗传病及其危害;②理解什么是近亲结婚及近亲结婚的危害
(2)能力目标:①初步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在社会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②通过小组调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形成问题意识,提高合作、表达、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①学会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②树立不畏挫折,积极面对生活的人生观。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常见的遗传病及其危害;什么是近亲结婚及近亲结婚的危害
(2)教学难点: 近亲结婚的含义及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二、教法学法
教 师 教 法——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交叉渗透教学法
学 生 学 法 ——主动学习法、图文转换法
【确定依据】1、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提高教学效率;2、渗透心理学教育;3、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4、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更好的为中学教学服务。
 三、说教学过程:
(一)课 前 准 备 :按要求实施研究课题《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二)导 入 :( 研究性学习汇报 + 教师置疑 ,大约5分钟)
(三)探究新知:
【总体设想】对比讨论推出概念,展示图片介绍类型,阅读、计算认识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特点。
【设想依据】观察、回忆、思考和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有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
具体探究过程:
1、人类 遗 传 病的 概 念 和 类 型(大约10分钟)
对比 → 概念(习题区分遗传病、传染病和先天性疾病:判断以下哪些是遗传病:肝炎、残疾、乙型脑炎、先天性心脏病、唇裂) → 遗传病类型→ 教师介绍苯丙酮尿症的发病原因 → 学生阅读、总结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 → 释疑“症”、“征”的区别 → 总结人类 遗 传 病 的 概 念 和 类 型。
2、遗 传 病 的 危 害(大约3分钟)
展示遗传病危害的资料→ 组织学生讨论 → 珍惜健康的教育
3、优 生 及 优 生 措 施(大约15分钟)
讨论→优生的概念。
置疑:怎样才能做到优生?→引出优生的具体措施,重点介绍(1)禁止近亲结婚(利用家系图介绍直系和旁系血亲,比较近亲和非近亲婚配后代的发病率,让学生自己认识禁止近亲结婚的遗传学原理并理解《婚姻法》的规定);(2)进行遗传咨询(学生通过阅读内容和步骤,检测反馈:一个患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X上显性遗传)的男子(XHY)与正常女子XhXh结婚怀孕后,请问:需要遗传咨询吗?为什么?预测生男孩、女孩会有什么结果?)。简单介绍(3)提倡适龄生育(女子24 ~29岁);(4)产前诊断。
4、以知识框架(即板书)的形式复习巩固本节内容及重点(大约2分钟)
(教师用多媒体逐步展示作引导,学生回忆并回答)
(四)练 习 反 馈 知 识
(五)播放霍金的人生经历简介,引导中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大约3分钟)
(六)布 置 课 外 活 动 (大约2分钟):对P60的人工受精 , 人体胚胎移植 , DNA重组等前沿科技知识的分组了解和调查,最后在班上进行汇总并做介绍。
【设置依据】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性学习习惯、社会活动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并使课本知识得以延伸。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必修二 五 1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叫。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展开介绍: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是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五章第1节的内容。本章课程的核心是介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和其他科学理论的发展一样,不是简单的新理论对旧理论的否定和排斥,而是新理论对旧理论的修正、深入和扩展。本节内容包括: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达尔文以后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其中重点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生物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基础理论,也是对人们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有着重要影响的理论。学生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生物进化理论在达尔文之后的发展,进一步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而且能够通过学习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感悟。
2、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达尔文之前,人们是怎样看待生物进化的。
(2)概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3)理解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几个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学会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原因。
  (2)能力目标:
(1)通过理解自然选择学说几个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2)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3)通过学会运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解释生物界的一些现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比较问题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1)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2)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生物进化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⑴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重要内容。
⑵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⑶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2)教学难点: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
  二、教法学法
⑴设置问题让学生介绍关于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发表对学说的看法。
⑵以教材中的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为参照,扼要解说该学说的基本观点。
在学生理解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主要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其局限性。
 三、说教学过程:
导入: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生物是怎样出现的,怎样形成的?生物进化的理论是谁首先提出来的?现代生物学的研究对于生物进化的理论又提出了什么新的看法?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设置下列问题让学生阅读教材P110相关内容:
1、生物进化的理论最先由谁提出来的?
2、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意义和不足是什么?
教师归纳总结:
1、生物都不是神创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传衍来的。这对当时人们普遍信奉的神创造成一定冲击,因此具有进步意义。
2、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拉马克几乎否认物种的真实存在,认为生物只存在连续变异的个体。
3、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他认为:一是“用进废退”的法则;二是“获得性遗传”的法则。但这些法则缺乏事实依据,大多来自于主观推测。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设置下列问题让学生阅读教材P111—113相关内容。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什么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和适者生存?
3、达尔文进化理论的中心观点是什么?
4、什么是自然选择?
5、生物进化的基础是什么?
6、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有什么重要意义?
7、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有哪些局限性?
8、教材P112思考与讨论题。
教师归纳总结:
1、达尔文的学说接受了拉马克关于器官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但他承认变异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遗传。他改变了拉马克过分强调“生物内在的自我改进的力量”的观点,在解释适应性的形成时强调自然选择的作用。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在于较好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相对系统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3、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在于他未能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做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在生物个体水平。随着遗传学的“基因遗传”理论的诞生,获得性遗传被大多数学者所摒弃,物种形成的渐变过程无法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基因传衍以种群为单位而不是以个体为单位等,使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从诞生起就不断地被质疑、修正,这就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达尔文以后的进化理论是如何发展的呢?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人们逐渐认识到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已经被大多数学者所摒弃。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这样就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理论,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三)总结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意义和局限性。
四、板书设计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
2、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历史意义
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生物进化的原因
3、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历史局限性和意义
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五、教学反思
必修二 五2 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叫。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展开介绍: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是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简略而完整的介绍了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内容主要包括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的多样性。采用启发式的探究学习方法。在内容安排上首先是研究进化的方法,其次才是进化的历程,体现获得知识不是第一位的,掌握方法才是首要的理念。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本章特别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2、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描述所熟悉的珍稀动植物的生存现状。
(2)能力目标:
培养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科学设想的能力。
在“角色扮演”和“辩论会”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语言表达、与人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生物进化历程的学习,学会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激励学生保护生命,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参与意识,热爱生物圈,形成生物圈是一个大家庭的观点。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描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描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2)教学难点:
通过完成进化树,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语言表达、与他人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教法学法
 采用了"资料分析—角色扮演—辩论会"的新型模式。本课活动多,容量大,所以课前分好小组,组织好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工作是相当必要的,如收集信息,制作课件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小组分工并写好简要的发言提纲等。合作探究—自主探究—角色扮演—辩论活动—总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归纳
 三、说教学过程:
教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
2、将学生分成八个小组,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分配,共同完成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制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
(一)预热段。临景入兴,激发动机。
大家对那些憨态可掬的海豹一定不陌生,一到繁殖季节,郑百上千只海报聚集在一起,场面非常壮观,可是你知道吗?现在,今天,海报正面临着灭顶之灾。请大家观看视频,
1. 处理:播放海豹被屠杀的视频(组织学生观看)
看完这个消息你有什么感想吗?我请同学来谈谈。。。。。。
我这一段的设计意图是:上课伊始给学生播放热点视频,学生不仅注意力马上被吸引,情感也得到熏陶。新课标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开始就要渗透这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态度。
2.教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 )对谈感想的学生给与激励性评价“同学们都有一颗慈爱之心,都懂得珍爱生命,老师由衷的感到欣慰,当你们有能力保护那些弱小的生命时,你们一定要记得:保护它们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其实,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大自然是个和谐的链条,在这个链条上各种生命环环相扣,一物制约着一物,谁也无法独领风骚,但是由于人们随意破坏了这个链条上的某一个环节,失去了某种制约的生物,某些生物就变得疯狂起来,而另一些生物则可能面临灭绝的危机,今天我们就来探讨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出示板书“保护生物多样性”。
我给大家3分钟时间,请各组同学对本组信息进行讨论、完善。请组长将本组的关键信息板书在小黑板上,与大家共同分享。
(二)探究段。
第一部分:资料展示。
1.下面请一组介绍现在已经灭绝的动、植物情况。
(1)组员1简介麋鹿历史;组员2介绍新疆虎等多种灭绝的动植物。组员3对照动物灭绝年代石碑进行交流;
(2)其他组员谈把石碑建在麋鹿苑的什么感想?
我这一活动的设计意图是:学生将课下收集的资料带入课堂与他人分享,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又锻炼了学生对资料的收集,归纳,整理能力,还使得课堂活泼起来,更好的吸引住了学生。质疑2既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了解生物正面临着威胁。
学生回答完后进行激励性评价,“一组同学收集的资料太丰富了,不仅有麋鹿失而复得的历史,还向大家展示了多种已灭绝的动植物,最后的感想谈的也很深刻,他们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我们其他组的同学也一定不会甘于人后的,老师期待着你们更精彩的表现。这些生物我们还没来得及认识他们,他们就从地球上消失了,现在我们只有在石碑上才能看见他们冰冷的名字,而在自然界中再也不见他们的踪影,在众多的生物类群中,鸟类和哺乳类灭绝的种类最高。
2.请二组同学展示“对17世纪以来鸟类和哺乳类灭绝的数量的分析”。针对这幅图片,二组同学提出了三个问题:
(1)鸟类和哺乳类灭绝趋势各为什么?
(2)推断鸟类和哺乳类的灭绝原因是什么?
(3)推断为什么近现代鸟类和哺乳类灭绝的速度在不断加快?
请二组的三位同学为大家展示讨论结果。
这一活动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分工合作,使每个组员都能参与到资料的分析整理中来,锻炼他们的资料处理能力。通过图表的分析,发展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同时使他们认识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已越来越严重。
同学们,人类文明发展越快,向自然界索取的东西越多,对于自然界的破坏越严重,现在世界上的哺乳动物已经很少了,照这样的趋势继续下去,这些哺乳动物将在一万到两万年的时间内彻底消失。全世界生物多样性面临灭绝的危险。我们来关注一下我国的珍稀动植物。
3.请三组同学为大家介绍我国珍惜动植物现状。3位组员介绍课本给出的6种生物并丰富课本知识,包括2007年6国科学家搜寻白鳍豚的结果和朱鹮目前的分布情况,其他组员介绍我国部分一级保护动植物的现状。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不仅能使学生在资料收集中了解我国珍稀动植物的现状,完成教学目标1和3,还能训练他们的收集资料、整理信息和语言表达能力。真正达到了师生间,生生间的资料共享,在学生充分体会成功、自信、被人欣赏的喜悦同时,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第二部分:辩论会
以“麻雀是否应得到保护”为题进行辩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参加,抽签决定正反方,给三分钟准备,小组成员可帮忙组织材料,我们先请正方的一号辩手发言。。。
我们的辩论太精彩了,一号同学的发言正中要害,2号同学的伶牙俐齿让在场同学佩服,3号同学理论联系实际,5号同学的反驳,6号的唇枪舌剑都太出彩了,正反有理,反方有据,势均力敌,同学们,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看,麻雀应得到保护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我们在保护麻雀的问题上应该怎样做呢?我们大家一起提出合理化建议好不好?八位辩手都把他们精彩的一面展示给了大家,在这八位中你最欣赏谁,就为谁投上宝贵的一票吧,我们来选最佳辩手,谁票最多谁就能得到写有老师祝福和全班同学签名的纪念册。这一活动的的设计意图是:通过激烈的辩论,学生能够合理的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中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板书设计
自由式板书,这样即能表现本节重点,很好地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又能增强参与性,与本节教学气氛相符。
1.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2.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的原因:
3.
  五、教学反思
本节教材的内容向学生传递的信息量较少,我没有拘怩于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学生将知识与问题延伸到生活中去。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意识较强,气氛和谐。
本节课让学生自主地选择问题进行自主研究,能事先组织学生自己制作PPT演示文稿,为学生提供了一良好的合作交流与研究的平台。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非常丰富,但是教师要提前阅读指导,进行取舍,以便短时间内把问题的重点交流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