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物质的分离 2课时(课件 30+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节 物质的分离 2课时(课件 30+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7-10 09:44:04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图
除去不溶性杂质
除去不溶性杂质、部分可溶性杂质,颜色、异味
杀死残存的细菌
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
沉降杂质
学.科.网
取水
沉淀
过滤(物理变化)
吸附(物理变化)
消毒(化学变化)
配水泵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
(1)如图1-52所示,取一杯泥浆水,静置5
分钟,观察有没有杂质沉在杯底。
(2)在泥浆水中加一点明矾或活性炭,静置5分钟,观察泥浆水发生的变化,以及沉入杯底的固体颗粒大小的变化。
泥浆水中加凝聚剂
①甲杯底有固体__________
②乙杯固体颗粒大小_______,泥浆水______
沉淀
变大
变清
1、沉淀法
沉淀法:使水中的杂质沉淀到水底的方法。
适用范围:
使水中的悬浮杂质凝聚成一些较大的颗粒并慢慢沉到水底
明矾是一种凝聚剂
用于分离液体中有混合的不溶性的固体杂质
原理
根据物质的溶解性不同
凝聚剂的作用:
加入明矾
凝聚悬浮物浑水变澄清
常用的凝聚剂:明矾、活性炭
经过上述已经处理过的水通过过滤器,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跟水就会分离开来,这种方法就是过滤。人们常用过滤的方法来净化水。
沉淀法只能使水中的悬浮微粒凝聚成较大的颗粒沉淀下来,而不能除去这些沉淀。
沉淀法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2、过滤法:
把液体中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
(1)原理:
(2)适用范围:
(3)基本操作:
(4)所需仪器:
根据物质的溶解性不同。
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
溶解、过滤。
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铁架台。
滤纸
玻璃棒
漏斗
铁架台
烧杯
如图所示,先把滤纸折成圆锥形,再把多余的滤纸剪去,然后把折好的滤纸放在漏斗中,最后把泥浆水沿玻璃棒倒进过滤漏斗中。
过滤泥浆水
过滤法的要求: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①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②液面必须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①倾倒液体时,烧杯紧靠玻璃棒
②玻璃棒末端轻轻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③漏斗下端管口紧靠接收液体的容器内壁
防止滤纸和漏斗内壁间产生气泡影响过滤速度
防止滤液漏斗边缘溢出或从漏斗和滤纸间隙流下
防止滤液溅出
如图所示,先把滤纸折成圆锥形,再把多余的滤纸剪去,然后把折好的滤纸放在漏斗中,最后把泥浆水沿玻璃棒倒进过滤漏斗中。
过滤泥浆水
从漏斗中取出滤纸,细心观察,滤纸上留下了什么?泥浆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想一想: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那些?
应该再过滤一次,直到澄清为止。
(1)滤纸破损
(2)滤液边缘高于滤纸边缘
(3)仪器不干净等
家用简易净水器
了解家用简易净水器的工作原理。
制作《净水器》
①活性炭净水器
②简易净水器
河水过滤后,滤液可以喝吗?
不能,因为过滤不能去除可溶的杂质及微生物
鲁滨逊利用自制的过滤柱过滤泥水,
过滤柱
但水仍非绝对安全饮用
然后把已经过滤的水煮沸。
为什么?
大部分微生物都在煮沸時被杀死。
但水中还有可溶杂质,可能对人体有害。
经上述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浑浊的水变澄清了,但所得的水仍然不是纯水。要得到纯净的水,还必须经过蒸馏。
3.蒸馏法
利用液体的沸点不同。
原理:
适用范围:
用于分离或提纯液态混合物
⑶蒸馏的操作方法
凝结
水蒸气
沸腾
不纯净的水
进水
出水
蒸馏水
冷凝管
想一想:冷却管的水应该怎么进出?
想一想:蒸馏瓶中为什么要加几粒沸石或碎瓷
片?
答:冷却管的水应下进上出,有利于水蒸气的冷却
答:防止加热时,出现液体暴沸。
纯净物
(1)温度计下端玻璃泡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2)蒸馏烧瓶中加入碎瓷片,以防暴沸。
(3)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瓶受热均匀。
(4)冷凝管中水流方向:自下而上,使冷却更充分。
(5)蒸馏法的应用:海水中提取淡水。
操作注意点:
把水加热至沸腾,产生的水蒸气经冷却形成液态水的方法称为蒸馏法。用这种方法收集到的水就是蒸馏水。
蒸馏水里不再含有杂质,只含水一种物质。这种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纯净物。
由二种或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沉淀法、过滤法、蒸馏法的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性
根据液体
物质的沸点不同
根据物质的溶解性不同
用于分离液体中有混合的不溶性的固体杂质
用于除去液体中混合的不溶性固体杂质
用于分离或提纯液态混合物
加入明矾等凝聚剂,搅拌后静置
溶解、过滤
加热、蒸馏、冷凝
使水中的悬浮微粒凝聚成较大颗粒而沉淀下来
可除去水中的悬浮微粒
可除去水中溶解的物质
方法
原理
适用范围
基本操作
所起作用
沉淀法
过滤法
蒸馏法
人们从盐田里得到的是含许多杂质的粗盐,而我们食用的盐是从粗盐中提取得来的。那么,
粗盐是怎样提炼为食用盐的呢?
1.首先,研究粗盐中可能含有哪些杂质。将4匙粗盐放在纸上,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记录并描述粗盐。
你认为粗盐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2.怎样使用已有的实验仪器和已学的物质分离方法将粗盐中的各种成分分离开来,制成精盐?你的设想是___________。
3.与老师、同学交流,修改你的精制粗盐计划,然后按计划进行实验。
4.仔细观察:精制后的盐样品是否有晶体存在?它们有相同的外形吗?这些盐纯净吗?是否有迹象表明还不够纯?你能说出原因吗?
怎样精制粗盐
1、提出问题:
怎样精制粗盐粗盐中可能有哪些物质?
2、建立假设:
精盐中可能含有食盐,泥沙,和其他晶体;
3、设计实验方案
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铁圈、滤纸、酒精灯、蒸发皿
1.溶解
称取a克粗盐,加足量的水溶解
2.过滤
制作过滤器,进行过滤,操作时
注意“一帖、二低、三靠”
3、蒸发结晶
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当出现较多固体时,
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将溶液蒸干;
实验步骤:
1.溶解
——搅拌,加速溶解
玻璃棒的作用:
——引流
——搅拌,使各部分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因局部过热飞溅出来
3.蒸发结晶
2.过滤
人们从盐田里得到的还是含有很多杂质的粗盐,而我们食用的盐则还要从粗盐中提取。
在实验室中能将它们分离吗?
分离有沙石和氯化钠组成的固体混合物(粗盐)的实验步骤依次是(

A.蒸发滤液-----得固体氯化钠
B.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加入混合物,直到混合物充分溶解
C.过滤---固体沙石留在滤纸上,滤液即氯化钠的水溶液进入烧杯中
B
C
A
自来水厂的水净化
自来水厂对从江河或水库等水源引来的水进行净化处理时,主要经过
3个阶段。?
(2)化学阶段:通入氯气或漂白粉等杀死水中的微生物。?
(3)
生物学阶段:借助于微生物除去水中的有毒物质。最后,经过化学检测,证明水是洁净的之后,这些水才被送到用户家中。
(1)物理阶段:通过过滤和沉淀等方法除去水中的固体颗粒。(共30张PPT)
2、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有固定的

非晶体在熔化程中没有固定的

1、我们知道固体分为

两类
熔点
熔点
晶体
非晶体
3、下列关于食盐熔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对食盐加热,食盐就一定熔化
B.当温度达到食盐的熔点时,食盐就一定熔化
C.当食盐温度达到其熔点时且继续加热时,食盐才会熔化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C
4、硝酸钾、食盐、氢氧化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_________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影响较大;
_________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受温度影响不大;
_________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硝酸钾
食盐
氢氧化钙
溶液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自然界中的河水、海水和泉水等都不是纯净物,都是溶有多种溶质的溶液。那么,怎么将这些物质从水中提取出来,比如海水中提取食盐?




各种晶体
各种非晶体


有规则的几何形状
无规则的几何形状
硫酸铜晶体
云母晶体
食盐晶体
一、晶体和非晶体主要区别:
1、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2、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形状,
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
你知道我们所吃的食盐是如何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
人们把海水引入盐田,经过风吹日晒,水逐渐蒸发后,溶液变浓,最后食盐就会结晶析出。
结晶: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结晶。
二、晶体的形成
从海水中获取食盐,我们用了什么方法获得晶体?
方法1:蒸发溶剂
食盐溶液
(不饱和)
刚好饱和的溶液
晶体
蒸发溶剂
溶剂质量变小
溶质质量不变
蒸发溶剂
溶剂质量变小
溶质质量变小
蒸发溶剂过程中,溶液成分的变化:
国庆节,我去外婆家,外婆泡了一杯很甜的糖水,开始我没喝完,等过了一段时间,发现杯底有白糖析出,我问外婆是否当时没搅拌?外婆说当时糖已经全部溶解。
还有什么办法得到晶体呢?
你能帮我分析白糖析出的原因吗?
1.配制一杯70℃的硫酸铜的饱和溶液。
2.利用滴管吸取一滴硫酸铜饱和溶液,滴在凹穴玻片上。
3.仔细观察,有没有晶体出现?
有硫酸铜晶体析出
这是利用了什么方法获得晶体?
方法2:冷却热饱和溶液
刚好形成
饱和溶液
降温
低温下的饱和溶液
晶体
溶剂的质量不变
溶质的质量变小
冷却热饱和溶液过程中,溶液成分的变化:
为什么冷却热饱和溶液可以得到晶体?
(因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因为随着温度的降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减小,原先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在该温度不能继续溶解,形成晶体析出。
食盐与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在两只各装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配制100℃时的食盐饱和溶液、硝酸钾饱和溶液,当温度都降低到20
℃时,则各析出食盐、硝酸钾多少克?
温度/℃
0
10
20
40
60
80
100
食盐/克
35.7
35.8
36
36.6
37.3
38.4
39.8
温度/℃
0
10
20
40
60
80
100
硝酸钾/克
13.3
20.9
31.6
63.9
110
169
246
冷却热饱和溶液得到晶体的方法对哪些物质更加适用?
蒸发溶剂法呢?
1、蒸发溶剂:如食盐
一般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
2、冷却热饱和溶液:如硝酸钾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
结晶的方法
为什么提取食盐和制取氢氧化钙晶体时都不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析出食盐的量很少;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这两种方法是不是适合所有物质晶体的获得?
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试用你学过的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
纯碱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宜采用冷却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得晶体,所以冬天捞碱。
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要获得氯化钠晶体宜采取蒸发溶剂的方法,所以夏天晒盐(蒸发其中的溶剂)。
1、使食盐从溶液中析出,最好的方法是(

A.蒸发溶剂
B.升高温度
C.降低温度
D.增加压强
A
2、从硝酸钾饱和溶液中获取硝酸钾固体,一般采用
的方法。
冷却热饱和溶液
能否用结晶法把硝酸钾中的少量氯化钠除去?
因为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当他们溶解于水形成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此晶体大部分是硝酸钾,氯化钠主要留在原来的液体中。
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
【目标】
1.练习用结晶的方法制备晶体。
2.学会搅拌、溶解、蒸发、结晶等基本实验操作方法。
【器材】量筒,烧杯,药匙,滴管,表面皿,温度计,20厘米长的线,显微镜,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玻璃棒,硫酸铜,棉花。
有些物质的晶体里没有结晶水,如食盐、硝酸钾和硫酸钡。而很多物质都能生成结晶水合物,如胆矾(五水硫酸铜)、石膏(二水硫酸钙),它们都是常见的结晶水合物。很多结晶水合物在室温下不太稳定,在干燥的空气里会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产生风化现象。相反,有些晶体放在空气里,会逐渐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湿,直到在它的表面上溶解而成为饱和溶液甚至稀溶液(如氯化钙、氯化镁和氢氧化钠),这种现象称为潮解现象。
结晶水合物
含有结晶水的化合物称为结晶水合物,如胆矾、石膏等物质。而食盐、硝酸钾和硫酸钡等物质不含结晶水。
风化现象:结晶水合物在室温下不太稳定,在干燥的空气里会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现象。
潮解现象:晶体放在空气里,会逐渐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湿,直到在它的表面上溶解而成为饱和溶液甚至稀溶液的现象。如氯化钙、氯化镁和氢氧化钠等。
1、室温下,饱和氯化钠溶液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这是因为(

A.
氯化钠的溶解度减小
B.
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C.
溶剂质量减少
D.
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
2、多数物质热的饱和溶液降温后,就会有
析出,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的固体物质,要得到晶体一般就采用
的方法。
晶体
蒸发溶剂
3、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一瓶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部分溶剂,有氯化钠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则


A.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C.溶质的溶解度减小
D.溶液中溶剂质量不变
B
4、50℃时,A物质溶液100克,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先蒸发掉25克水,有1.5克晶体析出,再蒸发掉5克水,又有0.4克晶体析出,求A物质在50℃时的溶解度。
5、t℃时,A物质溶液120克,蒸发掉2.5克水或加入1.4克A物质,溶液均可达到饱和,则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