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动的“画”
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形式的“会动的画”,掌握视觉暂留原理。
2、发现能使画面“动”起来的不同原理,选择合适的方式制作简单的动画。
3、提高动手能力,加深对艺术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视觉暂留的原理设计连环动作的画面,制作成会动的“画”。
难点:探寻连环动作之间的规律。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彩纸,剪刀,固体胶,绘画材料
2、教师:课件,音乐,视频,手翻小图书
3、课前观看动画视频《线条先生》
教学过程:
课前观看视频,激发兴趣
教师播放视频《线条先生》
二、初次感受,引出课题
(1)教师:课前看的视频线条先生跑我的纸上来了,老师要继续它的线条故事(教师示范),老师画的是早上五点钟的太阳,刚刚露出脑袋,那你们想想六点钟的太阳在什么位置?
教师:八点钟、十点钟、十二点、二点钟.........傍晚呢?接下去我们来小组比赛,看看哪组画的太阳位置最准确?
(各小组根据时间段开始画太阳的位置)
教师收集学生作业并展示,PPT动画效果演示的日出,日落。
教师:老师收集了太阳一天日出日落的过程,现在老师变个魔术,把这些图片变成动画,你们想看吗?(PPT展示)
教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神奇的课堂——会动的“画”(出示课题)
三、深入探究,了解原理
(1)分解图片越多越均匀,动画播放就越自然
教师:同学们一张张静止的画为什么会动起来?
教师:通过一系列画面的播放给视觉造成连续的变化。
教师:刚才老师用了七张图片完成了日出到日落的过程,接下来老师选择两张图片,再来比较一下,看看效果跟刚才的有什么不一样,这些图有什么联系,有怎样的规律你发现了吗?(PPT播放日出日落图片)
教师小结:图片动作跳跃幅度太大,就会缺乏连贯性动画就不自然了。图片越多,动画越自然。(PPT对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过程要有分解动作,而且越多越好】
学习分解动作的方式
1、主体动,背景不动。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刚才老师的七张图片中,山没在动,动的是什么?
生:太阳
教师:这类方式我们可以归纳为主体动,背景不动。(出示板书)有没有主体不动,背景动的呢?
2、主体不动,背景动。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组图片小汽车没有动但后面背景的树动了,主体不动,背景动(出示板书)
教师:当我们在做不动的事物的时候,让每张图的事物位置固定有什么好办法吗?老师给你们一个小神器,比如刚才的太阳动画,我们可以印纸来完成背景山的绘制,这样不光提高我们绘制的质量而且还可以加快我们的绘制速度。(教师示范)
教师小结:无论主体动,背景不动还是主体不动,背景动。这只是一种方法而已,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们的眼睛。我们的眼睛有种特性“视觉暂留”(出示板书视觉暂留)在一幅画还没有消失前播放下一幅画,就会给人造成一种动作连续的视觉效果。因为有这个原理我们课前看的动画片线条先生才会如此吸引我们。
3、打开美术书放到P14,欣赏作品《鹬蚌相争》
四、小组探讨,完成作品
1、讨论绘制图片
小组讨论开始动作与最后动作画面
教师:请每组同学拿出信封里的主题,讨论交流开始图片与最后图片的画面。看哪组同学最快的速度告诉老师。
教师:也可以通过动作演示来理解图片的每个动画过程,比如当花儿还未开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教师示范演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动作演示感知过程,加深体会】
2、学习制作会动的画
(1)欣赏同龄人作品,学习制作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组同学的作品,请你仔细看他们把它做成怎样的方式了呢?
教师小结:它们用电影里胶卷的方式来制作会动的画,做一个影框开始播放了。通过抽拉的方式也可以使画面动起来。
教师简单介绍影框的制作。
教师:
如何可以用更简便的方式来制作影框呢?
作业要求:
1、用手绘的方式设计多个动态连续的画(动态越多,画面连续效果越自然)。
2、选择合适的方式让画面自然动起来要求动作自然,效果连贯。
五、、玩一玩,说一说
1、你最喜欢哪组同学的作品,用了哪些方法制作的?
2、形象动作是否连贯自然,制作是否精致?
六、拓展
1、除了这节课我们以胶卷的形式制作并绘制了会动的画,你还有什么方式可以制作呢?
2、教师简单介绍走马灯
在公元1000年左右我们祖先就发明了就制作出了一种特殊的方式,让画面动起来,走马灯。
3、在现代动画,电影的就是用这样的方式让画面动起来,课后同学细心观察身边会动的画原理应用,可以再想想还什么更有趣的办法让画面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