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二中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集团联考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石家庄二中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集团联考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07 20:35:28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
高一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骨折、创伤、骨骼非正常失踪等
2.A(作者用“青海民和县喇家遗址”
3.C(A.“非时之气”是《吕氏春秋》中
的准确解读。D.原文中说“2015年
中围
化因素造成的人类非正常死亡的证据。)
明“自然因素”是造成人类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之
B.考古发掘的偶然性只是原因之一,重要原因是缺乏对考古发现
》杂志报道了生物考古学者的研究,……发现了鼠疫的直接证据”。
这说明已经有“直接证据”了,)
4.C(原文有“我们相识有一年多了,你到我这里来却还是第一回”·因此“经常互相拜访”理解有误;“很生气”的
判断也不准确,他对此感到很悲哀。)
5.B(“烟蒂要烧着手指了,才抛在地面上”是表现连殳的失意和苦闷,并非“自己生活节俭”,这两者也不构
成对比。
6.①行为动作(细节)描写。文中多次描写连殳抽烟的细节,暗示他内心的苦闷。②语言描写。连殳与“我”
次关于孩子的对话,逐步展现了他对孩子从充满希望到迷茫最后愤怒绝望的过程。③衬托。以包括“我”在
内的连殳颓废、失意的“朋友”们的言行衬托连殳对现实的不满和绝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7.A(原文标点:帝以用兵事重,无必讨意,特欲威服之。而兵部尚书张瓒无所画,视帝意为可否。朝论多主不
当兴师,顾不敢显谏。)
8.D(古代子女为父母服孝期限是三年。)
B(分析有误。毛伯温为左副都御史时,他受到赵王府的族人朱椋的攻击,被解除官职听候考察。)
10.十七年春天,黔国公沐朝辅等拿登庸的降表献给朝廷,请求宽恕他们的罪行,允许安南来朝贡。(得分
11讨论过后递上去的决议又没有什么像样的计策,世宗感到不高兴,责怪了张瓒一番,军队又停止出征了
(得分点:“怿”“让”“止”各1分,句意2分)
12.B应是表明主人公所处一种无人能够理解的嬑地,既是独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
诉的慨叹。)
13.这两句以健笔写柔情,主人公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表现了对爱的艰辛与无悔、坚毅与执着
王国维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一种境界,启迪人们成就大事业、大学问不是轻而易举,随便
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6分,言之成理即可)
14.(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4)扪参历井仰胁息
(5)蓝田日暖玉生烟
(6)吾尝跤而望矣
5.C(爱:吝情。)
16.C(①②⑤③为结构助词,的。③⑥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④为助词,只起调节音节的
作用,无实义。)
17.A(B.“涂”通“途”;C.“无”通“毋”;D.“颁”通“斑”
18.B(“然后”古义是两个单音节的词,解释为“这样以后”。今义是一个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
件事情。)
19.B(先确定①句中“江”为词义扩大,古代的“江”,特指长江,现在泛指所有江流,扩大了。再推l
为词义缩小。如“臭”,古代是气味统称,现在特指难闻的味道
①和②不能放在一组,排除C、D两
项。⑧⑩为词义转移,比如“牺牲”原来指祭祀祖先神灵的供品,现在表述花费精力甚至失去生命等。③⑥
为感彩变化,古代的“谤讥”是议论、谏言的意思,现在含贬义;“爪牙”原来是褒义词,得力的部位或人;
现在是指帮凶。⑦为名称说法改变,原来的“左右”指皇帝身边的近侍,现在多指方位。综合以上分析,故
选B。)
2o.B(沸反盈天:形喧哗吵闹,乱成一团不能形窨造型。百无聊赖精神上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意思。精
明强干,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
事,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这三个成语符合
语境,使用都正确
21.D(A.搭配不当,“淡化……弊端”可改为“避免
”;B.后一分句缺少主语,应在“因此”的后面添加“栖
息环境的质量”;C.关联词位置不当,“如果”应放在“社保经费筹措机制”之前。)
22.C(③中“这里”对应前句“这家酒馆”,故应排在前面;⑤紧承③写走进酒店;①写酒店的内部构造;⑥紧承①
指出酒馆保持着旧有的风格;②紧承⑥午夜时分酒馆的人气;④既照应了②中的“举杯”,又引出了“品味着
海明威曾经的最爱”。)
23.D(第一处,坚守:坚决守卫,坚持守护,该词重在守卫,保护,遵守规定等方面;坚持:不改变不动播,始终如
该词一般用于表示意志力等方面。结合语境,该处表达的是抗疫一线的医生护士对人民安全的保护,故
应用“坚守”合适。第二处,义薄云天:形容某个人非常有情有义,正义之气直上高空。形容为正义而斗争的
【高一第二学期
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0008A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岀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題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本卷命题范围:必修3、4。
现代文阅读(2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考古研究中发现,在古代,造成人类非正常死亡的原因有很多,很复杂,主要可分为自然因
素和社会文化因素。自然因素一般是指那些剧烈、不可抗拒的自然运动造成的伤害,这在考古
发现中屡见不鲜。最著名的当属罗马庞贝古城遗址和中囯青海民和县喇家遼址。社会文化因
素造成的人类非正常死亡也有多种类型,最常见的是社会暴力冲突所造成的死亡和社会文化习
俗造成的死亡。这些非正常死亡一般会在人类遗骸上留下可观测的痕迹,例如骨折、创伤、骨骼
非正常失踪
此外,还有一种非正常死亡现象,与自然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可能都有关系,在考古中也很
见,却难以通过遗骸研究得以确认,这就是瘟疫
瘟疫考古线索难以发现。瘟疫类型多种多样,引发的原因也各有不同。有的是天气原因造
成的,有的因环境破坏加剧了瘟疫的流行,有的是不合格的医疗卫生造成的,有的是不健康的生
活方式造成的,具有社会性和自然因素双重属性。也有一些瘟疫的流行与密切接触动物有关
可分为被动性接触和主动性接触。瘟疫在中国史料中早有记栽,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
就有关于瘟疫及其治疗的记载。《周礼·天官·冢宰》记戟:“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
疾。”《吕氏春秋·季春纪》记载:“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这说明当时对瘟疫的认识已达到了
一定水平,认为瘟疫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原因之一是时令之气的不正常,是由“非时之气”造
成的。
瘟疫除了造成人口的非正常大量死亡,还可能造成社会和文化的大动荡和大变迁。历史上
人群的大迁徙和文化的交替背后,都可能有瘟疫的影子。许多朝代的更迭和战争的爆发背后都
冇瘟疫的影响。尽管瘟疫爆发的记载不断出现,造成的后果严重至极,但在考古发现中却鲜有
发现和报道。究其原因,除了考古发掘本身具冇的偶然性之外,缺乏对考古发现的准确解读也
重要原因。少量的可能与文献记载的瘟疫有关的考古发现,也很少进行多学科对照研究,较
少关注古代人类遗骸上体现的古代疾病甚至瘟疫现象。因此,目前不多的有关瘟疫的考古学研
究,一般是建立在考古背景、随葬品、葬式葬俗、埋藏学等间接线索上,通过证据链的方式判断遗
址形成的可能,甚至这种可能具有唯一性的解释。考古遆址中出现的大量非正常死亡和埋藏现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第1页(共8页)】
20008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