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 比例的意义 北京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 比例的意义 北京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07 22:3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提供三幅和国旗有关的情境图,让学生计算并比较国旗长与宽的比值,引出比例的意义。学生之前已经学过比的相关知识,具备学习比例知识的基础,因此在教学时应在学生已有的比的知识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引出比例的意义,接着还应回到实例中,体现从”具体——抽象——具体”这样一个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会应用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合情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学习,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我们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常常发现旧知识往往是新知识的基础,解决新知识常常运用转化的思想,那么我们要研究什么问题呢?
1.什么是比?化简下面的比
45:9
3.6:4

2.求下面比的比值。
9:3
9:0.18
:2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每周我们都要进行升国旗仪式,你知道每周一我们学校升起的国旗的长和宽吗?(出示:长2.4米,宽1.6米)你能提出关于比的什么问题?(长和宽的比是什么?比值是什么?……)
我们教室里的黑板上面也有一面五星红旗,你知道它的长和宽吗?(出示)天安门广场上的五星红旗比我们学校升起的国旗要大的多。(出示)看到这两张图片,你能像刚才一样,提出哪些问题呢?把你想到的问题写出来,并算一算,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讨论交流,发现这些比之间的关系。
(3)全班汇报交流,引导发现:两个比化简后都是3:2,它们的比值都是二分之三。这两个比相等,因此可以写成下面的等式:2.4:1.6=60:40
2.4:1.6=5:
揭示定义:(板书)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请同学们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的?
小结:如果两个比化简后相同或它们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
3、学生自主写比例
请同学自己写两个比,并组成比例。想一想,怎样写比较快?
学生尝试。
交流:快速写出比例的方法。
4、教学比与比例的联系
想一想,今天我们学的比例与以前学的比有什么不同?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前项和后项),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有四项,这四项也有名字,它们分别叫什么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先自学。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1)6:10和9:15
(2)20:5和1:4
(3)
和6:4
(4)0.6:0.2和16:4
2、用图中的4个数据可以组成多少个比例?
3、哪组中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4、6、3和8
(2)2、3、4和5
(3)2.4、6.4、4和10
4、写出比值是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回忆一下你是从什么知识入手学会的?这些知识又能给你学习数学提供什么?
五、课后作业:
教材1、2
、3题
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
操场上的国旗
2.4:1.6=3:2=
教室里的国旗
60:40=3:2=
天安门广场的国旗
5:=3:2=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课后反思:
《比例的意义》是属于概念的教学,在课的设计上我紧扣“概念教学”这一主题进行设计。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反思自己的教学:
一、找准知识衔接点,为新知做好铺垫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后进行的,而“比’是上个学期学习的知识。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大多数学生会把学过的不相关的知识忘到脑后,因此,通过课前复习,不仅让他们复习了比的定义,还对化简比、求比值的概念在脑中闪动一下,为学习比例的意义打好铺垫。因此学生在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时,学生掌握的很好。
二、从情境图入手,丰富资源
教室里的国旗、升起仪式等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场景,所以我从境景图入手,主要是让学生能通过现实情景体会比例的应用,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的比值是相等的,由此引入比例的意义的教学,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在教学这节课时,我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自主发现情境图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学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积极性也很高。
4cm
2cm
3cm
1.5cm
2.4:1.6=60:40
2.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