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
19
课
辛
亥
革
命
课标要求: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概念
狭义:辛亥年(1911年)发生的武昌起义。
广义:
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进行的一系列的努力。
政治:民族危机加剧
阶级矛盾激化
材料1
?清皇族内阁合影1911.5
?预备立宪
为了……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慈禧太后感到再也不能照旧样式统治下去了……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有奖励实业;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
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阶级: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材料2
《革命军》书影
吾幸夫吾同胞之得与今世界列强遇也;吾幸夫吾同胞之得闻文明之政体、文明之革命也;吾幸夫吾同胞之得卢梭《民约论》、孟德斯鸠《万法精理》、弥勒约翰《自由之理》、《法国革命史》、美国《独立檄文》等书译而读之也。是非吾同胞之大幸也夫!是非吾同胞之大幸也夫!
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
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
——邹容《革命军》
思想: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材料3
组织:建立革命团体
材料4
兴中会成立和同盟会的国外分布
同盟会
1905年8月
东京
兴中会
1894年11月檀香山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
推翻清政府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民族革命)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治革命)
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
(社会革命)
前提
核心
保障
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课堂探究】结合所学知识,你会怎样评价三民主义?
(1)进步性
①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②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2)局限性: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民权主义没有将整个封建主义作为斗争对象;民生主义是不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孙中山“三民主义”题词
黄花岗起义
1911.4
镇南关起义
浙皖起义
萍浏醴起义
军事准备: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四川保路风潮
武昌
有利时机:保路运动。
材料5
徐锡麟
四川等省的保路运动
目标:要求收回被清朝出卖的铁路修筑主权。
作用:清朝调派湖北新军入川镇压,武汉清军空虚,武昌起义时机日益成熟。
?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爆发:1911年10月10日,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
结果:起义军控制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省和上海纷纷独立。
1.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形势图及武昌起义形势图
?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职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2.中华民国的建立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词
?五色旗(五种颜色依次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着“五族共和”)
?总统府、中山陵
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告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
?《清帝逊位诏书》(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溥仪(幼年)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3.清帝退位: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①颁布: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②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等等。
③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4.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责任内阁
三权分立
自由平等
主权在民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1912年2月15日,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施压
攻陷汉口
、汉阳
政治讹诈
军事威胁
外交孤立
经封济锁
革命党人
立宪派和旧官僚
帝国主义列强
袁世凯
革命阵营
清政府
软弱妥协
袁世凯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1912年2月15日,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及与各国公使合影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北洋将领合影
材料1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伟大里程碑。
——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政体。
角度1
政治上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2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一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吴玉章文集》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角度2
思想上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3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从1912年~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有470多家,新增资本达1.3
亿元以上,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
——《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集》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角度3
经济上
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忱……辛亥革命前,中国平均每年注册的工厂为21.1家,而在1913~1915年,平均每年注册工厂就有41.3家,1916~1919年更达到年均124.6家。
——选自岳麓版必修2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4
无数的汉人都兴高采烈地剪去这条奴隶标志的辩子。也有迷信的,事先选择吉日,拜祭祖先,然后庄重地剪除,把辫子烧了。更有联合多人同日剪辫,并燃放爆竹,举行公宴庆祝。——许金城《民国野史》
材料5
1912年3月2日,孙中山以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推动了社会生活习俗的变革
角度4
社会习俗上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中山装
西式婚礼
材料6
正如参加过中国同盟会的董必武所说:“辛亥革命……为新的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但它“根本没有打碎封建军阀和官僚的国家机器。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基础,更是原封未动。中国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就这个意义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角度5
局限性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未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未改变社会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