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名称
4、身边的风景
课型
造型、表现
教学分析
学习者分析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经历各种场景,本课设计意图是通过风景写生,引导学生去留意观察、细心体味,亲身感受“身边的风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艺术,从而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并提高线描绘画技巧和写生能力。
学习内容分析
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照片和美术作品时,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场景都是我们生活中十分熟悉常见的,是我们“身边的风景”。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掌握基本的写生方法,形成正确的写生习惯;学习表现景物的构图规律和用线方法。
过程与方法
2.
进一步加深对线条美的理解,提高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
3.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艺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用线方法。
难点:风景的构图。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清单
设计意图
提问导入:1、你每天上学路上都会经过哪些地方?(简单描述几个你觉得很美的地方)2、为什么有些地方有的同学觉得美,而有的同学浑然不觉呢?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缺乏用心感受体味美的心,对于身边的风景我们十分常见、熟悉,反而没有留意观察、细心体味。如果我们能用眼睛去寻找身边的风景,如果我们能用心去感受身边的风景,如果我们能够多点发现,我们的生活必定会变得更美。二、欣赏教材中的照片和美术作品:1、P8风景图片,有亭有楼有桥有廊,其间又装点着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藤萝树木,以及熙熙攘攘的人群,整幅照片包含内容丰富繁杂。2、P9《山村新居》是我国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作品,他十分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利用线条的繁简突出画面主体,使画面充满节奏美感。3、P9两幅学生作品线条运用得熟练、大胆、肯定,在把握住大的透视关系的前提下,细节刻画得细致入微,增添了画面的生活情趣。三、构图方法及取景框制作:1、做一个简易取景框,把一张硬纸从中间裁一个小的长方形洞,这样,从洞内看出的将是一幅幅画面,移动取景框,选取好的构图。2、两手拇指,食指反扣成一长方形取景框,移动位置,选择好的构图。构图方法:1、水平线构图,这种构图显得安闲平静,由于水平的横线排列,既保持了画面的平衡,又加强了横向运动的伸展倾向,表现了一望无际的大地,水天相接的海洋最为合适。2、斜线构图,斜线具有动感。3、三角形构图,又叫金字塔构图,具有稳固和持久的性格特点。4、V形构图,这是常见的构图形式,在描绘两山,两房,两树之间,留出V字形的缺口像飞鸟张开双翅和打开的窗口一样,令人产生无限遐想。5、S字形构图,这种构图形式具有流动感,给人以快意。6、折线构图,又叫之字型构图。7、X形构图,如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四、用线的方法:1、线的长短,充分利用线的变化能产生不同的节奏感。2、线的直曲变化,直线性格刚健,曲线性格柔美。3、线的疏密变化,由于线的粗细,排列的疏密,因而在画面上形成了若干个黑白灰色块层次。4、线的方向变化,线的接向性较强,能起到引导和启示作用。5、线的形状变化,形的多样性会使构图得到充实、丰富。五、写生的步骤:1、选好要表现的风景,确定画面主题景物,安排好构图。2、先用简单的线条勾出整体轮廓图,一次画不好,可以反复修改。3、细节刻画,注意线条的疏密简繁。六、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1、帮助学生选择好的表现角度,确定恰当的构图。2、使学生在实践中做到主次分明,突出主体表现物。七、评价总结创作完成后,让学生相互评价、相互交流,从而找到自己的不足点。
生:我觉得学校大门最漂亮,风景如画,远处红绿操场映入眼帘。生:西清公园,有雕塑,绿树、瀑布等。
让学生在生活中能细心观察、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分析书上的一些风景图,书上是如何进行景物写生的,从而使学生在写生绘画中突出主体物。学会取景。在构图时可以多一些选择。线的不同用法,也会使学生在绘画中体现不同的变化。写生实践。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