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电气时代
三次科技革命的概况:
背景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革
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
18世纪中期
19世纪中后期
20世纪四十年代
政治前提
经济
资本
市场
劳动力
技术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中叶后,煤的广泛使用、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才使西欧胜出。伦敦附近有大片露出地表的煤层,市区内对煤需求量极大,并有一批从事马达、蒸汽机等机器改良的工匠,对发展煤业极有助益……另一项“突破”是指新大陆等殖民地的开发与利用……
——《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哪些因素促进英国开展第一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殖民掠夺促进资本原始积累
英国“日不落帝国”海外市场扩大
英国圈地运动提供劳动力
手工工场时期工匠经验积累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背景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革
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
18世纪中期
19世纪中后期
20世纪四十年代
政治前提
经济
资本
市场
劳动力
技术
改良
2、瓦特改良蒸汽机
棉纺织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3、改良蒸汽机的应用
动力
自然力(畜力、
水力、风力)
交通
蒸汽时代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突出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思想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生产力
组织
社会关系
世界市场
经济思想
经济结构
美国皮特先生的早晨
1898年12月10日早晨,皮特先生被电话叫醒,加拿大木材商已联合发表再次提高出口到美国木材的价格的消息。电台播放的是美西战争中美国胜利的新闻报道。美国同西班牙签订了重新分割殖民地的《巴黎和约》。他考虑美孚石油公司是否会引起汽油涨价。天还没有大亮,但窗外被路灯照得如同白昼。皮特驾驶汽车奔驰在宽阔的马路上。
1、皮特先生在享受哪些新产品?
2、引起他生活变化的主要是哪一项发明?哪位科学家奠定的理论基础?简述应用的过程。
1、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创制和应用
1752年,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1867年,德意志科学家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1873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把电能转变为机械能
1882年,爱迪生创建第一个发电站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殖民掠夺促进资本原始积累
英国“日不落帝国”海外市场扩大
英国圈地运动提供劳动力
手工工场时期工匠经验积累
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工业革命促进殖民扩张积累了资金
工业革命扩大了海外市场
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削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科研)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
背景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革
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
18世纪中期
19世纪中后期
20世纪四十年代
政治前提
经济
资本
市场
劳动力
技术
3、电气成果社会化
电灯
电车
电报、电话
电影、电视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
功能
电气时代前
电气时代后
照明
油灯等
交通
蒸汽机车、马车、步行等
通讯
写信等
业余生活
歌剧、戏剧、读书等
……
……
蒸汽时代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突出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电气时代
产生垄断组织
资产阶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欧美其他工业国崛起
冲击英国的经济霸权
工业城市
改变城市面貌和生活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
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生产力
组织
社会关系
世界市场
经济结构
社会生活
蒸汽机和发电机的发明过程的异同
都是社会生产需要直接的结果
都是经过长期的科学实验而创制成功的
主要是在英国一国且由瓦特一人完成
在多国由多个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完成
主要是在早期蒸汽机的基础上改良而成
在科学理论基础上发明而成(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
蒸汽机
发电机
同
异
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殖民掠夺促进资本原始积累
英国“日不落帝国”海外市场扩大
英国圈地运动提供劳动力
手工工场时期工匠经验积累
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工业革命促进殖民扩张积累了资金
工业革命扩大了海外市场
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削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科研)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冷战
二战中的军事需求、战后军备竞争和高科技的需求
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背景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革
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
18世纪中期
19世纪中后期
20世纪四十年代
政治前提
经济
资本
市场
劳动力
技术
(2)应用:
电子计算机不仅为自动化和控制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且被广泛用于生产、办公、军事等各个领域,走进家庭。
(3)特点:
存储量大、运行速度快、体积小、轻便实用、能代替人脑进行高水平的工作
(4)影响: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1、计算机的诞生
(1)研制: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埃历阿克),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2、互联网的产生
(1)原因:20世纪60年代,世界正处于冷战时期,美国担心苏联的人造卫星破坏其军事通信系统,加紧了对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2)产生: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了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成互联网产生
(3)发展:1995年,北美、欧洲和东亚地区迎来了网络建设的高潮,这一年被称为“国际网络年”
冷战争霸的需要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3、互联网的功能: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5、互联网的积极影响
(1)推动了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2)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3)为传统产业提供新的市场和支持;
(4)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6、互联网面临的问题
(1)国家经济安全;
(2)外来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冲击;
(3)青少年对虚拟世界的沉迷。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蒸汽时代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突出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电气时代
产生垄断组织
资产阶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欧美其他工业国崛起
冲击英国的经济霸权
工业城市
改变城市面貌和生活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信息时代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改变交往方式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生产力
组织
社会关系
世界市场
经济结构
社会生活
题库:P240
13题
主题:人文主义与近代科学的关系
考点: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人文主义
近代科学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伽利略、牛顿
进化论
观点:
评析:
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解放了思想,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
宗教改革时期个人独立思考和主体意识增强,推动人们重视实验,主动认识自然界,推动近代科学的发展;
启蒙运动倡导科学精神有利于近代科学的发展。(4
分)
中世纪的科学研究,印刷术的传播等为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近代科学特别是经典力学的提出为启蒙思想奠定了科学基础。(4
分)
人文主义推动近代科学的进步,近代科学促进人文主义的发展。(或人文主义与近代科学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小结: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