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太空一日
——第一课时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他在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杨利伟也因此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课文写他自己在太空一日的亲身经历,既惊险又真切动人。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看看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重要信息,又能感知作者怎样的精神情操呢?
【课堂导入】
【学习目标】
1.快速浏览课文,通过查询资料,初步了解航天事业;2.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和文中的心理活动变化,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从位于戈壁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起飞,开始了这次预定环绕地球14圈的太空之旅。10月16日6时许,他按预定计划于内蒙古中部一处草原着陆。之后,“航天英雄”杨利伟耗时两年亲自撰写了个人传记《天地九重》。该书是中国第一本真实记录太空航天员生活的著作。这本书由20万字和150张珍贵图片组成。本文就是节选自这本书。
【背景介绍】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杨利伟也因此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成为现实,中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开展载人航天活动能力的国家。
【作者介绍】
弧形(
)
炽热(
)
轮廓(
)
遨游(
)
严谨(
)
稠密(
)
瞬间(
)
烧灼(
)
千钧重负(
)
赫兹(
)
舷窗(
)
烧蚀(
)
无虞(
)
确凿(
)
俯瞰(
)
hú
chì
kuò
áo
chóu
jǐn
zhuó
shùn
jūn
1.给下列加色的字注音。
hè
xián
shí
yú
záo
kàn
hú
chì
áo
jǐn
zhuó
shùn
hè
xián
yú
【疏通音义】
炽热:
俯瞰:
遨游:
轮廓:
模拟:
严谨:
五脏六腑:
千钧重负:
耐人寻味:
惊心动魄:
形容温度极高;极热。
构成图形或物体的外缘的线条。
模仿;仿照。
严密谨慎。
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人体内脏器官的总称。也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千钧的重量。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三十斤。
俯视。
漫游;游历。
2.解释下列词语。
【疏通音义】
【自研自探】
1.
你对航天知识了解多少?通过查询资料,完成下列填空。(1)
1961年4月12日
(国家)
(人名)成为登录太空第一人。(2)
1969年1月14日
(国家)
(人名)成为登录月球第一人。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神舟五号”,
(人名)成为登录太空第一人。
【自研自探】
1.
你对航天知识了解多少?通过查询资料,完成下列填空。(1)
1961年4月12日
苏联
(国家)人
尤里˙加加林
(人名)成为进入太空第一人。(2)
1969年1月14日
美国
(国家)人
阿姆斯特朗
(人名)成为进入月球第一人。(3)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神舟五号”,
杨利伟
(人名)成为进入月球第一人。
【问题探究】
1.
借助小标题,仿照示例,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示例如下: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产生的共振,使我非常痛苦。我看到了什么:
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来写的。首先写地球只是一段弧,接着写看到了各个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最后写俯瞰北京,但没有看到长城。
神秘的敲击声:先写了“本末倒置”的错觉,再写到神秘的声音。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舷窗出现了裂纹给“我”带来的紧张、压力、恐惧。
浏览课文。要求用横线划出重要信息,并用着重号标出表现作者在太空的经历变化以及心理变化的词语。
2.
快速浏览全文,看看杨利伟经历了什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完成下列表格。
【问题探究】
小标题
经历(情节)
心理活动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火箭起飞
紧张
飞船缓慢升起
火箭逐渐加速
感觉还挺好
产生共振
兴奋
俯瞰首都北京
失望
看到类似棉絮状物体
神秘的敲击声
令人难受
出现敲击声
应付自如,没有紧张
飞船右边舷窗出现裂痕
放心一点
抛伞
安下心来
放松下来
非常痛苦
看到地球并准确判断大洲和国家
自豪
没有看到长城
惭愧
处于失重状态
紧张
回到地面
进行猜测
严谨
收到返回指令
紧张以致恐慌
左边舷窗出现裂纹
折磨
落地
我看到了什么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3.请同学研读2-5自然段,试着从以下四个角度概括其他的大大小小意外情况。(训练中经历的;突发,没有预案,原因不明的;后来解决的;至今未解决的;)
(1)训练中经历的:火箭加速中,压力增强带来的负荷。
(2)突发,没有预案,原因不明的:急剧抖动,产生共振;处于失重状态,产生本末倒置的感觉;
(3)后来解决的:飞船共振的问题有了改善;本末倒置的感觉可以在内壁上刷上不同的颜色来迅速调整。
(4)至今未解决的:太空中出现的敲击声。
【达标训练—第一课时】
参考答案:
1.
chì
廓
kàn
chóu
áo
谨
灼
弧【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汉字注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炽”不要误读为“chì”。(2)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灼”要与“酌”“钩”字加以区别。
2.
(1)如释重负
(2)耐人寻味
(3)本末倒置
(4)屏息凝神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意思写词语的能力。首先要理解给出的词语的意思,根据意思的表达来分析这是对哪个词语的理解,准确写出词语即可。“如释重负”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耐人寻味”意思是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本末倒置”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屏息凝神”意思是暂时抑止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
3.D【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D项没有语病。其他各项病句如下:A项搭配不当,“消防隐患”不能“控制”,只能“消除”;B项用词不当,将“一倍”改为“一半”;C项语序不当,将“春天的昆明”改为“昆明的春天”。点睛:病句的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4.D【解析】试题分析:D项“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原指作品文辞优美,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形容令人震惊、感动、紧张至极。不合语境。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
6.示例:2018年嫦娥四号将去月球南极。【解析】试题分析:阅读短文,了解其中所叙述的主要事件,根据新闻的特点,抓住叙述主要事件的语句即最后一句的内容,用与事件有关的关键词“嫦娥四号”“月球南极”来概括主要信息,语句要简洁顺序。【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太空一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品读关键语句,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3.增强学生对航天事业的热爱之情。
【自研自探】
1.
摘抄你感受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并说出你的理由。
对子互相批改、订正。
【问题探究】
1.
朗读下面的句子,看看该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联系上下文体会句中蕴含的情感。
①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②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③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①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所有人为杨利伟挺过了艰难的共振过程而高兴。
【问题探究】
③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心理描写,表达了“我”顺利完成第一次太空飞行任务并成功着陆后的激动心情,平安着陆,回到祖国,喜不自禁。
②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通过景色描写,表达了“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及对战友和亲人的想念之情。
【问题探究】
1.
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自由朗读文章,找出能够体现杨利伟作为一个航天员严谨、科学态度的句子。并谈谈自己体会。示例如下:①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
——用准确的数字记录自己当时痛苦的感受。
【问题探究】
①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
——用准确的数字记录自己当时痛苦的感受。
②从载人航天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道弧。
——眼见为实。
【问题探究】
③不知道那些是什么,我认为也许是灰尘,高空可能并不那么纯净,会有一些杂质,也可能是太空垃圾。
——当不能确定看到的是什么的时候连用三个表示推测的词语,体现了杨利伟表达时语言的严谨性。
④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
——不光写出了从飞船上看到的北京白天的样子,也描述了它夜晚的样子。
【问题探究】
⑤我几次努力寻找长城,但都没有结果。
——如果说在太空能够看到地球上唯一的建筑物长城,那将更令中国人骄傲,但是杨利伟却实事求是。
⑥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那个神秘的声音也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
——实事求是,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体现了杨利伟严谨、科学的态度。
【问题探究】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杨利伟坚韧,一丝不苟,心理素质好、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正是这种精神和勇气,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与坚毅果敢。在杨利伟身上凸显出来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问题探究】
除了看到杨利伟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你还发现了他身上的哪些优秀品质?
太空一日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我看到了什么
神秘的敲击声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共振带来的痛苦感受
首都北京、祖国各省区
没有看到长城
“本末倒置”的错觉
神秘的敲击声
飞船舷窗出现裂纹
开伞时飞船晃荡厉害
敢于探索
不怕牺牲
求实严谨
无私奉献
【板书设计】
参考答案:(二)1.“这一刻”具体指航天员翟志刚完成中国首次太空漫步的时刻。“麻烦”指翟志刚在舱外移动时,电脐带缠绕到了两腿之间。
2.将翟志刚的出舱活动与太空行走第一人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联系起来,说明了翟志刚的这次太空行走意义重大,实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突破。
3.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出舱活动,我们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表明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里程。
4.【示例】我国目前在载人航天领域中的很多技术都已经跻身于世界的先进行列,这一切都源于中华儿女的聪明智慧和自强不息、吃苦耐劳的精神。作为中学生,我们要继承发扬这种精神,努力学习,为将来报效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达标训练—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