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小陀螺转呀转
教材分析
本课是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六册第14课,为玩具设计与模型制作单元。陀螺是我国民间玩具之一,历史有4千多年,人们对其的喜爱经久不衰,而且经过不断的改进,产生了现在形形色色的陀螺。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陀螺的历史,欣赏其艺术美,感受中国玩具的魅力,形成民族自豪感。本课为“设计应用”领域教学,本课内容较丰富,集中了绘画、手工剪贴、设计等,是多方面的训练课。通过学习,学生除了要能完成一个自己设计的玩具,还要得到美术技能的培养和锻炼。同时还要利用本课“玩具”的特殊性,让学生真正快乐地玩,营造快乐的氛围。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多种问题,陀螺的中心点确定、陀螺与转轴的位置关系、陀螺的重心等等都是很科学化的,所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本课我要求学生用圆规来做转面,课前得对学生如何使用圆规进行辅导。
教学目标
1、了解陀螺的历史,欣赏各种各样的陀螺。
2、在欣赏、设计、探究制作陀螺的过程中,能初步尝试运用中心对称的简单排列方式,趣味性地装扮陀螺。
3、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玩具,享受快乐,增进对玩具“陀螺”的喜爱,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如何把握陀螺面的中心位置和平衡性,成功做出美观实用的纸陀螺。
2、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各种形状的陀螺,并能装扮出美丽趣味的陀螺。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利用现代先进的多媒体希沃白板5以及希沃手机助手软件,进行互动教学,让学生参与探究陀螺的设计与评价。
2、利用多媒体视频如何制作一个简易的陀螺,让教学示范更加直观。再引导学生创新设计陀螺的形状,并用简单的图饰启发学生,引起学生的大胆想象。
3、自主探究,在学会制作陀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课后进行探索立体造型的陀螺设计。
4、学科迁移与拓展,本课与科学有一定的联系,在本课中有两个环节提及转面的旋转效果,这是科学当中视觉的暂留效应。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学生)彩色卡纸、圆规、小木棍或铅笔、剪刀、双面胶、水彩笔、直尺等。
(教师)课件、画好基本形状的色卡纸、陀螺若干、制作陀螺的工具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时间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导入新课:陀螺的历史
3分钟
创设问题情境:出示陶制陀螺图片,猜猜这是什么物件?引导学生观察王弘力的作品:古代风俗百图纸打陀螺,欣赏古代小孩玩陀螺的场景,并揭示谜底,引出课题:小陀螺转呀转
学生大部分能够猜出谜底为陀螺,并从国画作品中思考陀螺的历史。
用设置悬念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知识的兴趣。
2、认识陀螺
6分钟
小组组长汇报课前收集的与陀螺相关的资料。老师分享各种造型的陀螺:木质、胶塑、金属等;现代陀螺:光电、有声,造型多样玩法多变。以及陀螺仪的科技应用。广西壮族陀螺节的介绍。世界上最大的陀螺。
1、学生课前收集陀螺的资料,为本节课提供更多相关的知识。2、老师分享陀螺的资料,学生对小陀螺的认知得到进一步拓展。
学生自主收集资料,并汇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分享陀螺相关资料,与学生处于互补状态,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
3、微课新授
10分钟
视频介绍简易的陀螺制作。确定中心点的位置,找到转面合适的大小与的位置即:木棍总长度的3/5处。小白参赛遭打击。让学生思考学生如何改造小白。纹样设计:以中心点对齐展开且构图均衡。造型设计:外形变化要匀称。作品欣赏
学生自主观看视频,并学会简易的陀螺制作方法:确定中心点的位置,找到转面合适的大小与的位置即:木棍总长度的3/5处。学生思考如何改造小白。学生上台尝试改造转面纹样。学生指出哪些形状不适合做转面,为什么?欣赏更多不同的陀螺造型。
用微课视频教授陀螺的制作方法,剪刀直观,学生看得更清楚更明白,确定中心点的位置,找到转面合适的大小与的位置即:木棍总长度的3/5处。虽然分数超出了学生的学习范围,但是只需学生能够大概找到相应的位置即可。让学生自主思考如何改造小白,让小白更美观,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创造能力。提供更多作品拓宽学生思路。
4、学生探究陀螺的制作
12分钟
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学生的中心点是否准确,转面与转轴是否容易松动,转面的设计是否匀称美观。
学生可能在转面的造型上做得不够均衡,中心点不够准确,转面与转轴容易松动。部分学生的转面有模仿迹象。
学生初次尝试制作会产生比较多的细节问题,这时教师应多注意指导与指导方法。与学生一对一的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品。
5、陀螺比赛
7分钟
请出学生的陀螺进行比赛。赛后说明输赢结果,并说说影响输赢的因素:即陀螺制作的优点与缺点。
学生乐在陀螺比赛当中,赛后反思自己的作品有什么缺陷或者好的地方。
用比赛的方法让学生找出自身作品的不足或优点可以给其他学生带来启示作用,让大部分学生明白制作陀螺时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
拓展
2分钟
七彩转面旋转视觉效果。视频:陀螺表演
学生思考七彩颜色为什么会消失。学生欣赏陀螺表演。
陀螺的转面是具有视觉变化的,转面什么样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都是我们值得去探讨的地方。以及陀螺的稳定性也是同学们探究与拓展的内容,可以利用它的稳定性创作更多有意思的作品。
7、课后作业
1分钟
课后探究:1、找一找身边可用来的材料,探究如何制作一个立体的小陀螺并保持陀螺旋转时间较长。
对立体陀螺展开想象,思考课后作业的制作方法。
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学会简易陀螺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探究立体陀螺的制作方法。
板书设计
小陀螺转呀转
转轴
转面
3/5处
造型
中心点
纹样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