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6课 奇石 浙美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6课 奇石 浙美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7-08 07:3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奇石和赏石文化,着重了解太湖石
“瘦透漏皱”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观察,发现太湖石在形状、色彩以及纹理上的奇特之处,尝试用
撕纸的方式表现太湖石的造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并了解中国古代赏石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奇石,感受奇石的造型、色彩和纹理的美感
【教学难点】表现太湖石独特的造型以及瘦透漏皱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等
【学法】小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等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各种奇石(泰山石、太湖石)实物及照片、学习单、对开光面白纸(有底色纹理)、范作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
五、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合理运用多媒体素材,如视频、图片、音乐等以最直观、最新颖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作业设计
【作业形式】尝试用撕的方式表现太湖石的造型,突出其瘦透漏皱的特点,并为之取名
【作业要求】
1、小组合力完成
2、注意撕纸的方式
3、表现出太湖石的特点,体现“奇”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用布遮挡的泰山石,请学生摸一摸,猜一猜,说说感受。
回答预设:很大、坚硬、粗糙、凹凸不平(质感)
石头
2.展示石头,观察石头的特点。
回答预设:像一座山(形状)
有黑有白(色彩)
有一道黑色(纹理)
3.揭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石博物馆,出示课题《奇石》。
二、展开
1.展示太湖石:问1:你们有没有见过这种石头?
问2:为什么它会被珍藏在博物馆里?
师总结:模拟讲解员示范介绍太湖石
2.学生活动环节【担任小讲解员】:根据学习单提示,小组讨论观察照片中的太湖石,分小组观察汇报。
······
(三组学生上台汇报)
3.教师小结
色彩:以灰、白、黄为主
纹理:“表面凹凸不平,有褶皱”
形状:造型奇特
三、深入
师:关于太湖石,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或者想进一步了解的问题吗?
(请另3组上来汇报)
回答预设:孔洞是怎么形成的?(风吹日晒、雨淋、滴水穿石

师总结:一部分太湖石由于流水的冲刷,另一部分则是埋在地下,被酸性土壤腐蚀。
2.学生体验环节【担任小鉴赏家】:用手电筒和放大镜,近距离观察孔洞
3.对比观察泰山石和太湖石的特点:
回答预设:“泰山石”胖、“太湖石”瘦——更有精神
师总结:你们都具备成为一个鉴赏家的能力。发现了千百年前古人赏石的审美情趣。所以太湖石之所以被誉为奇石,被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所欣赏和喜爱,正是因为它的这四大奇特之处。
4.
出示“米芾拜石”:
问:它为什么被称为“镇馆之宝”?有什么独特之处?
5.小故事
问:从画面中发现,米芾叩拜的这块石头是哪种石头?
回答预设:太湖石
师:带着这个故事,再看这块石头,有什么新的发现?
6.
问:米芾为什么要拜石?
四、学生创作环节
作业布置:
撕纸创作
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评价
互评:哪块最奇特,奇在哪里?
自评:为它取了什么名字?为什么?
六、拓展延伸
欣赏各种奇石照片,引导学生课后搜集有关石头的资料,探究发现更多的石头。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