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四年级
晒课内容
年年有余
1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鱼纹装饰的形式与特点以及传统鱼纹的艺术美感,知道中国文字“鱼”和“余”的谐音寓意,学会绘制鱼纹装饰。
2.运用变形、概括、夸张等方法,绘制出简洁生动的鱼纹,并能将鱼纹进行简单的装饰运用。3.领会鱼纹装饰的艺术魅力,感受中国鱼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操。
2
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对造型上普遍较好,但缺乏观察与审美能力;色彩能力上有点缺乏彩感,配制不够准确;个别超常学生与后进学生悬疏较大;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有待进一步地提高;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比较差,如:绘画、制作工具不带,上课不够专心。
3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鱼的基本特征,能运用概括、夸张的方法进行鱼形纹样的设计。
?
?
难点:鱼纹设计的新颖性及美感,运用鱼纹去装饰各种造型的生活用品。
4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鱼纹图片资料、有关鱼的故事,绘制工具(水彩颜料或水彩笔或油画棒。用水彩颜料的,还要准备画笔、调色盘、小水桶、抹布或小包餐巾纸)。
(教师)课件、范作、鱼纹图片资料、Φ15—18厘米的圆形或多边形的铅画纸每生一份等。
4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4.1
教学活动
一、初步欣赏年画,导入理解新课。1.课件出示年画“年年有余”,学生说出成语。2.理解“年年有余”的寓意——“年年有余”这个词语是用“鱼”和“余”的谐音,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年年有余”。二、了解历史文化,感悟艺术魅力。1.猜一猜:五千多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画鱼的?并与自己平时见到的鱼作比较,了解的结构特征。2.比较古人鱼纹画法与艺术。3.
猜一猜:又过了3000千年的秦汉、宋元、明清的鱼纹发展艺术。4.概括鱼纹发展历史和画鱼纹的艺术方法。得出:古人运用变形、概括和夸张等方法,用线描的形式设计鱼纹。三、感受现实生活,了解应用发展。1.出示青花鱼盘进行欣赏。2.出示“2008奥运会图标——福娃”进行赏析。3.小结:鱼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广泛,并且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四、了解构图设计,学习线描画法。1.
领会“一”字形构图设计及绘画步骤。(1)了解“一”字形构图设计及绘画步骤。(2)赏析同龄人作品,进一步了解鱼纹的装饰运用,并展示讲评。2.领会放射形构图设计及绘画步骤。(1)展示图片,辨别构图方法。得出:放射形。(2)实图赏析——赏析同龄人作品,进一步了解鱼纹的装饰运用,并展示讲评。3.
领会旋转形构图法,并进行实图赏析。4.领会对称构图法,并进行实图赏析。5.比较概括,
深刻了解线描表现方式。
(1)提问:上面这些画采用了什么形式来表现画面的?(2)讨论后得出:以面为主的表现形式和以线为主的表现形式。
五、了解不同作法,深入学会创作。展示不同创作鱼纹图片——彩绘、剪纸、雕刻……六、学生作业练习,创作设计鱼纹。学生创作提示: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在圆形或多边形铅画纸上设计鱼的纹样,构思组合方式,装饰自选图形,寄托美好祝福。五、作业师生评析,加深理解,进行修改。1.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2.要求:
(1)构图是否饱满。
(2)是否运用变形、概括、夸张等方法,(3)用线描的形式设计鱼纹,线条是否流畅。
3.师生评讲。(1)同组互评,推荐一幅作品进行展示。
(2)师生共同对展示作品进行评赏。4.学生修改,完善作品。
六、课后拓展欣赏,激励课外实践。欣赏不同时期关于中国鱼文化的艺术作品,并简要介绍其特点,激励学生课外去学习。
4.2
课堂练习
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在圆形或多边形铅画纸上设计鱼的纹样,构思组合方式,装饰自选图形,寄托美好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