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欣赏、讨论、联想,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城市的生活面貌。认识手卷这种国画形式并初步学其欣赏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学会描述作品表现的场景和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3.体会中国画的精妙,感受古代画家高度精纯的绘画功力,培养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描述作品表现的场景和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难点:对古代建筑、人物服饰、风俗活动的了解。
三.课时:2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四.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五.课前准备
(学生)教材、纸、笔(水彩笔、铅笔)、橡皮。
(教师)ppt课件、长卷复制品、画卷局部打印稿、作业纸、学习单。
六.教学过程
1.赏一赏——穿越旅行,引课题(5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哪位同学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
生:我去过……
师:今天倪老师要是要带领大家来一场穿越旅行,你们知道穿越是什么吗?
生:就是到一个没有到过的地方……
师:看来同学们平时没少看电视剧!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一段VR3D影片(影片导入),来了解一下我们即将要穿越到的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猜一猜——教师设疑,现课题(5分钟)
师:今天,我们要借由一幅画作来穿越到此次旅行的目的地,这幅画就是《清明上河图》(板书),谁能够说说你对《清明上河图》的认识与了解?
它被誉为
·北宋的百科全书
·一级国宝文物
·中国十大名画之一
·五米多长
·描绘了一个城市的街景、民俗及上百个人物......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数据时代,数据能说明一切。接下来老师出示几组数据,我先不说原因,但是告诉大家,这些数据非常重要。带着这些疑问,倪老师要带领大家一睹为快(《清明上河图》ppt动画展示)。
师:这幅画作是有北宋著名的画家张择端所画,从刚才的短片所展示的画作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位画家特别擅长画?
生:树,房子、人、车马等等。
师:那么接下来问题来了,这些数字代表什么呢?
师:对于欣赏中国画的方式,古人是非常讲究的。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清明上河图》复制品。哪位同学可以来演示一下怎样欣赏中国画?古人欣赏画作,尤其是长卷并不是把画作“哗啦”一下子铺开,而是......
谈一谈——小组合作,有收获(20分钟)
师:接下来,我们就通过这幅画作穿越到今天旅行的目的地——北宋的都城汴梁,也就是现在的开封。但是,我们的目的地实在是太大了,大致分为三个部分(郊外、虹桥、内城)。倪老师要把大家分成10个小分队,分别前往不同的景点。
具体要求是:
教师分发学习单、并进行讲解完成任务单的注意事项
学生边欣赏打印的资料,边去发现并填写学习单上的内容。
(3)教师教室内进行巡视,引导学生整体与局部的欣赏与发现。
(4)ppt放映相关内容(郊外、虹桥、内城。每个画面放大,主要人物局部再次放大,并配有音乐)。
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学习单。
教师:大部分组都已经完成,接下来,由个个小组选代表汇报你们旅行的发现和收获。
学生:根据学习单上(后有附页)的内容进行汇报与展示(小组展示时,可加上肢体动作、表情和语言进行表演展示)
学生A组:第一段郊外:(映示画面)
学生B组:第二段虹桥:(映示画面)
学生C组:第三段内城:(映示画面)
......
4.品一品——渗透知识,寻精妙(5分钟)
师:从刚才大家的游记中,可以看得出来今天大家收获满满。成功的穿越到北宋的汴梁,多亏了画家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中,对北宋都城的精妙描绘。在我们穿越意犹未尽之时,就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这幅画的精妙之处。这是倪老师选取的一些场景和细节,大家一起来欣赏。
师:用语言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清明上河图》中的精妙之处
全景式构图
散点透视
白描、疏密、节奏感、韵律
刻画到位
“密不透风、疏可走马”。其意是有疏有密、有多有少、有聚有散有空灵。加之有深有浅、有干有湿,有明有暗等等的变化对比才称得上是好的作品。
生:人物刻画,白描、疏密、节奏感(韵律)、全景式构图(散点透视)......
5.说一说——总结拓展,延知识(3分钟)
今天,我们每组同学都在这次穿越旅行中,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色,有着不一样的收获。这节课,我们只是大致的了解了一下《清明上河图》,其实《清明上河图》背后的故事远不止这些。大家知道吗?《清明上河图》的版本还有好多种版本,希望同学们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拓展自己的课外知识。另外,如果对白描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在家稍加练习。下节课我们学习、交流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