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边
教学设计思想
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它不仅是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进一步认识三角形,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时首先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背景,通过学生熟悉的、具体的事物,经观察、思考、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体会和认识三角形,并得出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然后利用小木棒,让学生具体操作和思考,探索三角形三边长之间的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
2.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是否能构成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
经历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过程,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不断完善数学思维,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定理
难点:明确三角形按边分类的原则和结论。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巩固提高
教具学具
多媒体,学生每人准备好四根小木棒,长度分别是2cm,3cm,4cm,5cm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1.(1)图中各实物的哪些部分是三角形形状?
(2)请你找出下图中各图形中的三角形
2.这些三角形从构成来看有什么共同特点?
3.你能描述出三角形的特点吗?
学生活动:学生经过观察,对比,讨论,最后得出三角形的概念
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学生看图,回答:
1.你能指出图中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什么谁吗?
2.三个内角、三个顶点分别是什么?
3.表示法:
(1)三角形的表示:△ABC
(2)△ABC的三边,有时也用a,b,c表示.
应用1:
(1)(
)图中有____个三角形.
(2)这些三角形是____.
(3)△ABD的三条边是______.△ABD的三个角是____.
二、一起探究
1.探究活动:
(1)用长是2cm、3cm、5cm的线段能组成三角形吗?用长2cm、3cm、4cm的线段呢?
(2)三角形的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3)请将你的猜想写成命题的形式并对猜想说理
由以上探索,你能归纳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吗?
学生活动:学生在构造三角形的过程中,探索三角形三条边长间的关系。
2.教师总结:
有上面我们的探究可以得出三角形都有以下的结论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特殊的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
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2)不等边三角形:三边互不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不等边三角形。
三、练习
1.课本P101
练习第2、3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了三角形,了解了它的许多特性,咱们一起总结一下(学生总结,老师补充)
五、作业
1.课本P102
习题2,3,4
六、板书设计
9.1
三角形的边三角形定义:
三边关系
练习图形(标出边角)表示法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