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多普勒效应及其应用
课时作业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发生时,首先感受到纵波,然后才感受到横波
B.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C.某一频率的声波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波长减小,传播速度增大
D.只有缝、孔的宽度跟波长相差不多或比波长更小时,才能发生波的衍射现象
2.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的衍射引起的
B.多普勒效应说明波源的频率发生改变
C.只有声波才可以产生多普勒效应
D.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而产生的
3.轮船在进港途中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在港口所测到轮船上雾笛发出声音的频率是图中的哪一个(
)
A.
B.
C.
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扬声器纸盆的振动是受迫振动,受迫振动的周期等于固有周期
B.我们在地球上接收到来自遥远星球的光波的频率变低,可以判断该星球正在靠近我们
C.“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现象,说明声波比光波更易发生明显衍射
D.横波在传播过程中,波峰上的质点运动到相邻的波峰所用的时间为一个周期
5.分析下列物理现象:①“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②围绕发声的音叉走一圈,听到声音忽强忽弱;③当正在鸣笛的火车向着我们急驶而来时,我们听到汽笛声的音调变高.这些物理现象分别属于波的(
)
A.折射、干涉、多普勒效应
B.衍射、多普勒效应、干涉
C.衍射、干涉、多普勒效应
D.衍射、折射、多普勒效应
6.两个固定声源发出的声波1和声波2在空气中传播。已知声波1的频率是声波2的3倍,则( )
A.声波1的波长是声波2的3倍
B.声波1的传播速度是声波2的3倍
C.两列波相遇会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
D.远离这两个声源的观察者,听到的这两列波的频率均比声源发出的频率低
7.关于振动和波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振动一定有波动,有波动不一定有振动
B.在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点的位移总比减弱点的位移要大
C.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光的频率不变,传播速度变大,波长变长
D.我们在地球上接收到来自遥远星球的光波的波长变长,可以判断该星球正在远离我们
8.关于振动和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军队士兵便步过桥,是为了免发生共振
B.一个单摆在赤道上振动周期为T,移到北极时振动周期将大于T,可以通过缩短摆长使它的周期再等于T
C.一列水波遇到障碍物发生衍射,衍射后的波频率不变而波速变小
D.简谐横波在传播过程中,每经过一个周期所有参与振动的质点运动的路程均为4A
E.当接收者远离波源时,其接收到的波频率将减小、波长增大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真空中,频率越高的电磁波速度越大
B.声源与观察者相对靠近时,观察者听到声音的频率大于声源振动的频率
C.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增加双缝间的距离,则干涉条纹宽度变小
D.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无关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物体的受迫振动的振幅只决定于外界的驱动力,与物体固有频率无关
B.观察双缝干涉,仅将毛玻璃移近双缝时,条纹宽度变窄
C.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大于空气中速度,人在水中和空气听到同一声音音调不同
D.某星系远离地球时,地球测量到它辐射电磁波的波长大于它发出的电磁波波长
11.一渔船向鱼群发出超声波,若鱼群正向渔船靠近,则被鱼群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与发出的超声波相比
(
)
A.波速变大
B.波速不变
C.频率变高
D.频率变低
12.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方向传播,实线表示t=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表示t=0.2s时刻的波形图,已知波速为80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B.该波的周期为0.125s
C.在t=0时刻,波上质点a沿y轴正方向运动
D.从t=0时刻起,在0.075s内a质点通过的路程为20cm
E.若观察者从坐标原点O沿x轴负方向运动,则观察者单位时间内接收到波的个数比波源的频率数小
13.周期为8.0s的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该波在某时刻的图象如图所示,此时质点P沿y轴正方向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B.该波的传播速度为2.5m/s
C.质点P此时的速度为2.5m/s
D.当波源向着观测者运动时,观测者接收到该波的频率将大于波源的实际频率
E.
当遇到直径为20m的圆形障碍物时,该波能够发生较明显的衍射现象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场、车站的安检门可以探测人身携带的金属物品,是利用静电感应的原理工作
B.可以用超声波探测金属、陶瓷、混凝土制品,检查内部是否有气泡、空洞和裂纹
C.由于多普勒效应,我们观察到离我们而去的恒星发出的光谱,将向红光光谱方向移动,波长变长、频率降低
D.γ射线的穿透能力很强,可用于探测金属零件内部的缺陷
参考答案
1.A
【解析】
A.纵波传播速度大于横波,地震发生时,首先感受到纵波,然后才感受到横波,故A符合题意。
B.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振源与观察者之间距离变化,使观察者接收到频率发生了变化,但波源频率并不改变,故B不符合题意。
C.波速由介质决定,频率由波源决定。当声波从空气进入水中时,频率不变,波速变大,则波长变大,故C不符合题意。
D.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缝、孔的宽度跟波长相差不多或比波长更小,故D不符合题意。
2.D
【解析】
普勒效应是由于观察者和波源间位置的变化而产生的,当观察者与波源有相对运动时,接收到的波频率会发生变化,但波源的频率不变,AB错误,D正确;多普勒效应不仅适用于声波,它也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波,包括电磁波,C错误.
3.A
【解析】
匀速靠近港口的过程中,测量到的频率不随时间变化,但速度大时频率大,由图象可知,轮船靠近港口时三段时间内的速度,可知.
A.A图与结论相符,选项A符合题意;
B.
B图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不符合题意;
C.
C图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不符合题意;
D.
D图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不符合题意;
4.C
【解析】
扬声器纸盆的振动是受迫振动,受迫振动的周期等于驱动力的周期,故A错误;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地球上接收到来自遥远星球的光波的频率变低,可以判断该星球正在远离我们,故B错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因为声波波长较长,容易发生衍射现象,而光波的波长较短,不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故C正确;在波的传播过程中,质点只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方向上做简谐振动,在传播方向上的位移为零,故质点不可能运动到相邻波峰,故D错误;故选C
5.C
【解析】①“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听到声音,却看不见人,这是声音的衍射;②围绕振动的音叉转一圈会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音叉发出两个频率相同的声波相互叠加,从而出现加强区与减弱区。这是声音的干涉;③当正在鸣笛的火车向着我们急驶而来时,我们听到汽笛声的音调变高。音调变高就是频率变高,因此这是多普勒效应现象;故选D。
6.D
【解析】
两列声波在同一空间的空气中沿同一方向传播,波速相同,故B错误;根据,可知声波1的波长是声波2的,故A错误;根据题意可知声波1的频率是声波2的3倍,据两列波发生干涉的必要条件是频率相同,所以在这两列波传播的方向上,不会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故C错误;由于多普勒效应,远离这两个声源的观察者,听到的这两列波的频率均比声源发出的频率低,故D正确。
7.D
【解析】
有波动一定有振动,但是有振动不一定有波动,选项A错误;在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点的振幅比振动减弱点的振幅大,但是加强点的位移不一定比减弱点的位移要大,选项B错误;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光的频率不变,传播速度变小,波长变小,选项C错误;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我们在地球上接收到来自遥远星球的光波的波长变长,可以判断该星球正在远离我们,选项D正确.
8.ADE
【解析】
A.军队士兵过桥时使用便步,是为了防止桥发生共振现象,故A正确;
B.一个单摆在赤道上的振动周期为T,根据周期公式T=2π,当移到北极时,重力加速度增大,则振动周期会小于T,故B错误。
C.水波发生衍射现象,波速、频率仍不变,故C错误。
D.波在传播中质点都在其平衡位置附近上下振动,每经过一个周期所有参与振动的质点运动的路程均为4A,故D正确。
E.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当波源远离接收者时,接收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比波源频率低,波长增大,故E正确。
9.BC
【解析】
A.电磁波传播的速度与频率、波长、电磁波的能量无关,与传播的介质有关;故A错误.
B.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声源与观察者相对靠近时,观察者所接受的频率大于声源发出的频率;故B正确.
C.根据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公式可知,若仅增加双缝间的距离d,则干涉条纹宽度变小;故C正确.
D.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有关,速度增大时,长度缩短,时间变长;故D错误.
10.BD
【解析】
A、物体的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外界的驱动力的频率,与物体固有频率无关,物体的受迫振动的振幅大小要从受力角度和能量关系方面分析,故选项A错误;
B、观察双缝干涉,仅将毛玻璃移近双缝时,根据可知条纹宽度变窄,故选项B正确;
C、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大于空气中速度,但声音在水中和空气中的频率不变,所以人在水中和空气听到同一声音音调相同,故选项C错误;
D、根据多普勒效应,某星系远离地球时,地球测量到它辐射电磁波的频率减小,根据可知地球测量到它辐射电磁波的波长大于它发出的电磁波波长,故选项D正确;
11.BC
【解析】
渔船向鱼群发出超声波,若鱼群正向渔船靠近,波速由介质决定,所以被鱼群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与发出的超声波相比波速不变,A错误,B正确;根据声音的多普勒效应,声源移向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高,所以被鱼群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与发出的超声波相比频率变高,C正确,D错误。
12.ADE
【解析】
波长λ=12m,波速为v=80m/s,t=0.2s传播的距离为x=vt=16m=1λ,可知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选项A正确;该波的周期为,选项B错误;因波沿x轴负向传播,则在t=0时刻,波上质点a沿y轴负方向运动,选项C错误;0.075s
=0.5T.则从t=0时刻起,在0.075s内a质点通过的路程为2A=20cm,选项D正确;因波沿x轴负向传播,根据多普勒效应,若观察者从坐标原点O沿x轴负方向运动,则观察者单位时间内接收到波的个数比波源的频率数小,选项E正确;故选ADE.
点睛:本题关键是时间t=0.2s与T的关系,利用波形的平移法判断波的传播方向.根据时间与周期的关系,分析质点的运动状态.要理解波的双向性和周期性.
13.BDE
【解析】
A.
质点P沿y轴正方向运动,再结合波的形成原理,可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故A错误。
B.由图知波的波长为,由波速公式可得波的传播速度为。故B正确。
C.介质中的质点并不随波传播,只是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振动速度与波速无关。故C错误。
D.由多普勒效应可知波源向着观测者运动时,观测者接收到该波的频率将大于波源的实际频率。故D正确。
E.因为该波的波长为20m,所以当遇到直径为20m的圆形障碍物时,该波能够发生较明显的衍射现象。故E正确。
14.BCD
【解析】
安检门利用涡流探测人身上携带的金属物品原理是:线圈中交变电流产生交变的磁场,会在金属物品产生交变的感应电流,而金属物品中感应电流产生的交变磁场会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引起线圈中交变电流发生变化,从而被探测到.故A错误;可以用超声波探测金属、陶瓷、混凝土制品,检查内部是否有气泡、空洞和裂纹,选项B正确;由于多普勒效应,我们观察到离我们而去的恒星发出的光谱,将向红光光谱方向移动,波长变长、频率降低,选项C正确;γ射线的穿透能力很强,可用于探测金属零件内部的缺陷,选项D正确;故选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