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普州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教科版选修3-4:2.6多普勒效应 学业测评(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资阳市普州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教科版选修3-4:2.6多普勒效应 学业测评(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08 14:28:4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2.6多普勒效应
1.下列关于多普勒效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彩超测血流速度是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B.交警经常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测量行进中车辆的速度,来判断车辆是否超速
C.多普勒效应是声波特有的现象
D.多普勒效应是指波源与观察者互相靠近或远离时,接收到波的频率发生了变化的现象
2.关于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简谐运动可以是加速度大小保持不变的运动
B.所有做机械振动的物体,振动过程中机械能都保持不变
C.要产生机械波,必须要有波源和介质
D.产生声音多普勒效应的原因一定是声源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雨后天空中的彩虹是由光的干涉产生的
B.紫外线可杀菌消毒是因为它有较强的热效应
C.红光和黄光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红光形成的相邻亮条纹间距大
D.观察者相对于频率一定的声源运动时,接收到声波的频率与波源频率相同
4.关于机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B.产生干涉现象时,介质中振动加强的点振动能量最大,减弱点振动能量可能为零
C.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横坐标反映的意义是不同的
D.超声波比次声波更容易发生衍射
5.波源S在t=0时刻从平衡位置开始向上振动,形成向左、右两侧传播的简谐横波.S、a、b、c、和a'、b'、c'是沿波传播方向上的间距为1m的6个质点,t=0时刻各质点均处于平衡位置,如图所示.已知波的传播速度为8m/s,当t=0.125s时波源S第一次达最高点,则
______.
A.任意时刻质点c与质点c'振动状态完全相同
B.t=
0.28s时质点a的速度正在减小
C.t=2.375s时质点b'处于波谷
D.波传到c点时,质点c开始向上振动
E.若波源S向距它40m的接收器匀速靠近,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将大于2Hz
6.根据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医生检查身体用的“B超”是根据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制成的
B.一位有经验的战士听到飞行的炮弹尖叫声越来越尖锐,可以判断炮弹正向他靠近
C.根据光波的多普勒效应,由地球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频率越来越小,可以判断此天体正远离地球
D.当波源和观察者间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和波源发出的频率不同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全息照片的拍摄利用了光的衍射原理
B.只有发生共振时,受迫振动的频率才等于驱动力频率
C.高速飞离地球的飞船中的宇航员认为地球上的时钟变慢
D.鸣笛汽车驶近路人的过程中,路人听到的声波频率与该波源的相比增大
8.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汽车的速度,在某次测量中,该测速装置连接的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如图所示的波形,图、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分别是、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测速仪发出的脉中波频率为
B.汽车接收到的脉中波的频率为
C.汽车接收到的脉冲波的频率为
D.因汽车接收到的脉冲波的频率增大,故汽车远离测速仪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发生共振时,受迫振动的频率才等于驱动力的频率
B.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
C.地球上接收到离地球远去的遥远星球发出的光的波长要变长
D.全息照相利用了干涉原理
10.下列关于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相遇才能发生干涉现象
B.当雷达波经过迎面而来的汽车反射后频率增高
C.只有横波遇到尺寸与其波长相当的障碍物时,才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D.一列纵波以波速在介质中向右传播,则介质中质点也以速度向右运动
11.关于波的说法正确的有(

A.衍射和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
B.所有的波都可以发生偏振现象
C.只要两列波相遇就可以发生干涉现象
D.多普勒效应是波共有的特征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面附近有一高速水平飞过的火箭,地面上的人观察到“火箭长度”要比火箭上的人观察到的短一些
B.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
C.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声波,频率越高,波长也越长
D.玻璃内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是因为光线从气泡中射出的原因
13.关于机械波正确的是(

A.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在不同的介质中,波速是不同的
B.一切波都能发生干涉和衍射,干涉和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
C.两列水波发生干涉时,振动加强的质点总是处在波峰或波谷处
D.当火车向你驶来时,听到的笛声频率变高,是因为汽车发出的频率变高的原因产生的
14.关于振动和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各质点的振动都是受迫振动,其频率等于振源频率
B.在多普勒效应现象中,之所以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化了,是因为声源频率发生了变化
C.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红光,则相邻干涉条纹间距变大
D.用泡沫塑料作为商品的内包装,其目的是减震的同时,还避免了共振现象,从而减少了外界冲击力对商品的破坏作用
E.
当波源停止振动时,不会影响机械波的传播
参考答案
1.C
【解析】
A.彩超测血流速度是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选项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交警经常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测量行进中车辆的速度,来判断车辆是否超速,选项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多普勒效应是波特有的现象,并不局限声波特有的,选项C错误,符合题意;
D.多普勒效应是指波源与观察者互相靠近或远离时,接收到波的频率发生了变化的现象,选项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多普勒效应现象的特点、适用范围;对于多普勒效应,要知道在波源与观察者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变高,而在波源与观察者远离时接收频率变低;即高亢表示远离,低沉表示靠近。
2.C
【解析】
A、简谐运动的回复力与位移成正比,回复力会随位移的变化而变化,故加速度也会发生变化,故A错误;
B、做阻尼振动的物体,振动中机械能会减小,故B错误;
C、要产生机械波,必须要有波源和介质,故C正确;
D、产生声音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振源与观察者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使观察者听到的声音频率不同于振源频率,故D错误。
3.C
【解析】
A.
雨后天空中的彩虹是由光的折射产生的,选项A错误;
B.
紫外线可杀菌消毒是因为它有较强的化学效应,选项B错误;
C.
红光和黄光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因红光的波长较大,由可知,红光形成的相邻亮条纹间距大,选项C正确;
D.
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观察者相对于频率一定的声源靠近时,接收到声波的频率大于波源频率;观察者相对于频率一定的声源远离时,接收到声波的频率小于波源频率;选项D错误;
4.BC
【解析】
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频率不变,是因接收频率发生变化,故A错误;频率相同的波,发生干涉现象时,介质中振动方向相同,即为加强的点,则振动能量最大,同理,减弱点振动能量可能为零,故B正确;振动图象和波的图象中,横坐标所反映的物理意义是不同,振动图象横轴是表时间,而波动图象是表各质点平衡位置,故C正确;因频率高,波长小,则次声波的波长比超声波的波长长,因此次声波更容易发生衍射,故D错误.所以BC正确,AD错误.
5.ADE
【解析】
由图知,质点c与质点c'距离波源位移相同,所以振动状态完全相同,A正确;当t=0.125s时波源S第一次达最高点,可求周期T=0.5s,波长λ=vT=4
m/s
,在t=0.125s时质点a开始向上振动,在t=0.25s时,质点a到达波峰,所以t=
0.28s时质点a向平衡位置运动,速度正在增大,故B错误;在t=0.25s时质点b'开始振动,所以在t=2.375s时质点b'处于波峰,故C错误;由于波源开始向上振动,所以介质中所有质点开始振动的方向都是向上,故D正确;根据多普勒效应,若波源S向距它40m的接收器匀速靠近,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将大于波源发出的频率2Hz,E正确.
6.BC
【解析】
医院检查身体的“B超”仪没有用到多普勒效应,而彩超则是通过测出反射波的频率变化来确定血流的速度,显然是运用了多普勒效应原理,故A错误.一位有经验的战士听到飞行的炮弹尖叫声越来越尖锐,说明频率逐渐变大,根据多普勒效应可以判断炮弹正向他靠近,故B正确.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频率越来越小,因此遥远天体应正在远离地球,故C正确.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加,反之,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而当沿着波源做圆周运动时,他们的间距没有变化,故D错误.故选BC.
点睛:考查多普勒效应,注意B超与彩超的区别,要知道在波源与观察者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变高,而在波源与观察者远离时接收频率变低;即高亢表示远离,低沉表示靠近
7.CD
【解析】:全息照片的拍摄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所以A错误;做受迫振动的物体,其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与是否共振无关,所以B错误;地球相对高速飞离地球的飞船中的宇航员是高速运动的,所以宇航员认为地球上的时钟变慢,故C正确;根据多普勒效应,鸣笛汽车驶近路人的过程中,路人听到的声波频率与该波源的相比增大,所以D正确.
8.A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图可知,P1、P2的时间间隔为1秒,即周期为1s,与频率互为倒数,故汽车测速仪发出的脉冲波频率为1Hz,选项A正确;根据图可知,n1和n2之间间隔的刻度值,得时间间隔为0.9秒,即周期为0.9s,周期与频率互为倒数,汽车接收到的脉冲波的频率为1.05Hz;选项B正确,C错误;因汽车接收到的脉冲波的频率增大,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汽车靠近测速仪,选项D错误;
考点:多普勒效应
【名师点睛】汽车在接收到信号之间的距离,要通过其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的变化求出.如何确定汽车运动的时间,是此题的难点.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虽然是1秒,但汽车在接收到两次信号时其通过的路程所对应的时间不是1秒.要从起第一次接收到超声波的信号开始计时,到第二次接收到超声波的信号结束,由此来确定其运动时间.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对应上是解决此题关键。
9.CD
【解析】
试题分析:在受迫振动中,物体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当发生共振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故A错误;拍摄玻璃窗内的物品时,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是为了滤去反射光而不是增加透射光的强度,故B错误;地球上接受到离地球远去的遥远星球发出的光波,考虑多普勒效应会出现红移现象,即波长变大,故C正确;全息照相利用了激光的频率单一,具有相干性好的特点,利用了光的干涉现象.故D正确;故选CD.
考点:共振;光的偏振;多普勒效应;全息照相
【名师点睛】该题考查全息照相的原理、受迫振动的频率,光的偏振以及多普勒效应,这一类的知识点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多加积累,多看书记忆即可得分.
10.AB
【解析】
干涉现象的条件是频率相同的两列波,故A正确;这是多普勒效应,好像雷达的波长变短了,所以频率变大了,B正确;衍射是所有波具有的特性,不只是横波,C错误;波传播的是振动这种形式,质点不随波前行,D错误.
11.AD
【解析】
AD.衍射现象,多普勒效应和干涉现象是波特有的现象,故AD正确;
B.只有横波才可以发生偏振现象,故B错误;
C.只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相遇,才可以发生干涉现象,故C错误;
故选AD。
12.A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相对论可知,地面附近有一高速水平飞过的火箭,地面上的人观察到的火箭长度要比火箭上的人观察到的要短一些,故A正确;拍摄玻璃厨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以玻璃反射的偏振光的强度,故B正确;根据公式可得,频率越高,波长短,C错误;玻璃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是因为光从玻璃射向气泡时,一部分光在界面上发生了全反射,D错误;
考点:考查了相对论,光的偏转,全反射,波的传播
【名师点睛】该模块的知识点多,难度小,关键是多看书,记住相关知识点.
13.AB
【解析】
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在波在固体,气体和液体中传播的速度不同,A正确;干涉和衍射是波所特有的现象,一切波都能发射干涉和衍射现象,B正确;两列水波发生干涉时,振动加强的质点总是振动方向相同,可以在波谷和波峰之间的任意位置,但不一定是波峰或波谷,C错误;根据多普勒效应,当两者间距减小时,接收频率变高,当两者间距增大时,接收频率变低.当火车向你驶来时,听到的笛声频率变高是因为间距减小,而火车发出的频率却不变,D错误.
14.ACE
【解析】
A、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各质点的振动都是受迫振动,驱动力来源于振源,各质点起振时与振源起振时的情况完全相同,其频率等于振源频率,故A正确;
B、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观察者和波源之间发生了相对运动,声源的频率没有变化,是接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故B错误;
C、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相邻干涉条纹间距,若仅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红光,波长变大,间距变大,故C正确;
D、用泡沫塑料作为商品的内包装,其目的是减震,减少了外界冲击力对商品的破坏作用,不是避免共振现象,故D错误;
E、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故E正确;
故选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