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4《蒸腾作用》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4《蒸腾作用》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7-09 17:4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节
蒸腾作用
一、课标要求
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能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举例说出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2、通过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结合植物蒸腾失水的观察实验,以及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探究实验等,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通过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树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设计思想
联系前面学习的吸收作用知识,指出植物体吸收的水分大部分散失到体外而导入新课。先演示植物的蒸腾现象,引导学生指出植物主要以气孔蒸腾散发水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接着学生进行“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探究实验,从而总结不同生态环境中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最后,利用实际举例,总结蒸腾作用的意义。
三、学生情况及教法分析:
学生来源农村,对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有初步的认识,但缺乏理论知识。教学内容接近学生生活,学生兴趣浓郁,他们对所学内容有认知基础,便于引导他们对知识的建构,教学上,针对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组织学生质疑、讨论探究以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能使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利于实施新课程理念。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分通过植物体表面以气体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称为
。(蒸腾作用)
2、理解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植物体对

的吸收。(水、无机盐)
3、认识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五、过程与方法:
1、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上的
来。(气孔)
2、植物体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都以蒸腾作用的方式散失掉了,这是一种浪费,这种说法是
的。(错误)
3、蒸腾作用可以
叶面的温度,防止叶肉细胞被阳光灼伤。(降低)
4、通过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植物蒸腾失水的观察实验,以及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探究实验等,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2、通过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树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
①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②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
教学难点
①植物的蒸腾作用概念;②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实验。
材料器具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清水,剪刀,镊子,解剖针,变叶木的叶,肾蕨叶,刀片,试管,试管架,芒果叶,塑料袋,花生油。
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演示、讲授、讨论、引导、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
教学流程图
复习提问,巩固知识
教师提出质疑,导入新课
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到植物叶子能够散失水分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总结蒸腾作用的概念
用问题带出实验,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实验,学生总结不同生态环境中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利用实际例子,总结蒸腾作用的意义小结本节知识
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1、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
.2、植物细胞吸水或失水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液的浓度,当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则
,反之,植物细胞则
。3、植物生活需要根从土壤中吸收


答:根毛。2、失水;吸水。3、水和无机盐
巩固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印象更深刻。
新课引入
提出问题:1、同学们都知道根从地壤吸收大量的水分,那这些水分全部给植物所利用吗?2、植物体不断从土壤吸收的水分,只有一小部分保留在植物体内,那么,大部分水分到哪里去了?
学生思考
提出两个问题,先引起学生疑问,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进行新课
研究植物的蒸腾现象(一)植物的蒸腾失水演示实验:(数小时前准备好)过程:从芒果树上剪下大体相同的两个枝条。一个枝条上剪除全部叶片,另一个枝条上剪掉下部叶片。在两个相同的小试管中加入等量清水,将两个枝条分别插在两个试管中,管内水面上再滴上少量的花生油。然后,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在两个枝条上,结扎塑料袋口,使其不漏气。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在有阳光、温暖的地方。拿出下面实验装置,让学生观看发生的实验现象。
学生看到塑料袋内出现水珠。
指导学生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发表见解演示实验的目的:首先,使学生观察到植物的蒸腾现象。
向学生质疑:为什么两个装置中发生的实验现象不同?罩在带叶枝条上的塑料袋中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
图1
蒸腾作用实验装置就下列问题进行讨论: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试解释发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植物体的水分蒸腾主要是通过叶片的气孔来完成的,那气孔有什么特点能完成这项任务?(二)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教师先向学生提供一定的背景知识。使学生意识到不同生态环境中植物的蒸腾效率不同。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题:探究不同生态环境中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假设:阳地植物比阴地植物气孔数目多或少;下表皮比上表皮气孔数目多或少。材料器具:榕树叶、芒果叶、绿萝叶、肾蕨叶、开水、烧杯
方法步骤:(1)将开水倒在每组的烧杯中;(2)分别将榕树叶、芒果叶、绿萝叶、肾蕨叶伸入开水中,统计上下表皮的气泡数目,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上表皮下表皮上、下表皮总数榕树叶芒果叶绿萝叶肾蕨叶(3)分析数据,确定假设是否成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总结植物气孔的特点。蒸腾作用的意义先举例:为什么进行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感觉凉爽?再解决问题:“为什么经过日晒的铁块温度会显著升高,而经过日晒的植物体温度升高的幅度比较小呢?”引出:蒸腾作用对植物以气体形式散失水分有什么意义?
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植物叶子能够散失水分。学生进行讨论。答案:1、防止试管内水分的蒸发。2、在温暖、阳光照射下植物的蒸腾速率较快,容易观察到预期现象。3、有叶片的塑料袋壁上出现水珠,没有叶片的塑料袋壁上没有水珠。4、水分以气体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水蒸气在塑料袋壁上凝结成水珠。学生思考学生开始做实验统计变叶木叶和肾蕨叶的上下表皮数量,并完成表格。学生通过探究得知:阳地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小而密集,阴地植物叶表皮的气孔较少;不同环境中的同一植物,叶气孔的数目不同,阳光充足处较多,阴湿处较少;同一植物体上表皮叶的气孔比下表皮叶的多。总之,植物叶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理解到植物体通过蒸腾作用把水分散失到体外,并利用实际例子说明蒸腾作用能降低物体的温度。
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认识这种生理现象。并且分析蒸腾现象时要有一定的层次性,从认识现象到剖析外因和内因,再到找出蒸腾主要形式,最后总结蒸腾作用的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用问题带出实验的必要性。本实验为学生实验,引导学生大胆实验,鼓励学生通过交流合作、讨论来完成实验,树立学生自信心。通过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探究实验,树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动手实验以及归纳实验结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更能说明问题的真实性,增强说服力。
2、植物体吸水和运输有什么意义?图2
蒸腾作用促进水的吸收和运输示意图
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和分析图2后认识到蒸腾作用的意义。
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讨论问题和结合图2,让学生自己总结蒸腾作用的意义。
课堂小结
本节学到了什么知识?
讨论小结。说出自己的看法。
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归纳。
知识反馈
课堂练习(见附页)
课堂上讨论、思考
联系实际,更好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
板书
第4节
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现象1、植物的蒸腾失水现象2、蒸腾作用的概念:植物体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的生理过程叫蒸腾作用。3、植物体的水分蒸腾主要通过叶片的气孔来进行。
4、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二、蒸腾作用的意义降低了植物体的温度。
2、水分蒸腾促进植物吸收和水分与无机盐的运输,参与自然界的水循环。
PAGE
/
NUM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