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印度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古代印度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7-08 15:0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古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明历程;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的相关材料,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归纳总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大河对于古代印度文明形成的意义,大河文明相对应在政治上多是加强君主专制的国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印度早期文明的代表;种姓制度、佛教的产生及其教义
难点:对于种姓制度的认识;佛教产生的背景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印度这一名称起源于印度河,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最早把印度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印度,后来西方人沿用了这一名称。在我国的《史记》中把印度称为“身毒”,《汉书》中把它称为“天竺”,《大唐西域记》中才把它成为印度。现在印度共和国的印地语的国名为“婆罗多”,起源于古代婆罗多族。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古代印度
(二)讲授新课: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印度的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古代印度是指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印度河流域东北倚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东南介印度塔尔沙漠,西北为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脉,西南为俾路支高原,南临阿拉伯湾。
2、气候特点:
印度河流域属于亚热带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点,但由于东北部高山山脉的影响,使气候通常介于干燥与半干燥、热带与亚热带之间。一年分为四季。恒河和印度河,河水,定期泛滥 ,给两岸带来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
3、古文明遗址

约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印度河两岸出现了一些城市国家。已发现的古代印度城市遗址中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最为著名。两个城市各有数万居民,城市经过规划,有下水道系统,对外贸易发展。
哈拉巴,印度河流域上古文明的城市遗址。在今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境内。
考古学家在此发现公元前3000-前2000年代的青铜器文化遗物,包括火砖建筑、下水道、工具、陶器、艺术品等。有卫城。还发现刻在印章上的文字符号,迄今尚未完成解读。其文明昌盛期已经入奴隶制发展阶段,与同期埃及、两河流域水平相当。哈拉巴与摩亨佐·达罗等地的古迹,常被称为“哈拉巴文化”。其范围西起伊朗边境,东近德里,北及喜马拉雅山南麓,南临阿拉伯海,估计占地130万平方公里,呈巨大的三角形,可称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青铜文化。
哈拉帕出土的彩陶瓮
摩亨佐-达罗(公元前2600年-前1800年),又称“死丘”或“死亡之丘”(Mound of the Dead),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重要城市,大约于公元前2600年建成,位于今天巴基斯坦的信德省的拉尔卡纳县南部,摩亨佐-达罗是世界上其中一个早期古代城市,有“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大都会”之称,该段时期的其他古文明包括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中国及克里特文明。多认为是由古印度的白种雅利安人入侵之前达罗毗荼人 (即矮黑人)所缔造的都市文明。
4、国家出现
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雅利安人入侵路线。
雅利安人:在拜火教文献经典波斯古经《阿维斯陀》中,国王费里顿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图尔、二儿子萨勒姆和小儿子雅利安国王在年迈之际三分帝国,大儿子图尔统辖东部,演化成了图尔人是突厥人的祖先;二儿子萨勒姆统辖西部,是罗马人的祖先;小儿子雅利安执掌中南部,演化成了伊兰人(伊朗人),是雅利安人的祖先。
5、鼎盛时期:孔雀王朝(前324---187)前3世纪阿育王基本统一印度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孔雀王朝(约公元前324年-约前188年)是古印度摩揭陀国著名的奴隶制王朝,因其创建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旃陀螺笈多赶走了希腊人在旁遮普的残余力量,逐渐征服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其在位后期击退了塞琉古王国的入侵,并获得对阿富汗的统治权。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期疆域广阔,政权强大,佛教兴盛并开始向外传播。阿育王死后,他的儿子据地独立,原来在帝国内处于半独立状态的安度罗也在南部宣布独立。孔雀王朝在恒河流域继续维持统治约50年。约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末王被大臣普沙密多罗·巽伽所杀,孔雀帝国正式结束,该王朝是第一个基本统一印度的政权。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①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②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③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华氏城
华氏城不仅是当时的最繁华的城市,而且是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印度的等级制度,也叫种姓制度。种姓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肤色,品质”;
第一等级婆罗门,即僧侣。
第二等级刹帝利,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军政大权。前者是人民的精神生活的统治者,后者是国家的世俗统治者。
第三等级是吠舍包括农牧民、手工业者,要向国家纳税,供养前两个等级。
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以奴隶为主。随着主产和分工的发展,在种姓之外又出现了大批的不可接触者,即最受歧视和压迫的贱民,各个等级间职业世袭,互不通婚,界限森严甚至不能共食、共住。
梵天亦称造书天、婆罗贺摩天、净天,华人地区俗称四面佛(印度佛教中的大梵天王诸神众,特指色界初禅天之主,又称大梵天王),是印度婆罗门教的创造之神,梵文字母的创制者。与毗湿奴、湿婆并称三主神。
他的坐骑为孔雀(或天鹅),配偶为智慧女神妙音天女,故梵天也常被认为是智慧之神。在印度几万座印度教寺庙中供奉梵天的寺庙却极为少见,现存最有名的专门供奉梵天的地方位在拉贾斯坦邦城镇普须卡,在印度大多数是把梵天和毗湿奴、湿婆合画在一起供奉。随着印度佛教的兴起,后被佛教吸纳为护法神之一,在南传佛教的东南亚,尤其泰国,得到很大的发挥,华人称之为四面佛,据说有保佑人间富贵吉祥的功能,在东南亚有非常多信众。
影响:
等级制度渗透到印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在奴隶制的发展中,等级制度越来越引起人民的不满、婆罗门教日益遭到反对,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佛教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背景:
公元前6世纪,印度进入列国时代,社会经济和政治发生变化;刹帝利等级地位上升,吠舍中出现富裕大商;
种姓制度下婆罗门地位最高,引发不满。
2、佛教的创立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是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城释迦族的王子。据说,他看到走投无路的乞丐、痛苦不堪的病人、暴露于荒郊的尸体时,心灵受到极大震撼,感到人生皆苦,于是下决心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道路。他离家修行,后来创立佛教,被尊为“佛陀”。
2. 佛教的教义
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种姓制度;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才能到达“极乐世界”; “众生平等”
“忍耐顺从”; “因果报应”
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因而也得到王室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佛教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教义通俗易懂,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
3、佛教的传播
传播的原因:
佛教的教义不承认神能主宰人的命运,因此佛教成为当时反对种姓制度的重要派别。由于佛教教义对刹帝利和吠舍种姓的奴隶主有利,因此佛教的主要支持者是刹帝利和吠舍中的富人,他们大量捐款、赠园,使得佛教迅速传播。
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三)、课堂小结:
南亚的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又一个发源地。印度是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大约在公元前23世纪,这里出现了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公元前1500左右 ,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在印度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它人为地把印度社会自上而下分为四等,等级不同,权利义务不同。在反对种姓制度的斗争中,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
(四)、课堂练习:
1.孔雀王朝的国王阿育王属于印度种姓制度的哪一阶层?( B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2、图中反应古代印度文明成果的是(  C )
A B C D
3.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四等①吠舍 ②婆罗门 ③首陀罗 ④刹帝利。其中最高等级和最低等级的是( C )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④①
(五)、板书设计: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印度的地理位置:
2、气候特点:
3、古文明遗址
4、国家出现
5、鼎盛时期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种姓制度
2、影响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背景:
2、佛教的创立
2. 佛教的教义
3、佛教的传播
(六)、教学反思: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