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BS)
第3课时 1米有多长
【教学内容】
教材第53~5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一、情境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现在,我们请两名同学用老师手中的两根6厘米小棒来测量一下我们教室地面的长度有多少厘米。(出示两根6厘米的小棒)
学生费力地测量。
师:老师来问一下正在测量的两名同学:你们觉得这种测量方法怎么样?
生1:太麻烦了。
生2:小棒太短,教室又太长。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厘米适合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而要测量较长的长度就不合适了。今天老师带来了长度单位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它叫“米”。 (板书课题:1米有多长)
二、新知探究
1.认识米和米尺。
师:星期天,老师坐公共汽车出去玩,车上规定身高超过1米的乘客需要买票。请同学们想一想,老师该不该买票呢?
生:该买票。
师:为什么呢?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你比1米高多了。
师:那1米有多高呢?大约到老师身体的哪个部位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1米大约到你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呢?
学生纷纷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准确。
师:你们的学具袋里也有一条1米长的软米尺,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米尺,在米尺上分别找出5厘米、10厘米、50厘米的长度。
学生按照要求操作。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物体大约有1米长。(课件出示: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学生寻找长度大约1米的物体
2.认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师:谁记得1厘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并在直尺上找一下1厘米的准确长度。
学生按照要求操作。
师:我们的两个好朋友——米和厘米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1米等于多少厘米?谁来大胆地猜想一下?
学生猜测:1米等于30厘米、50厘米、90厘米、100厘米……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不同的答案,老师提议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软米尺、直尺、10厘米的纸条来做实验,验证一下到底谁的想法准确。
学生小组合作验证,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想法和做法。
3.米和厘米的比较。
(1)师:在前几节课中,我们用不同的物体作为标准测量过教室的长度,由于标准不一样,测量的结果也不一样。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测量工具米尺,请同学们用米尺再次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看谁量得准确。
(2)师:教室里黑板的长大约是多少米?
教师巡视,指导测量方法。
4.两人一组测量,汇报结果。
结合测量结果,讨论:测量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小结:用米尺测量时,尺子的长度如果不够长,每量完一次做一个记号,从做标记处接着往下量;如果剩下的不够1米,看有多少厘米,可以用几米几厘米来表示。
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1米有多长?下面这些物体的长度是填厘米还是米呢?
门高约2______ 一拃长约15______
黄瓜长约20______ 橡皮长约3______
李老师身高约175______ 树高约10______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自己是通过怎样的对比确定填写什么单位的。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54页1~3题。
独立完成后,全班订正。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长度单位——米,知道了1米是多长,也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1米=100厘米。你还学会了什么?
【教后反思】
这节课,我发现在个别环节的处理上如果能更细致些,会取得更理想的效果,如:在认识了1米有多长后,学生对1米和1厘米能建立不同的表象,正确地区别,并能正确估计课桌的长度。在此之后,应指导学生用米尺去测量,并让学生在小组内正确测量同学的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