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物质的转化
第1课时
浙教版
初中
新知导入
不同种类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是如何相互转化的?
自然界没有现成的铝,那么我们的生活中使
用的铝是怎么来的呢?
自然界中也没有有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那这些物质又是怎样来的?
合作探究
一、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1.有的非金属可以转化为非金属氧化物
取一药匙硫黄,观察其外观
淡黄色粉末
合作探究
硫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并放出热量,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将硫黄放到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点燃硫黄,观察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2
SO2
点燃
燃烧更旺,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把燃烧着的硫黄放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内,观察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2
SO2
点燃
合作探究
为了吸收SO2,集气瓶中要预留一些水(或NaOH溶液),你能写出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H2O+SO2=H2SO3
2NaOH+SO2=Na2SO3+H2O
注意
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要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
硫的用量不能过多
合作探究
其他非金属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与O2发生反应
总结以上几个化学反应,你有什么结论得出?
非金属+O2→非金属氧化物
4P+5O2
2P2O5
2C+O2
2CO
C+O2
CO2
2H2+O2
2H2O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拓展
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
C+CO2
2CO
C+2S
CS2
高温
△
还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合作探究
CO2+H2O=H2CO3
2.非金属氧化物可以转化生成酸,不稳定的酸受热分解后又重新生成非金属氧化物
取2杯蒸馏水,向其中1杯蒸馏水中吹气或通入CO2。然后,分别向2只烧杯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
吹气或通入二氧化碳的烧杯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红;另一烧杯无变化
吹气或通入二氧化碳的烧杯中,生成了碳酸
实验现象
原因分析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合作探究
H2CO3=CO2↑+H2O
变红色的烧杯内的溶液又变成了原来的紫色,另一烧杯内无变化
碳酸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现象
原因分析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从2只烧杯中分别别取少量液体放入试管中,加热,观察现象
不稳定的酸受热分解后又重新生成非金属氧化物
合作探究
SO2+H2O=H2SO3
SO3+H2O=H2SO4
其他非金属氧化物也可以与H2O反应
非金属氧化物+H2O→酸(含氧)
非金属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生成酸
合作探究
3.非金属与其他化合物的转化
怎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间的转化?
C→CO2→H2CO3→CO2
C+O2
CO2,CO2+H2O=H2CO3,H2CO3=H2O+CO2↑
点燃
非金属氧化物
氧气
非金属单质
水
酸
碱
盐
+碱
盐+水
合作探究
二、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1.有的金属与非金属可以发生反应,转化成化合物
铁粉和硫黄反应的实验
(1)实验药品:铁粉(黑色)硫黄。
(2)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铁粉被磁铁吸引
取少量铁粉放在白纸上,再取少量硫黄与铁粉混合。用磁铁接近混合物,观察现象
合作探究
实验步骤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现象
铁粉和硫黄反应发光,生成黑色固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把混合物放进试管内,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Fe+S
FeS
△
合作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生成物呈块状,不能被磁铁吸引
将生成物倒在白纸上,观察生成物的外观,再用磁铁靠近生成物,观察磁铁能否吸引生成物
(3)实验解释
反应前是单质铁,可以被磁铁吸引,反应后生成物不再是铁,而是硫化亚铁,所以不能被磁铁吸引。充分说明单质铁转化成了相应的化合物。
合作探究
其他一些金属与非金属也可以发生反应
2Mg+O2
2MgO
4Al+3O2
2Al2O3
3Fe+2O2
Fe3O4
2Cu+O2
2CuO
△
点燃
点燃
点燃
2Na+Cl2
2NaCl
2Fe+3Cl2
2FeCl3
Cu+Cl2
CuCl2
点燃
点燃
金属单质+氧气→金属氧化物
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无氧酸盐
总结规律
总结规律
有的金属与非金属可以发生反应,转化成化合物
合作探究
2.某些金属氧化物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碱
实验步骤
在蒸发皿中放1小块生石灰,加少量水,搅拌,观察现象
合作探究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CaO+H2O=Ca(OH)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现象
向反应后的蒸发皿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少数)金属氧化物+水→(可溶性)碱
总结规律
合作探究
Na2O+H2O=2NaOH
BaO+
H2O=Ba(OH)2
K2O+H2O=2KOH
其他一些金属氧化物也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碱
怎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间的转化?
Ca→CaO→Ca(OH)2
2Ca+O2=2CaO
CaO+H2O=Ca(OH)2
不是所有的金属氧化物都能和水反应;可溶性碱对应的金属氧化物能和水直接化合,如Na2O、CaO、K2O、BaO;不溶性碱对应的金属氧化物不能和水化合生成碱,如CuO、Fe2O3等。
注意
少数金属氧化物可以转化生成可溶性碱
合作探究
CaO、Na2O、K2O、BaO
(1)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规律
①金属单质+氧气→金属氧化物
②金属氧化物+水→碱
(2)非金属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金属单质
金属氧化物
碱
盐
氧气
水
酸
+非金属单质(除O2外)
盐+水
+酸
合作探究
将一定量的铝粉和氧化铜混合加热,生成铜和氧化铝。充分反应后,为了检验氧化铜是否完全反应,取反应后的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再将铁片插入溶液中。下列现象中,能说明氧化铜没有完全反应的是(
)
①加入稀硫酸后,有气泡生成 ②加入稀硫酸后,没有气泡生成
③加入稀硫酸后,溶液中有红色不溶物出现
④插入溶液中的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A.只有②③
B.①③④
C.只有④
D.③④
C
合作探究
下列物质的变化中,只有加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CaCO3→CO2
B.Zn→ZnSO4
C.CuO→CuCl2
D.KOH→KCl
C
CaCO3→CO2,碳酸钙高温下分解及与稀酸反应都可产生二氧化碳;Zn→ZnSO4,由于锌的活动性较强,能与硫酸、硫酸铜溶液等发生反应而得到硫酸锌;CuO→CuCl2,CuO只有与盐酸反应才可生成氯化铜;氢氧化钾可与稀盐酸和氯化镁等物质反应生成氯化钾。
合作探究
金属活动性顺序反映了金属活动性的强弱。非金属也有活动性强弱的规律。非金属单质硫(S)、溴(Br2)、碘(I2)、氯(Cl2)及其化合物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I2+K2S=2KI+S↓
②Br2+2NaI=2NaBr+I2
③Cl2+2NaI=2NaCl+I2
④Cl2+2KBr=2KCl+Br2
由此推断,非金属单质S、Br2、I2、Cl2的化学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S、Br2、I2、Cl2
B.
Cl2、Br2、I2、S
C.
I2、Br2、Cl2、S
D.
Br2、I2、S、Cl2
类比金属的活动性规律,由物质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①说明碘比硫活泼,②说明溴比碘活泼,③说明氯气比碘活泼,④说明氯气比溴活泼。所以四种物质的化学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l2、Br2、I2、S。
B
合作探究
【2016·杭州】下列有关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分析合理的是( )
A.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钠原子得到电子
B.反应物钠由分子构成,生成物氯化钠由离子构成
C.钠能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
D.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的氯化钠与家庭中食用的氯化钠化学性质不同
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钠是金属,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的氯化钠与家庭中食用的氯化钠化学性质相同。
C
合作探究
物质王国举行一场趣味篮球赛。某
队由CO2、Ca(OH)2、CuCl2、HCl、
Fe五名“队员”组成,队员只能将
球传递给可以与自己发生化学反应
的队员。比赛中,由CO2“队员”先
发球,其他“队员”间传接球,最后
由CuCl2“队员”投篮进球完成一次有效进攻。场上“队员”位置及传球路线如图所示。(1)B位置“队员”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
(2)为实现“快速进攻”,Ca(OH)2除传球给A位置的“队员”外,还能直接传球给______________________“队员”(填物质名称或化学式);
(3)写出连线①代表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或Fe)
CuCl2(或氯化铜)
Ca(OH)2+CO2=CaCO3↓+H2O
课堂练习
1.元素M的氧化物化学式为MO,在此氧化物的水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后变红,则元素M可能是( )
A.铜元素
B.钠元素
C.硫元素
D.钙元素
D
2.如图表示了初中科学中一些常见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反应①可制得烧碱
B.圈Ⅰ中发生的反应都是分解反应
C.反应②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D.圏Ⅱ中的化学反应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D
课堂练习
4.甲、乙、丙、丁都是含碳的物质,它们有如下关系:①甲与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乙;②乙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丙;③常温下丁能分解生成丙。则甲、乙、丙、丁分别是( )
A.C、CO、CO2、CaCO3
B.C、CO、CO2、H2CO3
C.CO、C、CO2、CaCO3
D.CO2、C、CO、H2CO3
B
3.某物质
X
可发生如下反应,则
X
可能是( )
①X+酸→盐+水
②X+水→碱
A.SO2
B.Fe2O3
C.CaO
D.KOH
C
课堂总结
不同种类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教学板书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
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金属→金属氧化物→碱。
物质的转化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5
物质的转化
第1课时
教案
课题
2.5
物质的转化
第1课时
章
2
学科
科学
年级
九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通过学习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掌握物质间相互转化的规律
2.能利用物质转化的规律寻找制取物质的方法
方法与过程目标:
学会有关制取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养成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
2.通过学习,使学生接受物质是变化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教学重点】
1.推导出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2.注意每个实验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
【教学难点】
实验操作的准确和规范性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发现法;探究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知导入】
自然界没有现成的铝,那么我们的生活中使用的铝是怎么来的呢?
自然界中也没有有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那这些物质又是怎样来的?
不同种类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是如何相互转化的?
引入新课
【合作探究】
一、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1.有的非金属可以转化为非金属氧化物
(以硫黄燃烧实验为例)
取一药匙硫黄,观察其外观
【淡黄色粉末】
视频:硫的燃烧
将硫黄放到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点燃硫黄,观察现象
【硫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并放出热量,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2SO2】
把燃烧着的硫黄放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内,观察现象
【燃烧更旺,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2SO2】
注意
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要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该实验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硫的用量不能过多,为了吸收SO2,集气瓶中要预留一些水(或NaOH溶液)。
你能写出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H2O+SO2=H2SO3
2NaOH+SO2=Na2SO3+H2O】
其他非金属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与O2发生反应
【4P+5O22P2O5
2C+O22CO
C+O2CO2
2H2+O22H2O】
总结以上几个化学反应,你有什么结论得出?
【非金属+O2→非金属氧化物】
拓展
C+CO22CO
C+2SCS2
还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
2.非金属氧化物可以转化生成酸,不稳定的酸受热分解后又重新生成非金属氧化物
取2杯蒸馏水,向其中1杯蒸馏水中吹气或通入CO2。然后,分别向2只烧杯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
实验现象
【吹气或通入二氧化碳的烧杯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红;另一烧杯无变化】
原因分析
【吹气或通入二氧化碳的烧杯中,生成了碳酸】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H2O=H2CO3】
从2只烧杯中分别别取少量液体放入试管中,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变红色的烧杯内的溶液又变成了原来的紫色,另一烧杯内无变化】
原因分析
【碳酸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CO3=CO2↑+H2O】
【不稳定的酸受热分解后又重新生成非金属氧化物】
其他非金属氧化物也可以与H2O反应
【SO2+H2O=H2SO
SO3+H2O=H2SO4】
【非金属氧化物+H2O→酸(含氧)】
【非金属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生成酸】
3.非金属与其他化合物的转化
怎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间的转化?
C→CO2→H2CO3→CO2
【C+O2CO2,CO2+H2O=H2CO3,H2CO3=H2O+CO2↑】
二、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1.有的金属与非金属可以发生反应,转化成化合物
(1)实验药品:铁粉(黑色)硫黄。
取少量铁粉放在白纸上,再取少量硫黄与铁粉混合。用磁铁接近混合物,观察现象
【铁粉被磁铁吸引】
视频:铁粉与硫磺的反应
把混合物放进试管内,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现象?
【铁粉和硫黄反应发光,生成黑色固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化学方程式?
【Fe+SFeS】
将生成物倒在白纸上,观察生成物的外观,再用磁铁靠近生成物,观察磁铁能否吸引生成物
【生成物呈块状,不能被磁铁吸引】
(3)实验解释
【反应前是单质铁,可以被磁铁吸引,反应后生成物不再是铁,而是硫化亚铁,所以不能被磁铁吸引。充分说明单质铁转化成了相应的化合物。】
其他一些金属与非金属也可以发生反应
【2Na+Cl2=====2NaCl
2Fe+3Cl22FeCl3
Cu+Cl2CuCl2】
总结规律
【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无氧酸盐】
2Mg+O22MgO
4Al+3O2Al2O3
3Fe+2O2Fe3O4
2Cu+O22CuO
总结规律
【金属单质+氧气→金属氧化物】
【有的金属与非金属可以发生反应,转化成化合物】
2.某些金属氧化物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碱
在蒸发皿中放1小块生石灰,加少量水,搅拌,观察现象
视频:生石灰与水的反应
实验现象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O=Ca(OH)2】
向反应后的蒸发皿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总结规律
【(少数)金属氧化物+水→(可溶性)碱】
其他一些金属氧化物也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碱
【Na2O+H2O=2NaOH
BaO+
H2O=Ba(OH)2
K2O+H2O=2KOH】
怎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间的转化?
Ca→CaO→Ca(OH)2
【2Ca+O2=2CaO
CaO+H2O=Ca(OH)2】
注意
不是所有的金属氧化物都能和水反应;可溶性碱对应的金属氧化物能和水直接化合,如Na2O、CaO、K2O、BaO;不溶性碱对应的金属氧化物不能和水化合生成碱,如CuO、Fe2O3等。
【少数金属氧化物可以转化生成可溶性碱】
(1)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规律
①金属单质+氧气→金属氧化物
②金属氧化物+水→碱
【CaO、Na2O、K2O、BaO】
(2)非金属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1.将一定量的铝粉和氧化铜混合加热,生成铜和氧化铝。充分反应后,为了检验氧化铜是否完全反应,取反应后的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再将铁片插入溶液中。下列现象中,能说明氧化铜没有完全反应的是(
C
)
①加入稀硫酸后,有气泡生成 ②加入稀硫酸后,没有气泡生成
③加入稀硫酸后,溶液中有红色不溶物出现
④插入溶液中的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A.只有②③
B.①③④
C.只有④
D.③④
2.下列物质的变化中,只有加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C
)
A.CaCO3→CO2
B.Zn→ZnSO4
C.CuO→CuCl2
D.KOH→KCl
3.金属活动性顺序反映了金属活动性的强弱。非金属也有活动性强弱的规律。非金属单质硫(S)、溴(Br2)、碘(I2)、氯(Cl2)及其化合物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I2+K2S=2KI+S↓
②Br2+2NaI=2NaBr+I2
③Cl2+2NaI=2NaCl+I2
④Cl2+2KBr=2KCl+Br2
由此推断,非金属单质S、Br2、I2、Cl2的化学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B
)
A.
S、Br2、I2、Cl2
B.
Cl2、Br2、I2、S
C.
I2、Br2、Cl2、S
D.
Br2、I2、S、Cl2
4.【2016·杭州】下列有关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分析合理的是(
C
)
A.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钠原子得到电子
B.反应物钠由分子构成,生成物氯化钠由离子构成
C.钠能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
D.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的氯化钠与家庭中食用的氯化钠化学性质不同
5.物质王国举行一场趣味篮球赛。某队由CO2、Ca(OH)2、CuCl2、HCl、Fe五名“队员”组成,队员只能将球传递给可以与自己发生化学反应的队员。比赛中,由CO2“队员”先发球,其他“队员”间传接球,最后由CuCl2“队员”投篮进球完成一次有效进攻。场上“队员”位置及传球路线如图所示。(1)B位置“队员”代表的物质是铁(或Fe);
(2)为实现“快速进攻”,Ca(OH)2除传球给A位置的“队员”外,还能直接传球给CuCl2(或氯化铜)“队员”(填物质名称或化学式);
(3)写出连线①代表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观察分析硫磺及硫的燃烧
归纳非金属与氧的反应规律
观察分析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归纳金属氧化物与水的反应
归纳非金属与其他化合物的转化
观察分析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归纳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观察分析生石灰与水的反应
归纳金属氧化物与水的反应
归纳非金属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
引导观察分析硫磺及硫的燃烧
引导归纳非金属与氧的反应规律
引导观察分析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引导归纳金属氧化物与水的反应
引导归纳非金属与其他化合物的转化
引导观察分析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引导归纳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引导观察分析生石灰与水的反应
引导归纳金属氧化物与水的反应
引导
指导完成学以致用
【课堂练习】
1.元素M的氧化物化学式为MO,在此氧化物的水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后变红,则元素M可能是(
D
)
A.铜元素
B.钠元素
C.硫元素
D.钙元素
2.如图表示了初中科学中一些常见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利用反应①可制得烧碱
B.圈Ⅰ中发生的反应都是分解反应
C.反应②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D.圏Ⅱ中的化学反应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3.某物质
X
可发生如下反应,则
X
可能是(
C
)
①X+酸→盐+水
②X+水→碱
A.SO2
B.Fe2O3
C.CaO
D.KOH
4.甲、乙、丙、丁都是含碳的物质,它们有如下关系:①甲与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乙;②乙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丙;③常温下丁能分解生成丙。则甲、乙、丙、丁分别是(
B
)
A.C、CO、CO2、CaCO3
B.C、CO、CO2、H2CO3
C.CO、C、CO2、CaCO3
D.CO2、C、CO、H2CO3
习题训练
知识应用与理解
【课堂总结】
不同种类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见动图
知识小结
总结概括
【教学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5
物质的转化
第1课时
学案
课题
2.5
物质的转化
第1课时
章
2
学科
科学
年级
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通过学习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掌握物质间相互转化的规律2.能利用物质转化的规律寻找制取物质的方法方法与过程目标:学会有关制取物质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养成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2.通过学习,使学生接受物质是变化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教学重点】
1.推导出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2.注意每个实验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
【教学难点】
实验操作的准确和规范性
【导学方法】
讨论分析,探究实验,考点精讲,讲练结合,课后巩固
【课前预习】
一、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1.有的非金属可以转化为________2.非金属氧化物可以转化生成________,不稳定的酸受热分解后又重新生成________二、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3.有的金属与非金属可以发生反应,转化成________4.某些金属氧化物可以与水反应生成________5.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规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探究
【新知导入】
不同种类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是如何相互转化的?
【合作探究】
一、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1.硫的外观如何?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化学方程式?2.还有哪些非金属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总结归纳非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规律?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现象如何?原因分析?化学方程式?4.还有哪些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反应规律?5.归纳非金属与其他化合物的转化?6.观察分析硫与铁粉的反应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7.对硫与铁粉的反应进行解释8.还有哪些金属与非金属可以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反应规律?9.生石灰与水的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10.还有哪些金属氧化物可以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反应规律?11.归纳总结非金属与其化合物的转化12.练一练:(1)元素M的氧化物化学式为MO,在此氧化物的水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后变红,则元素M可能是(
)A.铜元素
B.钠元素
C.硫元素
D.钙元素(2)如图表示了初中科学中一些常见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反应①可制得烧碱B.圈Ⅰ中发生的反应都是分解反应C.反应②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D.圏Ⅱ中的化学反应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3)某物质
X
可发生如下反应,则
X
可能是(
)①X+酸→盐+水
②X+水→碱A.SO2
B.Fe2O3
C.CaO
D.KOH(4)甲、乙、丙、丁都是含碳的物质,它们有如下关系:①甲与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乙;②乙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丙;③常温下丁能分解生成丙。则甲、乙、丙、丁分别是(
)A.C、CO、CO2、CaCO3
B.C、CO、CO2、H2CO3C.CO、C、CO2、CaCO3
D.CO2、C、CO、H2CO3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堂练习】
1.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会发生化学反应并伴随颜色变化。下列现象中,主要是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引起颜色变化的是(
)A.切开的苹果变成咖啡色
B.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C.银白色的铁钉变成红棕色
D.白色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2.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食用,内层是用铝箔包裹并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有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可使外层两包化学物质发生反应,此时便可对内层食品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的最佳选择是(
)A.浓硫酸和水
B.生石灰和水
C.石灰石和水
D.氯化钠和水3.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
)4.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生石灰样品变质情况,同学们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分析和结论不正确的是(
)A.该样品已完全变质B.液体丙呈红色或无色C.该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钙D.白色固体甲可能为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5.在一定条件下,下列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H2O2→O2
B.CO2→CO
C.S→H2SO4
D.P→P2O56.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乙既能与甲反应又能与丙反应的是(
)7.(2016,杭州)向一定质量的甲中逐渐加入乙至过量,此过程中溶液的溶质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能用如图曲线表示的是(
)8.下列操作中能使溶液的pH减小的是(
)①在水中通入二氧化硫
②在水中加入生石灰
③在稀硫酸中逐渐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④向水中不断的吹气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9.下列各转化关系中,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
B.
C.
D.10.酸雨的危害很大,硫酸型酸雨的形成有以下两种途径:(1)正常雨水略显酸性,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pH<5.6的降水称为酸雨,它会使土壤酸化,施用适量________可改良酸性土壤。(3)SO2通入碘水(I2的水溶液)会生成硫酸(H2SO4)和氢碘酸(HI),我们可利用此原理来测定空气中SO2的含量。SO2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SO2
H2SO4。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对“铁粉和硫反应”所作的改进实验。用烧红的玻璃棒接触纸筒后混合物剧烈反应,玻璃棒移开后反应继续进行直至底部,由此可知该反应是一个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为确保冷却后的生成物不能被磁铁吸引,实验中的硫粉要稍微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小亮在做家庭小实验时,欲探究从资料上获知的:家用发酵粉(主要成分是NaHCO3)在焙制糕点时,受热分解成Na2CO3、CO2和水而使糕点发酵的原理。请你结合他的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小亮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装置,还备了一瓶石灰水。你认为装置________(填序号)比较合理,在实验中烧杯内壁上可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2)证明烧杯内有CO2气体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3)干粉灭火剂的主要成分也是NaHCO3,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4)如果Na2CO3中混有少量的NaHCO3,欲除去其中的NaHCO3,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13.课外小科约老师继续探究铁粉和硫粉反应的实验:他们各自取一定量的铁粉和硫粉均匀混合后堆放在石棉网上,在其中插入烧红的玻璃棒,反应立即发生。拿掉玻璃棒后,反应继续剧烈进行,反应过程中有少量刺激性气味的气体X产生。反应结束后,都得到了黑色固体。老师得到的黑色固体不会被磁铁吸引,而小科的却会被磁铁吸引。(1)铁和硫的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2)气体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3)对比老师的实验结果,小科猜想自己得到的黑色固体可能是有剩余的铁或有生成的四氧化三铁。小科想验证是否有铁剩余。老师启发小科:硫化亚铁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硫化氢气体,该气体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于是,小科认为正确连接如图所示的三个装置并进行实验,如果a处有水压出,就能验证有铁剩余。①小科依次连接各装置的导管口:e→________(填“c→d”
或“d→c”)→b→a。②老师指出设计不够合理,不能就此验证猜想。请你帮小科说出不够合理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小科改进了实验设计,继续进行探究……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答案】非金属氧化物
2.【答案】酸
非金属氧化物
3.【答案】化合物
4.【答案】碱
5.【答案】①金属单质+氧气→金属氧化物
②金属氧化物+水→碱
合作探究:
(1)【答案】D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B
课堂练习: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B
4.【答案】A
5.【答案】C
6.【答案】C
7.【答案】D
8.【答案】D
9.【答案】C
10.【答案】(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的溶液显酸性
(2)熟石灰
(3)SO2+2H2O+I2=H2SO4+2HI
11.【答案】放热;确保铁粉完全参加反应
12.【答案】(1)B
有水珠生成
(2)把烧杯倒转过来,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3)NaHCO3受热后分解生成大量可以灭火的CO2
(4)加热
13.【答案】(1)放热
(2)SO2
(3)c→d
反应前锥形瓶中含有空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