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练习
训练1
在日本,一位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郊游,父亲钓鱼,儿子在一旁玩耍。
在离湖边不远处,有一个很深的大坑。孩子好奇,自己偷偷摸索着下到坑里。玩了一阵子后他发现,大坑离地面很高,下来容易上去难。
于是他不得不求助正在钓鱼的父亲:“爸爸,爸爸,帮帮我,我上不去了!”但他没有得到回应。其实,此时此刻他知道他的父亲正在距离他不远的地方钓鱼,他没有想到,父亲会对其求助置之不理。于是,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愤怒。他开始直呼父亲大人的名字。他的父亲还是置之不理。
这时,天渐渐地黑下来,出于恐惧和无助,他的第二个反应是哭泣,又哭又喊,足以令做父亲的揪心。结果得到的反应还是沉默。之后,他不得不自己想办法了。他在坑里转来转去,寻找可以上去的地方,
终于,他发现在坑的另一面,有几棵可以用于攀缘的小树。他艰难地爬上来。
此时此刻,他发现父亲还在那里叼着烟卷,悠闲地一动不动地钓着他的鱼。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顽童,没有抱怨,更没有愤怒,而是径直走到父亲身边,自豪地对父亲说:“老爸,是我自己上来的!”
1、给文章加个合适的题目,并填在文章形状的横线上。
2、儿子发现危险知道解决危机一系列的反应是什么?
第一个反应——(
)第二个反应——(
)
儿子最后的办法——(
)
3、父亲为什么无论孩子怎样的反应都置之不理?他是怎么想的?
4、如果你也发生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你的父亲或其他大人会怎么做?
训练2
挑
书
重一百多斤的书压在六十多岁的父亲的肩上。
我几次请求父亲放下担子让我挑一气,都被顶了回来。没办法,我只得借着电筒发出的可怜的光跟在父亲修长的身子后面,背上背着装有几件衣服的旅行包和一把红色吉它,样子潇洒的要命。
我很清楚父亲此刻的心情。中学时我因母亲病逝,被迫从滇东北转学到滇东南就读。六年多来,父亲都是形单影只地过着独身生活,一大把年纪了,仍起早贪黑地劳作,其苦不言而喻。今年大学毕业,在众亲友的劝说下,我最后放弃了在昆明一报社工作的机会,到了离别多年的家乡。这一决定做出后,最高兴的当然是父亲了。“这回有个说知心话的地方了!”父亲逢人便说。
一路上,父亲重复着那句重复了很多年的话:“做人不要做浮漂草,要做水上捕鱼人。”碰上熟人问:“要干什么去?”他就抬高本来就很洪亮的声音:“秀才搬家——净是书。帮娃娃挑书到他舅舅家,请他家的客车送到城里去,明天娃娃就要到城里上班去了。”“这回算得了!”对方回敬了一声。“嗨!”
农村人的“要干什么去”是路上打招呼的客套话,今晚做的事又是父亲盼了很多年的,于是,在回话时父亲便理所当然的欣慰了一番,就好像辛苦几十年就是为了等这几句让人欣慰的话从心里流出来,以至于每个字都吐得相当有力,像钉子落到玻璃上一样,发出的声音乐曲般悠扬。尤其是那个“嗨”字。只可惜,父亲的身子摇出的每一个动作,都使我联想到“蹒跚”这个词,加之脚下不时地打滑,父亲几乎是踉跄而行了。
我没有再要求父亲让我挑一气了。这个时候,即使再加上一百斤,只要是书——能照亮我的人生之路的赋予我智慧的书,父亲也会固执地把它挑在肩上。我小心地跟在后面,看着被书的重量挤压成弓形的父亲的身子,眼里溢满了一种闪亮的东西,让我觉得满天都是星星,我也像是借着这满天的星星发出的光前进了。
希望赋予人的力量是何等巨大啊!
从今以后,我想我会更加珍爱这些书——即使不能为父亲做些什么。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让它像春风跟随种子一样跟着我——我忘不了这个雨夜,白发苍苍的父亲为我挑着沉重的书踉跄在一条又稀又滑的泥巴路上
1、父亲是个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2、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含义。
(1)“做人不要做浮漂草,要做水上捕鱼人”
(2)我也像是借着这满天的星星发出的光前进了。
3、摘抄几处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的表达作用。
训练3
父
亲
1984年,在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船上,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小女儿,去和在美国的妻子会合。一天早上,父亲正在舱里用腰刀削苹果,船却突然剧烈地摇晃起来,父亲不慎摔倒时,刀子扎在他胸口。人全身都在颤,嘴唇瞬间乌青。
8岁的女儿被父亲瞬间变化吓坏了,尖叫着扑过来想要扶他。父亲却微笑着推开女儿的手:“没事,只是摔了一跤。”然后轻轻地拾起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来,不引人注意地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锋上的血迹。以后三天,父亲照常每晚为女儿唱摇篮曲,清晨替她系好美丽的蝴蝶结,带她去看大海的蔚蓝。仿佛一切如常,而小女儿尚不能注意到父亲每一分钟都比上一分钟更衰弱、苍白,他远眺海平线的眼光是那样忧伤。抵达的前夜,父亲来到女儿身边,对女儿说:“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请告诉妈妈,我爱她。”女儿不解地问:“可是明天就要见到她了,你为什么不自己告诉她呢?”他笑了,俯身在女儿的额上深深留下一个吻。船到纽约港了,女儿一眼便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认出母亲,她喊着:“妈妈!妈妈!”就在这时,周围忽然一片惊呼,女儿一回头,看见父亲已经仰面倒下,胸口血如井喷,霎时间染红了整片天空……
尸解的结果让所有的人惊呆了:那把刀无比准确地洞穿了他的心脏,他却多活了三天,而且不为人知。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因为创口太小,使得被切断的心肌依原样贴在一起,维持了三天的供血。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医学会议上,有人说要称它为大西洋的奇迹,有人建议以死者的名字命名,还有人说要叫大神迹……“够了。”那是一位坐在首席的老医生,须发俱白,皱纹里满是人生的智慧,此刻一声大喝,然后一字一顿地说:“这个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1、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不为人知:_____________________
_洞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是个十分感人的故事。请用心阅读。
⑴“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一句中的“这”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这”是“奇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文章中画出父亲有意隐瞒自己受伤的句子,再说说父亲这样做的用意。
⑶“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请告诉妈妈,我爱她。”抵达前夜,父亲为什么这样讲?
3、老医生为什么把这个奇迹称为“父亲”?
训练4
母爱的力量
母女俩在家中洗澡,因淋浴器煤气泄露,她们几乎同时倒在卫生间里。恍惚中母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硬是一寸一寸地爬到电话机旁,发出微弱的呼救声,结果她们获救了。
一个年轻的母亲因患白血病缠绵病榻多时,身心越来越疲惫。她知道留给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就趁医生护士不注意的时候拼命地女儿编结了一件毛衣。毛衣结完藏在枕头下,人也从此进入半昏迷状态。后来她隐约听见护士的议论,知道不出三日将永远地离开亲人,心里倒也十分镇定。第二天忽听得病房外有鼓乐声,向床前守护的丈夫,丈夫只得告诉她:“再过两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学生们在操练。”年轻的母亲咬了咬牙说:“我要活过儿童节,我不能死在六月一日。不然,每到儿童节,女二想起这天失去母亲,她能高兴起来么?”果然,这个年轻的母亲在半昏迷状态下与死神周旋,时不时微睁开眼睛问一下,什么时候了?终于坚持到六月三日,她松了一口气:“好了,我要同你们说再见了。”说完指指枕头下,含笑而去。
还有一则故事说来更加揪心。这个母亲患有精神分裂症,时常发作,发作起来就用脑袋撞墙,头破血流也不止。也许是遗传的缘故,她的第二个儿子也得了这种病,而且更加严重。到大儿子准备成家时,她把小儿子送到精神病康复院,因为家太小,怕未来的媳妇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然而媳妇进门得知婆婆患有这种可怕的疾病时,非但不给予同情,反而生厌起来,也准备把她送到康复院。这位母亲知道了,对儿子说:“两个人一起进医院,这笔费用我们家承担不起。”无能的儿子却说:“那叫我怎么办呢?”这位患有精神分裂的母亲此刻清醒起来,不再说话了。第二天在儿子儿媳妇上班后,从窗口跳了下来。
是的,母爱是伟大的。在这种母爱的支持下,母爱富有超长的坚韧。超长的勇气,超长的镇定和超长的牺牲精神。这种超长的精神和意志,是人类得以繁衍,进步,纯洁的原动力。
但是,儿女们常常忘记这个简单的道理,非要到他们为人父母后才觉醒.那时,一切都晚了。
1、“恍惚中母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问题的严重性”指什么?
2、母亲为什么说“我要活过儿童节。”
?
3、这位患有精神分裂的母亲此刻清醒起来。这位母亲此时明白了什么?
4、“人类得以繁衍,进步,纯洁的原动力”是什么?
训练5
一张忘取的汇款单
工作后,我极少打电话给父亲,只是在每月领了工资后,寄500块钱回家。每次到邮局,我总会想起大学时父亲寄钱的情景。四年来,他每月都要将收废品挣到的一大把卷了角的零钱,在服务人员鄙夷的眼光中,谦卑地放到柜台上……
而今,我以同样的方式,每月给父亲寄钱。邮局的人,已经跟我相熟,总是说,半年寄一次多方便,或者你给父亲办个卡,直接转账,就不必如此繁琐地一次次填地址了。每一次,我只是笑笑,他们不会明白,这是我给予父亲的一个虚荣。当载着绿色邮包的邮递员,在门口高喊着父亲的名字,让他签收汇款单的时候,左邻右舍都会探出头来,一脸羡慕地看着他完成这一“庄严”的程序。
父亲会在汇款来到的前几天,就焦虑而又幸福地等待着。去镇上邮局取钱的这天,他会像出席重要会议一样,穿上最整洁的衣服,徒步走去。一路上,总会有人问,干什么去啊?他每次都扬扬手里的汇款单,说,儿子寄钱来了,去邮局取钱。对于父亲,这应当是一次幸福的旅程吧。别人的每次问话,都让他的幸福加深一次,而那足够他一月花费的500元钱,反而变得微不足道了。
汇款单上的附言一栏里,我和父亲当年一样,总是任其空着。我曾经试图在上面写过一些话,让父亲注意身体,或者晚上早点休息,但每一次写完,我又撕掉了。邮局的女孩子总是笑着问我:写得这么好,你爸看到会开心的,为什么要去掉呢?我依然笑笑,不做解释。这不是我们彼此表达关爱的习惯。
只有一次,邮局的女孩特意提醒我,说:建议你这一次在附言里至少写上一句话。我一怔。她继续说:等你父亲收到汇款的时候,差不多就到父亲节了,这句话,可是比你这500块钱重要多了。或许整个小镇上的人,都没有听说过父亲节,这样一个略带矫情的节日,只属于城市。但我很顺从地依照她的话,在附言栏里一笔一画写下:祝父亲节快乐。
但正是这张汇款单,父亲不知为何,竟忘了去取钱。两个月后,钱给退了回来。我打电话去问他。他说:忘了。我有些恼怒,因为自己写下了祝福,他不仅没有一句回话,竟是连钱也忘了取。去邮局补寄的时候,我气咻咻地讲给女孩子听。她凝神听了一会儿,插话道:我觉得未必是你父亲忘了,说不定他是想要将这张有祝福的汇款单留下做纪念呢。我愣住了,随即摆手,说,怎么可能呢,他从来都不是这样细心的人。
但父亲,的确是这样细心的人。而且,这个秘密,他自始至终对谁都没有讲过。那年春节,我无意中拉开父亲的抽屉,才看见了那张被他放入收藏盒中的汇款单。那句短短的祝福,父亲早已看到,且以这样的方式,藏进了心底。
1、我为什么要坚持每月用填写汇款单的方式给父亲寄钱?
2、怎样理解父亲取钱时的“庄严”程序?
3、儿子表面上很了解父亲,他真的很了解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4、文章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训练6
北风再起时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晚都没睡好。第二天一上班就匆匆给武汉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妈给你寄……”
儿子只漫不经心:“不要紧,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他絮絮不休,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搁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颤巍巍的:“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从他忘了关好的窗缝里乘虚而入,他还来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老人答:“雪还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乍起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七旬的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都有点发愣。
1、用自己的话讲讲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读短文,理解“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中的“亲情”在文中指的是什么?“这样的”指的是什么?
3、读完短文后,你想说些什么?
快乐练习参考答案
训练1
1、自己上来
2、愤怒;哭泣;有几棵可以用于攀缘的小树,他艰难地爬上来
3、他想让孩子自己想办法上来;他想从小锻炼孩子独立自主的个性,以免养成了依赖性
4、略
训练2
1、文中父亲是一个淳朴、勤劳的农民。他善良、正直、有点固执,深爱着自己的儿子。
2、做人不能虚浮,要脚踏实地,多做实事;
“我”感受到了父亲所给予我的激励,努力向前
3、“白发苍苍”、“修长的身子”、背“压成弓形”等。表现出了父亲的淳朴和勤劳,更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爱
训练3
1、不被人所知道了解;击穿心脏,使心脏损坏.
2、(1)“这”指父亲被腰刀精准的刺穿心脏,却奇迹的多活了三天,并且没让周围人发现;原因是这一现象是医学史上罕见的。(2)轻轻地拾起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来,不引人注意地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锋上的血迹;不让女儿害怕担心。(3)因为父亲知道,可能没有机会见到妻子了,自己支撑不了那么久了
3、因为能创造这个奇迹是因为有爱在支撑,这爱就是“父爱”。除了父亲,没有什么人有如此力量河意志力支撑自己到最后。
训练4
1、“问题的严重性”是指:两人的生命危在旦夕
2、她不想让女儿每年过六一时想起失去母亲而悲伤
3、明白了自己似乎是多余的,只会成为儿子的累赘
4、母爱
训练5
1、想让父亲充分满足儿子出息带来的虚荣。
2、父亲取钱的前后过程犹如登上人生的舞台给别人表演的过程,半生的谦卑,受人鄙视如今终于扬眉吐气了,儿子的出息给自己带来了无上荣光,这正是自己想要的,当然要“浓墨重彩”
3、不了解。儿子认为在汇款单附言栏里写问候的话不是父子间表达情感的习惯,可结果写了祝福语言的汇款单却被父亲当成了永久珍藏。儿子认为父亲不是细心的人,可结果父亲心细得让儿子吃惊。
4、既是对内容的概括,还暗含儿子对父亲情感关照的遗忘。
训练6
1、老王关心儿子,一上班就打给儿子电话,指指点点的,叫他注意保暖,却忘记了照顾自己一生的老母亲。当母亲打来电话时,老王打了一个喷嚏,老母亲忙叫他注意保暖,谈起多年前的事,老王听了,很后悔自己只想着儿子,却忘了生自己养自己的老母亲。
2、“亲情”文中指子女与父母之间亲密的关系。“这样的”指的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父母关心儿子,而儿子却不关心父母。
3、每个母亲都爱自己的子女,但子女长大后只记得自己的孩子,忘了自己父母,子女应该时刻牵挂自己父母,孝顺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