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日荷花别样红》教学设计
课题
映日荷花别样红
课型
综合探索
单元课时
1
年班级
五年级
学情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荷是夏天常见的一种植物,也可能因为常见而更难准确描绘,本课旨在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细心描绘荷,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绘画的基本造型能力,都知道荷花,大概了解荷的外形,但是很少用心去观察荷的外形特征,特别是对细节的留意。对他们来说,用水墨的方式创作有意境的荷花作品是有难度的。
教学目标
认知:了解荷花、荷叶的造型特点,欣赏与荷花有关的艺术作品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借物抒情的艺术表现形式。操作:用水墨画创作有意境的荷花作品,感受艺术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感知:通过欣赏创作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用水墨画表现荷花。
教学难点
用水墨画的方式创作一幅有意境的荷花。
教学媒材
教师用具:课件、中国画工具、范画
设施器材
小平台
学生用具:中国画工具
助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学习活动
助学方法
设计意图
生成记录
组织教学
检查水墨工具的摆放,将毛笔放在笔架上,剩余的宣纸放在抽屉中。
这节课的美术工具较多,良好的习惯对完成作业很有帮助。
过程步骤
一、示范导入,感受墨色1、师:在前面的几册我们画过中国画,知道墨分五色,即焦、浓、湿、淡、清(出示课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我们画粗线条可以这样画(师画荷叶)。用的是什么笔锋?(侧锋)。画细线就可以用中锋(边说边画荷叶)。2、猜猜这是什么?很多摄影师将盛夏荷塘美景展现出来(欣赏摄影作品),这里花美,诗更美(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今天我们就随着宋代诗人杨万里走进美术课《映日荷花别样红》。(板贴课题)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一学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荷花。3、寓意:诗人写荷花,摄影师拍荷花,画家也喜欢画荷花,荷花为什么让大家喜欢呢?二、欣赏作品,感受笔意1、荷叶:(1)欣赏不同形态的荷叶A了解基本型。我们从相对简单的荷叶开始画(出示荷叶图)你看到了怎样的荷叶?
B还有怎样的荷叶?(出示不同角度的荷叶。(2)试画。请你试着画一张不同角度的荷叶。(3)画后与分发名家的作品进行比较,说感受、发现不足师:看看桌上名家的作品,再看看自己的荷叶,你觉得如何?(4)师示范画荷叶。师:画好看似简单的荷叶也不容易啊!回过头再看看老师的荷叶,看着随意,可注意了边缘线的不规则,与叶片的长短。如果我要继续添加荷叶,你们会给我怎样的建议?添画淡墨的侧面的荷叶。注意叶片的长短变化就能表现侧面的荷叶。(4)老师这儿还有几幅荷叶,画法上有什么不同?出示干画法的不同形态的荷叶。3、荷花(1)师:荷花,又该怎样画呢?也先来欣赏。(出示全开的荷花)(2)出示半开的荷花、花骨朵。师:这两张是怎样的荷花?说说花瓣的形状。欣赏还有雨中、风中的荷花。(3)师示范没骨法画荷花。(出示勾勒法的荷花)(4)学生画荷花三、走近大师,感受意境1、师:荷花千姿百态,风情万种,来看看大师画的作品?(出示:残荷和潘天寿的《露气》)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荷叶?感觉这样的荷花带给你怎样的心情?一幅残荷凋零,气氛苍凉肃静;一边蓬勃如云的荷叶,一支尖尖小荷露出脑袋,另一边两支瘦长的莲茎,托起两片倒挂的莲叶,盛着一朵清新雅致的荷花,两朵情韵生动、高低不平的荷花遥相呼应。2、这就是——意境。通过形象的描绘而表现出来的画境和情调(出示),就是中国传统绘画追求的最高境界——意境。不同时间、不同环境的荷花,利用不同的笔墨和用笔,能更好地表现意境。3、如何让老师的画更有意境?你打算如何让你的荷花更有意境呢?4、教师题字,盖印章。展示完整的作品。四、学生作业,描绘荷花试着画一幅有意境的荷花作品。教师巡回指导。五、作品展示,交流评价你最喜欢谁的作品?对自己的作品最满意的是哪部分?从造型意境等方面进行评价六、拓展延伸,体会多样欣赏其他形式的荷花艺术作品。
演示法陶冶法练习法发现法、探究法现场教学法发现法演示法归纳总结法问题质疑法
复习笔锋感受运笔是提、按的变化,不经意间,教师绘就荷叶。让学生对不同形态的荷叶进行对比,探究在中国画中的表现。学生自我探究,发现他们在绘画中遇到的问题,能促进他们的进步。观看美丽的图片分析讲解荷花的外形特征再通过手中的毛笔准确描绘,激发和引导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中,培养他们获取新知的能力。从大师绘画作品中感受绘画的意境,同时观察用笔、用墨等方法,为后面的创作做准备。题字和印章是中国画的必要组成部分,应重视这方面的演示。体会美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1、生:由于笔中含水量的差异造成的。学生仔细看老师的用笔。2、生:荷叶
3、生:荷花的“荷”与“和”谐音,象征和合如意。荷花又叫莲花,“莲”与“连”又谐音,有连年有余、连生贵子的寓意。A圆圆的外形,呈放射状的叶脉,不规整的边缘线。(3)生1:水不能太多,得刮一刮。生2:淡墨不够淡,浓墨又太浓。勾叶脉没有掌握好干湿。生3:太死板,不灵动。(1)生:花瓣形状上尖下圆,颜色渐变,能看到黄色的莲蓬,部分叶片耷拉下来。叶柄有弯曲与直的。3、生:添加花骨朵、蜻蜓、小虾、青蛙,注意高低错落,疏密变化、留白,墨色浓淡。
板书范作
映日荷花别样红造型
意境
课后反思
小学美术第十册《映日荷花别样红》是一堂国画课,一般美术老师不太喜欢国画课,一来学生的对国画技法学习程度不一,而且让小学生很深入地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那可是有一定难度的,二来比较考验教师的国画功底。准备了许久,终于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搬到真正的课堂,自认为课堂气氛还算热烈,学生被我的热情洋溢所吸引着,他们兴致勃勃地跟随着我的节奏,争先恐后地完成每个环节的学习任务。课堂活动比较丰富,让学生陶醉在荷花的世界,体验着笔墨的乐趣,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回顾我的课,发现整堂美术课的深度还不够、创新还不够。并且给自己提出了一个疑问:“传统和现代是否要结合?”
在《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一课里,我以传统的国画贯穿于整堂课,教学重点放在了传统笔墨的技法,通过学生体验,师生对比,与大师互比等环节将笔墨技法教授得耳熟能详,但是试想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是不是真正感受到中国传统笔墨的精髓呢?其实小学生只能初步感受笔墨在特殊的宣纸上产生的特殊效果,只能感受到不同工具带来的新奇感觉,那么为何不让学生这种新奇感发挥得更艺术一点呢?其实可以放开对学生的笔墨的强调,让学生用单纯的思维来感受中国画,体验笔墨,从而进行再创新作业,如可以让学生画画心中的荷花,不限笔墨、不限颜色,也许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更加具有艺术性,而且释放了学生的兴趣点,也许这样才真正让学生通过传统的笔墨触摸到了真正的艺术。
通过这节课,让我认识到美术课的形式是多样的,但其关键还是对教材的把握和创新,以及对教学环节设计的反复斟酌。我相信通过对这堂课的反思,会加大我对美术教学研究的动力,我会继续在美术教育这片沃土里努力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