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场景歌
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4幅不同的场景中,以歌谣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在朗朗上口的朗诵中,欣赏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的数量词表达方式。
全文分4个小节,每节通过描绘4个景物组成场景图,分别为海港军舰图、乡村田园风光图、公园景色图和少先队员活动图。
第1节是一幅海港军舰图。在蔚蓝的大海上,翱翔着白色的海鸥,近处有小巧的帆船,远处有庞大的军舰,军舰静静地停泊在港湾。
第2节是一幅乡村田园风光图。画面中有稻田,有鱼塘,有一排排垂柳和美丽的花园。
第3节是一幅公园景色图。画面中有小桥流水,有茂林修竹,小山清幽,鸟鸣不绝。
第4节是一幅少先队员活动图。一群少先队员举着队旗,吹着铜号,开展有意义的少先队活动,清脆的欢笑声撒了一路。在本节中,少先队员是用“红领巾”来代指的。
本文节奏感强,朗朗上口,适合打节奏朗读。
1.会认“帆、艘”等生字,会写“处、园”等生字,会写“花园、石桥”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场景展示的美丽景色。
3.背诵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4.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仿照课文,尝试用数量词描述熟悉的事物。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感知数量词的运用。
教学难点
用数量词描述熟悉的事物。
1.识字和写字教学
图文结合识字:本课有的生字出现在表示景物名称的新词中,可以采用图文对照的方式呈现。呈现一个场景图,找出场景图中的景物,并给出相应的词语,将词语和具体景物对应起来。
形声字识字:本课生字以形声字为主,在识记生字时,要充分利用形声字的特点,采用多种方式,灵活识记。比如,“艘”和“舰”,偏旁相同,引出舟字旁表义,知道舟字旁的字一般和船有关,形成形声字的形旁表义的认识。
在拼读“艘、翠”时,采用指名读,同伴倾听、纠正的方式读准平舌音。
本课会写的生字,从结构上分,有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上下结构、独体结构,教学时可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左右结构的生字,发现左右两部分的占格大小及笔顺的穿插。重点讲解全包围结构的字的书写顺序。
2.朗读指导
本文描绘了四个场景图,以儿歌的形式分4小节呈现,语言整齐,节奏明快。教学时要注意强调“一”的不同变调,以及短语间的停顿、节奏快慢。引导学生打乱顺序,重组短语,进而发现“押韵”规律。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感受场景画面美,体会不同事物需要用不同的数量词表达。
3.迁移运用
除了学习积累文中的数量词外,也要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数量词,由文中事物逐步拓展到说一说教室乃至生活中的事物。
1.让学生预习课文,借助拼音读课文,自学生字。
2.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1.会认“帆、艘”等生字,会写“处、园”等生字,会写“花园、石桥”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场景展示的美丽景色。
板块一 情境导入,初知景物
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跟随课文去进行一次研学旅行,途中,我们会看到很多美丽的风景。让我们启程吧!(课件出示一群少先队员去旅行的场面图片)
2.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在听的同时,用铅笔在文中的景物下面画横线。
3.教师读后,随机点名回答此问题。(至少请四名学生,每名学生各回答一节课文描述的景物)
4.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引导并相机出示课件,呈现正确答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对学生关于生字的发音问题进行指导,并让学生进行范读,让学生掌握读音,如“翠”是平舌音,“领”的声母是边音。
第一节:海鸥 帆船 军舰 港湾
第二节:鱼塘 稻田 垂柳 花园
第三节:小溪 石桥 翠竹 飞鸟
第四节:队旗 铜号
“红领巾”
欢笑
板块二 识记生字,朗诵课文
1.学习第1节。
(1)全班齐声诵读课文第1节,要求:发音准确。
(2)课件同步出示课文第1节内容。
(3)过渡:同学们读后有没有发现加点字“一”是我们的老朋友,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一”的变调啦,哪位同学能给大家复述“一”的变调规律?(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相机表扬或提示、指导)
“一”字本调是一声,
一二三声前面变四声,
四声前面变二声,
词语中间念轻声。
(4)请一组学生范读第1节,提示朗读者注意发音准确。其余学生注意听,听后指出朗读者的错误发音,并示范正确发音。
(5)呈现书写视频或教师范写本节中要求会写的字“处”,同时重点讲解书写时的注意事项和方法。
“处”的第二笔横撇的折点抵竖中线;捺从横中线起笔,笔程长,捺脚低;点收笔于横中线。
(6)过渡: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棒,下面我们一起观察这几个生字,看能否帮助我们总结识字的规律。(同步出示课件,呈现“帆、艘、舰”三个字)
(7)学生齐读这几个生字。
(8)引导学生对这几个生字进行分解,再观察生字读音和除部首外的部分的读音,引导学生回忆一年级下册所学的形声字,再次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声的特点。
形声字
帆 巾 + 凡(an) fān
艘 舟 + 叟(ou) sōu
舰 舟 + 见(an) jiàn
部首—形旁 声旁(韵母)
艘、舰——
舟字旁,与船有关——形旁表义
(9)引导学生自主识记“军”字,进行方法大比拼。(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鼓励为主)
军
加一加:冖
+
车
组词法:军队 大军
……
2.学习第2节。
(1)学生齐读课文第2节,注意平翘舌和边音。读后相机指导读音。
(2)请学生找出本节中要求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
(3)教读本节中的生字“稻、园”,并指导生字识记。其中,可以利用图文结合让学生明白“禾”的表义功能,帮助学生理解“稻”的含义。讲解“园”的声旁“元”表音的作用,加深学生对形声字特点的理解。
稻:禾部——与禾苗有关。
园= + 元(yuán)
(4)指导本节中要求会写的字“园”的书写。
国字框上下同宽,“元”的第二横在横中线上侧,竖弯钩的竖在竖中线右侧。
3.学习第3节。
(1)男生齐读课文第3节,女生注意听发音。(注意q、x的发音,平翘舌发音,前后鼻韵的发音,鼻音的发音)
(2)男生齐读课文结束后,女生指出男生在朗读中的错误读音,教师相机指导。
(3)指导认读和识记本节中要求会认的字——“翠”。
由于“翠”的字形相对较难,不易从字形上联想到字音和字义,可从图画入手。
①出示“翠竹”的图片,让学生形象感知翠竹的绿,明白“翠”表示绿色。
②通过展示“翠鸟”的图片,让学生通过翠鸟的羽毛特色,从而明白“翠”字上边“羽”字头的表义功能。
(4)指导识记和书写本课中要求会写的字“桥、群”。
桥:“木”捺画改点,“乔”的三撇写法各不相同:起笔撇要平,第三笔撇往左靠,与木字旁穿插,第五笔撇写作竖撇。
群:左右宽窄相当,两部分横画等距,左边横画紧凑,右边横画长短不一,中横最短,下横最长且起笔在竖中线上。
4.学习第4节。
(1)请女生读课文第4节,男生认真听并指出错误。(注意后鼻韵和边音的发音)
(2)指导认读和识记本节中要求会认的字。
①通过反复朗读,识记“队”的拼音。
②利用形声字特点识记“铜”的字音和字形;运用组词法识记“号”的读音。
铜= 钅 + 同tóng
(表义,和金属相关) (表音)
号:符号、句号、逗号。
(3)指导认读和识记本节中要求会写的字“旗、铜、号、队、领、巾”。
旗:右上撇与“其”字要紧凑,“其”字横与横之间要等距。
铜:“钅”第二笔是横,“同”字首笔竖在竖中线上。
号:上大下小,长横在横中线稍上,竖折钩的竖短而微斜,第一个折与“口”同宽,钩在竖中线顿笔出钩。
领:左窄右宽,左部第二笔是点,“页”横画起笔在竖中线上,竖靠竖中线,长撇伸向“令”下方。
巾:居中,第三笔竖压在竖中线上,稍长。
5.学生自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刚才讲解的生字。
6.采用同桌互读、组内读、全班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再次感受课文描绘的景物。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1.背诵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2.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仿照课文,尝试用数量词描述熟悉的事物。
板块一 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检验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
2.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研学活动中已经看到了很多景物,今天我们一起来总结它们分别表现了什么场景。
第一节:海鸥 帆船 军舰 港湾 海港军舰图
第二节:鱼塘 稻田 垂柳 花园 乡村田园风光图
第三节:小溪 石桥 翠竹 飞鸟 公园景色图
第四节:队旗 铜号 “红领巾” 欢笑 少先队员活动图
3.请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场景图的具体内容。(分组回答,教师引导)
(1)学生思考,然后分组交流,组内轮流描述场景图,听的同学进行补充和纠正,让描述更完整、更生动。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每组派代表描述场景图,教师指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达内容的准确性。
昨天在研学活动中,我们来到海边,看到了一只海鸥在天空中飞翔,近处有小巧的帆船,远处有庞大的军舰,军舰静静地停泊在港湾;来到乡村,那儿有鱼塘、稻田,还有一排排的垂柳以及一片美丽的花园;来到公园,公园有一条小溪,溪上有一座石桥,溪边有一丛茂密的竹林,天上一群鸟儿飞过;我们看到一群少先队员在举行活动,
他们举着一面队旗,吹着铜号,清脆的欢笑声撒了一路。
4.全班再读课文,读的同时在脑海中想象画面。
5.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尝试根据场景图提示背诵课文。
6.采用小组齐背、学生单独背等形式,比赛看谁背得最流利。
板块二 感知数量词,迁移运用
1.在学生熟读背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本课出现次数最多的词语类别——数量词。
2.让学生找出本课出现的数量词。(教师引导明确)
一只 一条 一艘 一处
一方 一块 一行 一片
一道 一座 一丛 一群
一面 一把 一队 一片
3.让学生合上书,结合课件中的相关数量词,说说本课中数量词的搭配。
4.抓住“一队‘红领巾’”,提出问题:我们平常都说“一条红领巾”,而课文中却说“一队‘红领巾’”,数量词使用是否有误?
5.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
我们都知道少先队员戴红领巾,平时说的红领巾是指少先队员戴的红领巾,而课文中的“红领巾”用了引号,表示的是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员们。所以使用正确。
6.介绍对于同一个事物,量词使用不同的情况。
(1)请学生翻到教材的课后习题第二题,读读气泡内文字后说说你的发现。
(2)抓住“海鸥”和“飞鸟”这两个同类事物使用不同的量词的情况,引导学生明确在表示一只鸟和很多只鸟的时候,量词的使用有差别。
(3)过渡:“海鸥”和“飞鸟”都是鸟,在量词的使用上一个用了“只”,一个用了“群”,表示了数量的不同。大家还知道哪些同一事物使用不同量词的情况呢?
(4)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指导。
一粒米 一堆米
一个人 一群人
(5)出示课后习题第二题的内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积累来说说这些事物还可以使用哪些量词,与同桌讨论交流。
(6)学生自主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7.介绍同一个量词可以搭配不同事物的情况。
(1)出示本课中涉及到的数量词,让学生回忆还有哪些事物也可以用到这个数量词。
(2)过渡:有的量词相当好动,交友很广,可以跟很多事物搭配,比如“个”,我们可以说“一个人”“一个苹果”“一个问题”等等。这篇课文中,也有一些量词是这样的,你知道它们还跟谁是好朋友吗?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思考,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指导。
一只( ) 一只( )
一块( ) 一块( )
一把( ) 一把( )
8.过渡: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数量词,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我指你说”的游戏。游戏的玩法是我指一样东西,大家就用数量词来说一说。比如,我拿出尺子,问大家“这是什么”,大家需要回答我“这是一把尺子”。在回答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正确数量词哦。
9.师生游戏,适时纠正数量词误用的情况。
10.组内学生互问互答,然后在讲台上给全班同学表演,看看哪个小组更厉害。
板块三 课堂小结,迁移运用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引导学生结合结构图示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和背诵。
场景歌用好量词
2.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欣赏了美丽的风景,学习了数量词,掌握了几种识字方法,还写了一手好字。下面请同学们做一个小练笔: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仿照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写一写,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完成对应训练。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识字课文相对来说,趣味性较低,容易枯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着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是将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场景图中,所以,在教学中,可以用假日旅游的方式来导入课文,并恰当地配以图片,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效果应该会更好。在教学中就要注意精心设计衔接语,帮助学生进入情景。
2.多种形式,学习数量词。在数量词的教学中,除了结合本课的内容,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一方面,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积累了一定的数量词;另一方面,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也会遇到很多数量词的现象。因此,在进行引导的时候,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和迁移,将知识与运用进行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也可以引导学生去积极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