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 3 拍手歌 教案(2课时 含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识字 3 拍手歌 教案(2课时 含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09 09:0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 拍手歌
本文以儿童熟悉的拍手游戏为活动形式,串起了8种动物的生活场景。儿歌共10节,开头与结尾3个小节相互呼应,中间6个小节分别介绍孔雀和锦鸡,展翅翱翔的雄鹰,成群的大雁,丛林中的猛虎,啼叫的黄鹂和百灵鸟,憨态可掬的大熊猫。
儿歌主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动物形象更加亲切可爱,富有童趣。与之相应的是文中的插图,呈现了动物之间、人与动物间和谐共处的场景。儿歌可以让学生认识并了解一些动物,懂得“人与动物是朋友”,从而产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儿歌共10小节,句式整齐,从“你拍一,我拍一”到“你拍十,我拍十”,一节一韵,语句简短,节奏轻快,充满了儿童情趣,适合学生拍手朗读。拍手歌的形式可以让学生乐于积累、背诵课文。
1.通过图文结合、归类识字、字理识记等方法,会认“世、界”等生字,会写“歌、写”等生字,了解“隹、鸟”偏旁表义的特点,会写“写字、丛林”等词语。
2.在正确、连贯朗读儿歌的基础上,采用自拍自读、师生、组组对拍对读等方式,让学生读出儿歌的节奏,熟读成诵,体验儿歌带来的快乐。
3.了解动物特点,感受动物生活的自由、快乐,从而激发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1.通过图文结合、归类识字、字理识记等方法,会认“世、界”等生字,会写“歌、写”等生字,会写“写字、丛林”等词语。
2.通过各种朗读形式,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了解“隹、鸟”偏旁表义的特点。
1.识字和写字教学
可利用归类识字法,让学生知道文中“隹字旁、鸟字旁”的字,与鸟有关。引导学生用加一加识字的方法识记“孔”。适当运用字理识记“界、翔、丛、灵、猛、休”。利用对比法识记“锦”,反义词法识记“深”。
会写字教学中,引导学生复习“一看、二记、三忆”的书写方法。提醒学生“歌”的左部为上下结构,“深、猫”左窄右宽,注意反犬旁的书写。“歌、朋”左右基本等宽,“丛、熊”上长下短。
2.朗读、背诵指导
在识字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朗读拍手歌。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课文规律,最终运用规律背诵课文。
3.理解运用
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认知,问问学生最喜欢哪个动物朋友以及喜欢的原因,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动物生活的自由、快乐,乐于主动关爱动物。
4.迁移运用
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动物的特点,根据本课所学拍手歌规律,创编新的拍手歌。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并圈出文中动物的名字。
2.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1.通过图文结合、归类识字、字理识记等方法,会认“世、界”等生字,了解“隹、鸟”偏旁表义的特点。
2.能准确、熟练地朗读儿歌。
板块一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游戏导入:同学们,你们都玩过拍手歌游戏吧?谁能给大家表演一段呢?(指名表演)
2.其实,拍手歌不只是游戏,它还可以帮助我们学到一些知识。(以学生的表演内容为例,介绍该拍手歌可以让学生学到些什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儿歌《拍手歌》(板书题目)里面就藏有很多知识,让我们一起来探秘吧!
3.师生齐读课题:拍手歌。教师提醒:“歌”是左右结构,左边是“哥”,右边是“欠”,“哥”是上下结构。
板块二 整体感知,趣味识字
1.创设情境。
(1)今天,我们要跟随《拍手歌》参观一个有趣的地方,(课件同步出示卡通图片:动物园大门)谁能说说这个地方是哪儿?(指名回答)
(2)同学们有没有去过动物园?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在动物园看到了哪些动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动物是什么?(指名回答)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去看看儿歌中的动物。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注意听生字的发音。教师读后,提示学生易错字音并单字示范读音。
“世”是翘舌音。“孔”是三声,后鼻韵。“锦”是前鼻韵。“彩”是轻声。“鹰、丛、猛、灵”是后鼻韵。“鹂、灵”是边音。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用铅笔圈画出儿歌中的动物名称。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回答不完整,则请其他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引导,同时视具体情况同步对发音问题进行指导)
孔雀 锦鸡 雄鹰 雁群
猛虎 黄鹂 百灵 熊猫
4.请学生思考锦鸡是鸡吗?(指名回答,再公布正确答案:锦鸡是鸟类)教师给学生大致讲述关于锦鸡的资料。
锦鸡是一种雉科动物,是白腹锦鸡、红腹锦鸡的统称。属鸟纲。
(1)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说说锦鸡的外表特点。再出示锦缎的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两图,说说它们色彩、纹理方面的相似之处。(引导学生发现两者颜色相似,色彩都非常艳丽,有花纹)
(2)请学生大胆猜测“锦”的意思,引导学生由“锦缎”和“锦鸡”色彩的相似之处得出“锦”是“色彩鲜明华丽”的意思。
5.小游戏:请学生帮这些动物找家。(课件出示卡通房子的图片,房子上分别标注鸟类、兽类。学生回答正确,该动物名称则可以进入对应的房子里;回答错误,则不能进去,这时请另一位同学帮忙回答)
鸟类:孔雀 锦鸡 雄鹰 大雁 黄鹂 百灵
兽类:猛虎 熊猫
6.请学生翻到课后习题第二题,认真观察加点的字,看看每行加点字的组成有什么共同点,和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1)指名回答,得出都有“隹字旁”的结论。
(2)教师讲解“隹”不是一个字,而是一个部首。并结合“隹”的字形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直观“隹”。
隹,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像鸟形。“隹”在古代指短尾巴鸟。很多与鸟有关的字都带有“隹”部。
(3)学生观察并找出第二行加点字的相同之处?
(4)请同学们齐读两遍第二行的三个词语。(生读)同学们能给这三种动物找家吗?(课件出示卡通房子“鸟类、兽类”,让学生给它们找家)同学们都快速的给它们找到家了,很棒!没错,“锦鸡、黄鹂、天鹅”都是鸟类,而且它们的名字中都有鸟字旁。可见,鸟字旁的字一般与鸟有关。
(5)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总结发现:含有部首“隹”和“鸟”的字,一般与鸟类有关。学生再次齐读这两行词语。
7.趣味记生字。
(1)猜字谜。课件呈现字谜,学生抢答,看谁回答得又快、又正确。若是学生回答不出,教师进行引导。
羊长羽毛。
火把山烧倒了。
一人靠着树。
两个小人手牵手,木棍上面齐步走。
(2)在学生回答正确后,教师相机对生字进行讲解,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如:“翔”是形声字,形旁是“羽”,表示鸟的羽毛,表示“鸟儿挥动翅膀飞翔”。(播放雄鹰在天空中飞翔的短视频)“休”是会意字,课件展示卡通图片(一人靠着树木坐着),引导学生理解“休”本义是“休息”,后引申为“停止”,课文中使用的是引申义。
再由学生出字谜,老师回答。(自由发挥)
(3)开火车。课件出示没有拼音的本课会认的生字并将顺序打乱,分小组用开火车的方式轮流读生字。
板块三 熟读课文,读出节奏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感受儿歌的节奏。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讲这首儿歌的节奏是怎样的?(指名回答,教师引导)
(1)请学生运用这个节奏,自由读课文,仔细观察,想想这首儿歌为什么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引导学生得出除第二句外,都押韵的特点)
(2)请同学们再次观察儿歌每节的前半句,你们发现有什么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了吗?(都是“你拍”“我拍”,数字从一到十依次变化)
2.多样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节奏)
(1)同桌间互读课文。
(2)全班同学齐读课文,朗读规则:男生读每句的前半句,女生读后半句。
(3)组内用拍手歌游戏读课文。
请同学们回家和家长玩本课的拍手游戏,还可以自己观察本课生字,编字谜,让家长猜哦。
第二课时
1.探寻方法,背诵课文。
2.了解动物特点,感受动物生活的自由、快乐,从而激发保护动物的意识。
3.会写“歌、写”等生字。
板块一 了解课文内容
1.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本文讲了哪些动物,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吧!
2.学生齐读课文。
3.学生自由读课文第2~7节,读后说说每句话怎么写动物的?(指名多位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动物世界很新奇
孔雀、锦鸡   
伙伴
雄鹰
飞翔云彩间
雁群
会写字
猛虎
生活在丛林深处
黄鹂、
百灵
爱唱歌
熊猫
在竹林中嬉戏
4.解疑。
(1)讲解“天空雁群会写字”一句。
课件展示“一只大雁”“两只大雁”“一群大雁”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理解“一群大雁”。再联系生活实际,说明一群大雁飞行时不同的布局,就像不同的字,进而讲解“一群大雁会写字”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通过图片或视频片段展示“雄鹰”和“猛虎”的形象,一个是空中霸主,一个是森林之王,指导学生诵读时要有力度。(范读并指名学生读)
(3)引导学生明白“黄鹂百灵唱不休”一句中的“唱”本是指人唱歌,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了黄鹂、百灵两种鸟的特点,说明它们的歌声悦耳。
5.请男生读课文倒数第三句,女生认真听并思考动物的共同点。
6.请女生读课文倒数一、二句,男生认真听并思考这两句讲了什么内容?(指名回答)
人和动物是朋友,我们要保护动物。
7.让学生思考和动物做朋友、保护动物,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学生自由交流并举手发言,教师引导、总结)
8.过渡:同学们,让我们齐读课文,再到文中去看看我们的动物朋友吧!
板块二 巧背儿歌前四节
1.过渡:同学们,这首儿歌要求背诵,上节课我们已经熟悉儿歌的节奏了,这节课又了解了儿歌的内容,下面让我们尝试背诵儿歌吧。
2.引导学生发现儿歌句与句之间的排列顺序,从一到十,除第一句与第八、九、十句首尾呼应,总领儿歌外,其余每句中都有动物名称。
3.让学生自行背诵第一句与第八、九、十句。(指名背诵)
4.第2~7节的前半句遵循“你拍二,我拍二”到“你拍七,我拍七”的规律。对第2~7节的后半句可采用填空方法识记背诵。
(
孔雀
)(
锦鸡
)是伙伴。
(
雄鹰
)飞翔云彩间。
天空(
雁群
)会写字。
丛林深处有(
猛虎
)。
(
黄鹂
)(
百灵
)唱不休。
竹林(
熊猫
)在嬉戏。
5.指名背诵全文。
板块三 书写指导,规范写字
1.课件呈现本课会写的字,学生齐读。
2.让学生根据字形结构给生字分类,指名回答,教师指导。
左右结构:歌、深、猫、朋。
上下结构:写、丛、熊。
独体结构:六、九。
半包围结构:友。
(1)指导本课左右结构的会写字,提醒学生注意左右两部分的宽窄和高低。
歌:左右宽窄相当,右边稍高。“哥”上面的“可”去钩,“欠”首撇略高,“人”的撇起笔横中线,伸向“哥”。
深:左窄右宽,顶部左右齐平,底部左高右低,右部横笔在横中线上,竖笔紧贴竖中线右侧。
猫:左窄右宽,顶部左右齐平,底部“苗”略高,反犬旁末笔撇从横中线上起笔,“苗”第四笔竖和横折的横分别在竖中线、横中线上。
朋:左窄右宽,两个“月”字分列竖中线左右,“月”中两短横分布在横中线上下。
(2)指导本课上下结构的会写字,提醒学生注意上下两部分的比例。
写:上部扁平,竖折折钩横笔的折在横中线上,末横写长。
丛:上大下小,左“人”小,右“人”大,“一”居下居中,收笔于捺脚内侧。
熊:上大下小,“能”左右齐平,四点底上合下开,左点偏左,第二、三点分写在竖中线左右,末点偏右。
(3)指导本课独体结构的会写字。
六:首笔点在竖中线上,长横起笔在横中线上,左低右略高。下部撇、点分列竖中线两侧。
九:一共两画,注意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横折弯钩从左上格的横中线起笔,横左低右高,弯钩至竖中线右侧后延伸至右下格出钩。
④指导本课半包围结构的会写字。
友:首笔横在上半格居中,第二笔撇从竖中线上端起笔,撇向左下格。注意“又”的横撇横段写在横中线上。
3.学生用铅笔在田字格中描红。注意回忆口诀“一看、二记、三忆”,坐姿端正。(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4.教师对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并示范书写。
板块四 结合图示,回顾总结
1.课件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拍手歌
2.总结:同学们,通过学习这首儿歌,我们认识了新的生字朋友,结交了几位动物朋友,下面请同学们齐读儿歌,再去看看动物朋友吧!
1.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2.完成对应训练。
1.通过游戏,趣识生字。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动物朋友,同步认识个别生字的读音,再通过给动物朋友找家的游戏,让学生加深记忆,进而结合课后习题学习隹字旁和鸟字旁的表义特点。通过猜字谜的游戏,激发学生想办法识记字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利用拍手歌规律,引导学生发现妙处,找到背记技巧。第2~7节都涉及动物名称,采用动物名称填空的方式,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识记,从而背诵课文。
3.依据字形结构对会写的字分类讲解,讲解过程中注意对结构的分析和重难点笔画深入讲解,同步示范。再通过对学生描红时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讲解,及时纠错,加深学生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