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日月潭 教案(2课时 含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10 日月潭 教案(2课时 含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09 09:3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 日月潭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短文。全文注音,旨在让学生借助拼音来识字、朗读并感受日月潭的美。本文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我国台湾省”的日月潭风景的美丽。课文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接着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然后用清晨、中午两个特写镜头描绘了它在晨午时分、晴雨天气的不同情状,展现了日月潭的景色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以及对祖国和宝岛台湾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那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
日月潭的景色很美,描写日月潭的词句也很优美。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个自然段有三句话,概括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环境。课文第二个自然段通过两个带有“像”的比喻句:“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日潭和月潭的形状以及日月潭名字的由来。第三个自然段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描写了清晨的日月潭因薄雾而呈现的朦胧美。第四个自然段又通过两个比喻句,为我们描写了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以及所引发的美好联系。“太阳高照”“清晰”写出了晴天日月潭美得明朗,“蒙蒙细雨”“轻纱”“朦胧”几个词语点明雨天日月潭美得宛如仙境。在这样的对比中,感受到日月潭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给人们带来的不同美感。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全文,赞美了日月潭风光秀丽,是旅游胜地。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蕴藏在每一段的生动词语中,能让我们在品味词语的意思中感受到作者浓浓的爱国情。
同时课文中还配有一幅日月潭风景的照片,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学中应主要通过情境促读、读中悟情等方法引导学生对景之美、文之美进行品读,激起学生对日月潭及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1.会认“潭、湾”等生字,会写“湾、名”等生字,会写“群山、树木”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3.理解“群山环绕”“隐隐约约”“好像披上轻纱”等词句的意思,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日月潭的优美风景。
教学难点
积累优美的词句,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
1.识记生字
本课要求学生识记的生字中后鼻音的生字比较多,如“盛、胜、央、童、境”,注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也可以借助课文中的词语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词汇正音。“湖、绕、围、胜、纱、境”是形声字,可以引导学生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识记字形。“潭”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陌生,教学时,可以与认识日月潭相结合;也可联系一年级下册学过的古诗《赠汪伦》中的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理解。“绕、茂、盛、围、胜、岛、央、华”等生字可与第一、二自然段的学习相结合。教学“湖、华、童、客”时可以通过组词,帮助学生理解字义、积累词汇。
指导写字时,要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结构规律,这样有助于识记和正确书写汉字。如“名、丽、华”是上下结构,“展、迹”是半包围结构,“披”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应注意间架结构,做到规范、端正。对于一些容易写错的字,教师需要边读边示范,提示书写要领。如,“展”的竖提左边不要多写一撇;“丽、华、央”都有关键笔画“一”,其在不同的字中,位置不同。
2.感知课文
透过文题,我们清楚确立这是一篇写景文章。我们要实实在在使学生在品读文字中感受宝岛台湾的自然风光之景美,更要不遗余力使学生从自然景观的描写中感受到作者浓浓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教学中应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将看图与朗读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的语言。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感悟到日月潭的迷人之处,激发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并结合相关资料点燃作者与学生情感的共鸣。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促进学生主动探求,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本文篇幅短小,但写清了日月潭的位置环境、名称的由来,描绘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文字优美,如诗如画,读来容易使人入情入境。教学时可以读代讲,在读中感悟,课上让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将课文读通读顺。教师要进行相应的范读,运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不断提高朗读能力。除了引导学生积累课后所列词语外,还可以仔细品味文中的佳句,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体味表达
结合课后第二题提出的学习任务,贯通全文,引导学生在朗读、想象中品味欣赏日月潭的美。如第一自然段可关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这两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并尝试用简笔画的方式来呈现自己的理解,体会日月潭景区郁郁葱葱,充满生机的美。
1.多媒体课件。
2.有关“我国台湾省”日月潭的视频、图片等资料,准备一份地图。
3.初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识“潭、湖”等生字,会写“湾、名、胜、迹”这4个字,会写“群山、树木”等词语。培养识字写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第1、5自然段,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等词语的意思,感受日月潭的优美风景。
板块一 看图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中国地图,找到台湾:中学们,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宝岛——台湾。在“我国台湾省”中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在这里有一个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湖,它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湖。
2.出示课文插图或明潭相关图片:这个湖就是——(指读课题)(日月潭)(板书课题:日月潭)
3.教师谈话:为了更好地让大家欣赏日月潭的美景,我准备了相关的视频,让我们先欣赏一下吧。(播放视频:日月潭风景)
4.讨论:同学们你们看了视频,以及课前搜集的相关日月潭的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话呢?(指名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
5.读准课题,了解“潭”的意思。
(1)提问:同学们初步认识了日月潭之后,那这个“潭”字是什么意思,大家有知道的吗?“潭”与我们知道的“湖”“海”“河”等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解答,并引导学生认识生字“潭”。
这个“潭”字,我们在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见过,课文中这样介绍日月潭——“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由此可知,“潭”是指水比较深的湖。
(3)教师:让我们再读一读课题吧。
板块二 初读课文,趣味识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1)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边读边圈画生字,重点记录自己读不准的字音,尝试多读几遍,读准确。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日月潭的美景。
3.学生开火车读,教师相机正音,并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感情。
朗读本文要读出对日月潭的赞美之情,边读边想象描述的景物。
4.同桌互读,比一比谁读得更好。
5.教师检查自读情况,疏通字词障碍。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认读的生字。
潭tán 湾wān 湖hú 绕rào 茂mào 盛shènɡ 围wéi
胜shènɡ 央yānɡ 岛dǎo 纱shā 童tónɡ 境jìnɡ 引yǐn 客kè
(2)指名读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检查是否读得正确。
(3)教师进行领读,学生跟读。
(4)带拼音齐读生字。齐读三遍,开火车读。
(5)去掉拼音认读生字:调皮的生字宝宝丢掉了它的帽子,你还认识它们吗?给你的同桌读一读吧。
6.交流识字方法。
(1)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湖”字:湖=氵+胡。
(2)用“换一换”的方法学习“绕、纱、境”这几个生字:绕—浇—烧、纱—沙—吵、境—镜。
(3)用“组词法”识记“湖、童、客”这几个生字:“西湖、湖水、湖面”“儿童、童年”“客人、客厅”等。
(4)“绕、茂、盛、围、岛”等生字,可与课文的学习相结合。
让学生根据课文画一画日月潭的示意图,并在图上指出“日潭、月潭”等地方,再结合“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名胜古迹”等词语的学习,让学生指指哪里是山,理解“环绕、周围”。
借助图片,理解“树木茂盛”。“茂”可引导学生从草字头理解“茂”是指草木长得旺盛。
联系自己家乡风景优美或留有古代遗迹的地方,也可简单介绍日月潭周围的风景,初步理解“名胜古迹”的“胜”指风景优美的地方。
7.课件出示词语,指导读好词语:生字宝宝藏到词语里了,你还会认吗?
日月潭 台湾 湖水 周围 央求 童话 小岛 轻纱 仙境 吸引 游客
群山环绕 树木茂盛 名胜古迹
隐隐约约 点点灯光 蒙蒙细雨
山清水秀 风光秀丽
(1)开展读词游戏,学生轮渡、赛读等,增加识字的趣味性。
(2)小老师领读、齐读。
8.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9.生字教学。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湾、名、胜、迹”。
(2)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结构,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3)教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
湾:左窄右宽,右部“弯”的上边“”写得宽些,下边“弓”写得窄一些。
名:上下结构,“夕”的短撇从竖中线右侧起笔,第二笔横短撇长,“口”居下格。
胜: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月”内两短横分写横中线上下。“生”首笔短撇起笔于竖中线,竖笔起笔高于“月”。
迹:半包围结构,“亦”书写时要紧缩,写小一些;“辶”从左下包围“亦”。“迹”的第八笔是横折折撇,最后一笔是平捺。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书写姿势。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板块三 深入文本,朗读感悟
1.指导学习第1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内容。
句段: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湾省中部的山区。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2)学生通读第一段。要求:读通顺、流利。
(3)提问:日月潭在哪里?那里的环境怎么样?
(4)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优美的词语。(词语: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
(5)引导学生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意思,可利用图片来理解。
①(课件出示树木枝叶茂密的图片)理解词语“树木茂盛”的意思是树木长得又多又壮。
②(欣赏课文插图)理解词语“群山环绕”在本课中是说日月潭周围都是山,潭水在群山怀抱之中。
③(课件出示日月潭周围著名景点图片)理解词语“名胜古迹”意为有优美风景或古代遗迹的著名的地方。“古迹”多指古代流传下来的建筑物。
(6)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你能用简笔画的形式,把对“群山环绕、树木茂盛”的理解展现出来吗?(学生作简笔画,画出“群山环绕”“树木茂盛”的风景图)
2.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1)课文用一个词语写出了日月潭的景色优美,读读课文,找一找,把它画出来。看谁最会读书。
(2)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教师相机出示第5自然段。(板书:风光秀丽)
句段: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3)指名读第5自然段,重读“风光秀丽”这个词,读出对日月潭的赞美。
(4)学生互评读书情况,教师点评。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1.复习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和会写的生字,培养识字、写字的能力。
2.正确、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学习并背诵第2~4自然段。
3.理解“隐隐约约、好像披上轻纱”等词句的意思,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
板块一 复习导入,回顾思考
1.复习检查,巩固生字。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日月潭》,再来看一下这些字词认识了吗?(课件出示以下词语)
日月潭 台湾 环绕 周围
名胜古迹 中央 小岛 湖水 轻纱
游客 吸引 茂盛 隐隐约约 仙境
2.谈话:同学们,这是我们第一节课交的生字朋友,大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3.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开火车认读、小组读、男女读、齐读。
4.学生书写“央、丽”等要求会写的生字,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易错的地方。
展:竖提左边不要多写一撇。
披:左边是“扌”,不要写成“衤”。
5.带着问题去读:上一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今天让我们再一次开启“日月潭之旅”吧,自由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课件出示问题)
(回顾)
①日月潭在什么地方?
(思考)
②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③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板块二 精读课文,感悟欣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2~4自然段。
2.欣赏日月潭的美,知道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1)课件出示以下句段。
句段: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①学生自由朗读,画出写日月潭名字的来源的句子,并读一读。
②借助卡片,理解位置:同学都读得很好,我都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现在看看老师的这三张小卡片(出示:小岛、日潭、月潭的卡片),谁能来把这三张小卡片所代表的位置贴一贴,并说一说这样贴的依据是什么。
③小组交流讨论:你从哪里读出了日月潭的美?
预设1:抓住关键词:从“湖水碧绿”可以看出日月潭的美。
预设2: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小岛上蝴蝶翩翩起舞,五颜六色的鲜花都开了,游人忙着和花儿合影……)
预设3: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④男女生配合读:男生读写“日潭”的句子,女生读写“月潭”的句子,注意要读得有感情。
读“圆圆的太阳”时语调要稍高,读“弯弯的月亮”时,语调要轻柔,要了解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命名的。
⑤提问,引导学生回答: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太阳是什么形状的?(圆圆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弯弯的)这里把日潭比作什么?(太阳)把月潭比作什么?(月亮)
⑥小组内,一个学生复述“日月潭”名字的由来,其他学生根据想象的日潭和月潭的样子,简单地画一画。
⑦教师深入小组听听学生的复述,选择复述好的同学在全班展示,并引导其他同学复述好。
(2)想象说话,训练语言,课件出示以下内容。
我们也学着用上“像”来说说日月潭周围的景物。
太阳像(  )的__________________
山石像(  )的__________________
湖水像(  )的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贴图,引导背诵:课文的第2自然段写得非常好,不仅写了湖水的颜色,还写了日月潭名称的由来。尝试根据提示,对课文进行补充和背诵。
日月潭很深,湖水(  )。湖中央有个美丽的(  ),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  ),叫日潭;南边像(  ),叫月潭。
3.品味日月潭不同时段的美。
(1)提问:日月潭的风光怎么样?美吗?谁能告诉老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写了日月潭清晨种中午的美丽风光?(指名汇报)
(2)学生自由朗读第3、4自然段。
句段1: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句段2: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①思考:这两段分别写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指名汇报,教师板书:清晨、中午、晴天、雨天)
②教师:你喜欢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把描写你喜欢的景色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给同桌听,并告诉他你觉得日月潭这个时候的景色怎么样?
③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的视频,学生感悟景色的特点,教师进行指导。
清晨:薄雾笼罩 星、灯倒映
中午
④齐读句段1,理解词语“隐隐约约”,并思考为什么是“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呢?
隐隐约约:指清晨日月潭的景色看不清楚,模模糊糊的。
之所以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是因为有薄薄的雾。
⑤配上音乐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想象薄雾笼罩下的日月潭,星星和灯刚倒映在湖水中的画面。“隐隐约约”要读得轻柔,读出清晨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⑥齐读句段2,想象画面,理解“好像披上轻纱”的意思。
“好像披上轻纱”是指蒙蒙细雨遮挡了人们的视线,日月潭的景物看起来像隔了一层纱一样朦朦胧胧,宛如仙境。写出了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像仙境一样迷人。
⑦指导朗读:指名读,男女生对比读“太阳高照”和“蒙蒙细雨”的句子。
“太阳高照”部分,音调稍高,读出晴天日月潭的“明艳”之美;“蒙蒙细雨”部分,语调轻柔,要读得舒缓,读出日月潭的“仙境”之美。
4.师生合作填空,引导学生背诵第3、4自然段。
清晨,湖面上飘着(   )。天边的(   )和山上的(   ),(   )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   )。要是下起(   ),日月潭好像(   ),周围的景物一片(   ),就像(   )。
4.读思结合,加深体验:日月潭的风光实在太美了,老师真想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赞美一下日月潭的风光,应该用什么词语好呢?(风光秀丽)齐读最后一段。
板块三 引导背诵,升华主题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
日月潭
2.配乐朗诵。教师:“我国台湾省”的日月潭风光秀丽,你喜欢吗?把你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多读几遍,试一试把它背诵下来。
3.谈感受:刚才同学们游览完日月潭,有什么感受呢?“我国台湾省”从遥远的古代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里不仅有风景宜人的日月潭,还有景色迷人的阿里山。让我们共同期待日月潭的美好明天吧!
4.拓展运用:请你做一名小导游,向你的爸爸妈妈介绍美丽的日月潭吧!
完成对应训练。
1.采用“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运用抓重点词品读课文的方法,感受日月潭的美。课文美的地方比较多,重点抓住一两处美景深入体会,更能让学生形象地感悟美景,体会语言文字的精美,从而得到一定的语言积累。教学本课,先在文中抓住最能表现日月潭的美的词语“风光秀丽”去想象日月潭的美丽风光;再引导学生具体领略“日月潭美在哪里”。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联系图片理解“群山环绕”等词语的意思。
2.从朗读中,品味日月潭之美。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自己感受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日月潭之美的赞赏之情。要体会这种赞赏之情,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让他们从文中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只要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美,那么这种“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